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前,我县没有农业科研单位和农场。解放后,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我县先后建立了小麦原种场、棉花原种场、园艺场、畜牧场、养蚕场、农科所、水产养殖场、种子站等国营场(站)。
(1)宿县小麦原种场位于苻离集火车站东,建于1952年,拥有400亩土地,职工73人。担负小麦原种繁育任务。从建场到1985年,先后培育出小麦新品种宿麦1号、2号、宿麦751、173号等十多个优良品种,产量达819万斤。成为宿县、阜阳两地区主要种植品种之一,并推广到13个省、市,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单位。
(2)宿县棉花原种场在永安区,建于1971年,拥有土地550亩,有职工42人。是我县棉良花种繁育基地。每年精选良种,从建场到1985年共提供良种35万多斤。优良品种有岱字15号、鲁棉1号、徐州514和中棉10号等。
(3)宿县农科所位于宿城南关,建于1973年,拥有土地180亩,职工88人。它承担小麦、大豆、玉米、红芋、油菜等当地主要农作物的科研任务。总结高产、稳产经验,进行推广,并保证完成省、地、县安排的农业科研项目。根据生产需要,每年还要分期分批地培训农民技术员和区乡干部。多年来,连续被评为先进单位。
(4)宿县园艺场建于1952年,原在宿城东关。栽植苹果、梨、葡萄、桃等400亩。1976年因城市建设需要,迁往栏杆区,完植各种果树1200亩。1981年果园初产水果15万斤,1982年产水果30万斤,从建场到1985年,累计产水果515万斤。现该场有职工69人,土地1800亩,是我县最大的水果生产基地。
(5)宿县蚕场位于城南三八河南岸,建于1965年,桑田42亩,蚕室539平方米,职工11人。每年可养春蚕16张,夏秋蚕20张。建场后,年产春茧4000——5000斤,1982年蚕场10张春蚕,单产蚕茧88.3斤,10张秋蚕,单产66斤,均居全地区首位。
(6)宿县水产养殖场1957年建场,于城南小薛家征地47亩,挖鱼塘34口,水面34亩。由于水源不足,水被污染,1971年迁往北场(在任井孜东汴河南岸)。有土地130亩,职工67人。到1984年建成鱼塘28口,水面42亩。养成鱼水面36亩。年产鱼种1000万尾,成鱼2万斤。从建场到1985年共育鱼种5176万尾。
(7)宿县畜牧场位于宿城东北八里刘村。原系地区农林局苗圃,1969年移交给我县经营管理,改为“宿县畜牧场”。有土地500亩,职工48人。这个场以繁育秦川牛为主。1980年后,实行职工承包责任制。
(8)宿县种子站位于东关道口西侧。建于1970年,现有职工15人,1978年改为种子公司。现有种仓、汽车、精选机等,设备齐全。公司下设蕲县、夹沟、杨庄三个分公司。每年经营良种200万斤,与社队串换良种400万斤左右,对推广良种起到了很大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