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剧种、剧团
京剧清末,宿城人王玉江为清朝显宦,有京戏家班,常带回家乡演出,是为宿城京剧之始。民国初年,北门口福来旅店设戏园,邀请外地京剧演员来宿公演,其中著名演员有瑞德宝、单德元等。演出剧目有《四郎探母》、《打侄上坟》、《金钱豹》、《铁公鸡》等。宿城京剧票友张逊斋、王笑予等也时常票演。抗战胜利后,以名票张啸庵为首组织更新剧社,除组织票演外,还常和外地应邀来宿的名演员同台演出。建国后,在更新剧社的基础上,组织业余星火京剧团。1953年,以该团的主要成员组成专业的宿县京剧团,基地在人民剧院。该团先后邀请新艳秋、丁至云、宋宝罗、童祥苓等著名演员联袂演出。1955年,该团招收新学员20多名。1957年为该团鼎盛时期,流动公演于大江南北。其主要演员有胡耀庭、郑雨亭、李炳淑、原华丽等。该团1960年与蚌埠专区京剧团合并。
淮北梆子淮北梆子俗称梆子戏,也叫河南梆子,形成于明末清初,在淮北一带颇受广大群众喜爱。其音乐为板腔体,常用慢板、二八、流水、正板。主要乐器为板胡。建国后,淮北梆子多改宗豫西梆子唱腔。1949年,砀山县成立芒砀剧社,后更名砀山县郴子剧团,1958年更名蚌埠专区梆子剧团,1961年改为宿县地区梆子剧团。该团驻宿城至今。其主要演员有张福兰、朱琴、韩宝珠、张文花等。其主要演出剧目有《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白蛇传》、《花木兰》、《凤冠梦》、《楚宫恨》、《金星寨》等。1965年,该团以《重要一课》参加华东现代戏会演,灌制唱片向全国发行。
坠子戏此戏种是在曲艺坠子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民国31年,萧县琴书艺人杜庆祥组织大扬琴班,当时叫道情班,以唱安徽琴书为主。演唱时,主要由大坠胡、扬琴、筝、二胡伴奏,后来增加了嗡子、高音二胡及脚板等。在打击乐方面吸收了京剧、梆子戏的锣鼓经。演出时化妆、着行头、学表演程式动作,登上民间简易舞台演出,逐步形成了坠子戏,抗战胜利后传到宿县、灵璧一带。1951年,萧县人民政府接收道清班,定名为萧县曲艺实验剧团,1959年,改为蚌埠专区曲艺剧团。1961年,改为安徽省坠子剧团,交宿县专区代管,团址在大寺巷8号。1970年改为宿县地区文工团。1978年,恢复为省坠子剧团。1982年再委托宿州市代管。其主要演员先后有杜庆祥、刘元芝、陈元萍、朱月梅、张玲等。该团上演的主要剧目有《鱼腹山》、《双蝴蝶》、《薛刚反唐》、《练印》、《白罗衫》、《香莲帕》、《江姐》、《智取威虎山》、《焦裕禄》、《爱情的审判》等。
泗州戏泗州戏又名拉魂腔,发源于海州一带,原为民间演唱的猎户腔、太平腔,后传入泗州一带,吸收当地民间演唱艺术,发展而成。另有人认为出自山东滕县、峄县一带,在梆子戏的影响下发展而成。泗州戏音乐为板腔体,主要曲调有浍心调、贩调、小嗓子、扬腔等。女音变化较多,有花腔和尾音翻高八度的唱腔,故又称泗州戏为“拉后腔”。主要伴奏乐器为柳琴,并配以其他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宿城自清朝末年就有拉魂腔班走乡串镇撂地摊演唱。1950年,老艺人孙化贤(艺名万人迷)、周凤云等组织第一个专业泗州剧团,走进城市,登上舞台。1961年,蚌埠泗州戏二团交宿县行署领导,更名宿县行署泗州戏剧团,后改为宿县地区泗州戏剧团。主要演员有周凤云、蒋荣花、苏婉琴等。1954年,蒋荣花曾灌制唱片《拾棉花》唱段,向全国发行。1956年,周凤云主演的《闹菜园》,获安徽省首届戏曲观摩大会表演一等奖。1957年5月,该团赴京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该团先后上演的主要剧目有《三蜷寒桥》、《走娘家》、《李双双》、《拾棉花》、《摔猪盆》等。
淮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是在淮北地区花鼓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正德年间(1506~1521),宿城就有花鼓歌舞,后来发展成花鼓班。演唱时女角前额戴以绸缎扎的彩球,男角腰中挎一30公分长短的卧式鼓,以舞为主。主要曲调有宿州调、浍北调、八句子、平板、寒板等,其中八句子演出形式最有特色,男角挎花鼓,跳盘舞和四门八叉舞,女角头扎彩球,手挥长绸或手怕,脚踩高跷,在压花场中有数十种舞姿,生活气息浓郁。建国后,花鼓音乐经过整理,定腔定调,并创作发展新腔,演员登台不再挎鼓,唱腔有专门的音乐班伴奏。
1949年,宿县工农剧团成立,1957年,更名为宿县淮北花鼓戏剧团。主要演员有沈艳秋、吴月玲等,1963年,《卖鸡》一剧参加安徽省现代戏会演,获一等奖。1973年后,3次进京演出《新人骏马》,《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发表了评论文章,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安徽广播电台分别播放了录音,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录像。
二、剧场
建国前,宿城有城隍庙戏楼、彰善大舞台、同心园茶社、大园子、庆乐楼、敬圣舞台等几家剧场。这些剧场除戏楼外,多为草顶棚子,设有简陋的舞台,池内设有茶座。其中:大园子剧场,又名观音堂剧场,座落在东关观音堂附近,建于民国36年。该园为砖木草顶结构,能容纳1000名观众,由韩永珍等32名妇女集资兴建,1958年拆除。
建国后兴建的剧场有:
劳动剧场该剧场座落在旧城池北门里路西,1950年建,砖墙草顶,有木板制的简易座位,能容1000余观众。1954年改为地方剧场,1961年拆除。
人民剧院该剧院座落在老城隍庙西北隅,为彰善大舞台旧址。1950年由宿城市人民政府建设科和工商联出钱出材料,星火京剧团成员义务劳动兴建。初为草顶,设简易座位,主要供京剧演出使用。1963年改为砖瓦结构,并扩建楼座,面积为750平方米,有1000多座位,现属宿县管理。
淮北剧场该剧场座落在胜利东路路南,1955年兴建,砖木结构草顶,有800个简易座位,1965年拆除。
宿州大戏院该戏院座落在东昌路路西,1978年建成,总面积5000平方米,是市内最大、设备最好的新型戏院。该院有门内大厅、观众厅、舞台、乐池、化妆楼、后厅、放映厅等。观众厅分上下两层,有1165个座位。经常接纳国家级和省级剧团演出。该院白天放映电影,有500—松花江牌电影放映机两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