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古诗
秋夜与刘砀山泛舟燕嬉台亭池
唐李白
明宰试舟揖,张灯宴华池。
文招梁苑客,歌动郢中儿。
月色望不尽,空天交相宜。
令人欲泛海,只待长风吹。
甬桥夜宴叙别
唐权德舆
满树铁冠琼树枝,樽前烛下心相知。
明朝又与白云远,自古河梁多别离。
赋得古原①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②,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①古原——指唐代苻离濉水南岸的“濉南古原”(见《白居易集祭小弟文》)。濉南郡,东魏置,治苻离,领斛城、新丰两县,隋开皇初,郡废。
②古道——指通彭城、甬桥(今宿州市)的“汴路”,乃“淮南北要地”。(见《元和郡县图志》及《卷九校勘记》)。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白居易随家至苻离,时年11岁,贞元三年(787年)在苻离写下《赋得古原草送别》。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拔萃登科,授校书郎后,始于次年移家长安,离开苻离毓村东林草堂故居。
重到毓村①宅有感
欲入中门泪满襟,庭花无主两回春。
轩窗帘幕皆依旧,只是堂前欠一人。
①毓村——唐时村名,一名东林,故址在今宿县老苻离东菜园村北。本诗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一年(794年)。其父白季庚病逝于襄阳别驾任所,他料理丧事后,护送家人回到苻离时触景而作。
甬桥别业①
别业甬城北,抛来二十春。改移新路径,变换旧亲邻。
有税田畴薄,无官弟侄贫。田园何用间,强半属他人。
①别业——亦称别墅。这里指白居易在苻离的私第。本诗写于唐宪宗长庆四年(824年),离杭州刺史任,除太子左庶子分司东都,经汴路至宿州甬桥时。
汴河亭
唐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注:迷楼——炀帝晚年,尤沉迷女色,浙人项升为造迷楼。
咏史
唐王冷然
隋家天子忆扬州,厌坐深宫傍海游。
穿地凿山开御路,鸣茄迭鼓泛清流。
流从巩北分河口,直到淮南种官柳。
功成力尽人旋亡,代谢年移树空有。
咏隋堤柳
唐刘禹锡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杨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汴河曲·咏柳
唐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汴河直进舡
唐李敬方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为此河。
隋堤柳
唐白居易
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
风飏飏兮雨潇潇,三株五株汴河口。
老枝病叶愁煞人,曾经大业年中春。
大业年中炀天子,种柳成行傍流水。
西有黄河东接淮,绿影一千三百里。
大业末年春二月,柳色如烟紫如雪。
南幸江都恣佚游,应将此树荫龙舟。
紫髯郎将获锦缆,青蛾御史直妆楼。
海内财力此时竭,舟中歌笑何日休。
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
炀天子自言欢乐殊无极,岂知明年正朔归武德
炀天子自言福祚垂无穷,岂知明年皇子封酅公
龙舟未过朝城阁,义旗已入长安宫。
萧墙祸生事大变,晏驾不得归秦中。
土坟数尺何处葬,吴公台下多悲风。
二百年来汴河路,露草荒烟朝复暮。
后王何以鉴前王,请看隋堤亡国柳。
挽舟者歌
宋刘斧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我今挽龙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少。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汴河怀古二首
唐皮日休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叫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寓居宿州和陆鲁望白菊作
已过重阳半月天,琅花千点照寒烟。
蕊香已是浮金靥,花样还如镂玉钱。
玩影冯妃堪比艳,炼形萧史好争妍。
无由摘句牙箱里,飞上方诸赠列仙。
宿州次韵刘泾
宋苏轼
我欲归去瑟渐稀,舞零何日著春衣?
多情白发三千丈,无用苍皮四十围。
晚觉文章真小技,早知富贵有危机。
为君垂涕君知否?千古华亭鹤自飞。
南乡子
宿州上元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润滑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朱陈村嫁娶图二首
宋苏轼
其一
何年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
闻道一村唯两姓,不将门户买催卢。
其二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
注:唐白居易曾有诗咏朱陈村。这首诗是宋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在黄州为陈季常题其所藏《朱陈村嫁娶图》而作。朱陈村仅朱陈二姓,世为婚姻。苏拭自注“朱陈村在徐州萧县”。据考即今宿县夹沟西北草场村。
石炭并序
彭城旧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于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冶铁作兵,犀利胜常云。
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湿薪半束抱衾绸,日暮敲门无人换。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磐万车炭。
流膏迸液无人知,阵阵腥风自吹散。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南山栗林渐可息,北山顽矿何劳锻。
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
祈雪雾猪泉寄舒尧文
(出城马上作)
三年走吴越,踏遍千重山。
朝随白云去,暮与栖鸦还。
翩如得木,飞步谁能攀。
一为符竹累,坐老敲榜间。
此行亦何事,聊散腰脚顽。
浩荡城西南,乱山如块环。
山下野人家,桑柘杂棒管。
岁晏风日暖,人牛相对闲。
薄雪不盖土,麦苗稀可删。
愿君发豪句,嘲灰破天悭。
注:雾猪泉,位于萧县皇藏峪北部雾猪山下,泉水微温,四季畅流。
咏虞姬墓
帐上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皇不负君王意,只有虞姬与郑君。
泗州除夕夜雪中黄师是送酥酒二首
其一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
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岂有家。
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生花。
使君夜半分酥酒,惊起妻孥一笑哗。
其二
关右土酥黄似酒,扬州云液却如酥。
欲从元放觅桂杖,忽有鞠生来坐隅。
对雪不堪令饱暖,隔船应已厌歌呼。
明朝积玉深三尺,高枕床头尚一壶。
望芒砀山
宋梅尧臣
山舟跳古岸,林木见修岗。
回头问榜子,前巘是芒砀。
其巅有高庙,松柏郁苍苍。
迤逦堆阜属,萧条茆叶黄。
千古收王气,一川平夕阳。
人家才四五,鸡犬目相望。
尚尔望新丰,谁复思沛乡。
虞姬墓
宋苏辙
布叛增亡国己空,摧残羽翻自今穷。
艰难独与虞姬共,谁使西来敌沛公。
陈胜
宋刘克庄
辛苦佣耕久,
饥寒谪戍余;
竞令秦失鹿,
首为汉驱鱼。
宿州道中
宋傅希说
山势峻嶒拥宿州,
汴河迢递几经秋。
隋堤高下桑麻长,
无复牙墙锦缆舟。
虞姬墓
宋范成大①
刘项家人总可怜,
英雄无策庇蝉娟。
戚姬葬处君知否,
不及虞兮有墓田。
①范成大——南宋爱国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人。曾出使金国。此诗是他途经宿州时所作。
宿州
宋范成大①
狐鸣鬼啸夜茫茫,原是官军旧战场。
土伯①不能藏碧磷,三三两两照前岗。
①土伯——土地神。
作者自注“五更出城,鬼火满野”。
七律
元芝麻李
忆昔曾为海上豪,胭脂马上赤连刀。
此日新分陈总管,彼时砍断莫军曹。
固知今日由天定,方信当年漫自劳。
英雄每每天常在,战袍着尽又方袍。
书宿州惠义堂
元金元素
空城落落柳依依,州是苻离旧县基。
山势东来连汴泗;河流东下接宿邳。
扶疏亭畔多荒草,惠义堂前有断碑。
官府不须频赋敛,乡民比屋正号饥。
华池对月
明李嘉言
大白风流绝代高,开樽对月兴尤豪。
华池一调垂千古,不向湘江学楚骚。
吊越国公胡大海
明宋濂
际会风云事圣明,自将三事誓平生。
临危慷慨全臣节,百事昭昭著令名。
闵子祠
明李化龙
闵子祠堂官道西,
芦花满地草萋萋。
阶前几颗长松树,
不是慈鸟不敢栖。
苻离
明李化龙
荒原一望暮烟平,
草木曾闻风鹤声。
汴水不消亡国恨,
至今犹抱苻离城。
汴河
明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风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春日扈跸夹沟夜宿
明王英
初雨过苻离,云霞望欲迷,垂鞭信马去,随辇听鹰啼。
山绕白云外,溪回帐殿西。夜深闻鼓角,天近月华低。
苻离桥
明阎尔海
石桥零乱瓦楼残,
睢水东流下浅滩。
试问项刘争胜处,
烟波无数血光寒。
过宿州汴堤
明彭勖
匹马春风汴河堤,西望秦川路已迷。
只为看花人未返,满沟杨柳乱鸦啼。
夹沟
明曾棨
春风吹暖柳枝柔,十里青山绕夹沟。
马上逢人相借问,计程两驿到徐州。
乙亥宿州作
清侯方域
宿州前路上,衰草尚纵横。
大野龙蛇迹,荒原雉兔行。
马饥鸣后队,寇乱泊孤城。
将略书生在,凭谁欲请缨。
归次苻离
清王渔洋
万里归来两鬓苍,阅他南汉与南唐。
短衣射虎心犹壮,重过苻离古战场。
黄家口道中杂诗
水尽平沙向浅泥,轻车飞过大堤西。
茫茫旧馆无寻处,红树夕阳鸦乱啼。
凶荒杂诗
树皮剥见骨,草根掘剩土。
少年卖妻室,老人卖儿女。
宿州道中
清袁牧
问路沙何阔,思乡草又生。
客填茅店杂,火傍马头明。
雪色遥争市,河声欲进城。
施鞭共僮仆,弹指记春晴。
扶疏亭
清苏元璐
寄来尺幅自徐州,雅构幽亭墨宝留。
高踞城头罗八景,苻离风月一齐收。
过白香山韩昌黎苻离寓居处有感
清蔡霖苍
苻离古孔道,前贤流寓多。
白韩①二巨公,到处迹不磨。
白年方二十,五岁居此邑。
每从刘使君,与张伯仲集。
韩以仕建封②,三年羁客踪。
建封殁乃去,而致足音跫。
今过两公宅,离离湮黍稷。
何处共啸吟,渺茫不可识。
幸有遗文在,千年星日垂。
《原道》《新乐府》,触目系人思。
①白韩——白居易(香山)、韩愈(昌黎)。
②建封——韩愈曾做驻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张建封的幕僚。
南辕杂诗
清曹寅①
野山草飕飕,遥指飞云入宿州。
头白与厮相顾笑,马啼不似少年游。
①曹寅——汉军镶蓝旗人,世居沈阳。字楝亭,号荔轩。官至江宁织造等。曹雪芹的祖父。著有《楝亭诗词钞》。
作者自注:“夹沟驿呼鹰处,来往廿年矣。”
蕲县怀古
清孙开先
揭竿大叫击函关,一旅轻骑百二看。
楚国有人方舞剑,汉家真主未登坛。
纵横天地开新局,指顾风云发首难。
此处英雄曾逐鹿,空余禾黍路高盘。
甬上怀古
清周国治
徐南形胜数仁州①,望里郊原画里收。
濉水绿从梁制度,嵇山②青自晋风流。
治方何武③知无侣,书访桓谭尚有俦。
闵子祠前松最古,慈鸟犹有恋枝头。
①仁州——公元551年高齐在蕲城郡内建仁州,故址在固镇县南仁和集,古代属宿州。
②嵇山——嵇康的家乡,在今涡阳县龙山附近,古代属宿州。
③何武——西汉蜀郡人,字君公,曾任沛郡太守。历任廷尉司空等职。
灵璧查灾
清陶誉相
胥役如鬼蜮,保甲若蛇神。
报名有定费,造册须丁缗。
委吏下乡来,供成多羶荤。
尔粮岂易食,坐索声纷纭。
村翁叩头泣,老妇无完裙,
三日未得食,昨夜嚼草根,
若待给粮时,皮肉如何存?
愿言不食赈,请君勿上门!
里长置不顾,入室搜鸡豚。
逃荒行
清陶誉相
淮徐大水凤颖早,千人万人争逃荒。
逃荒却欲往何处,闻道江南多富庶。
锁门担釜辞亲邻,全家都上黄泥路,
天明早起满身露,道遇行人过前渡。
报说江南逃荒多,斗米换口人不顾。
闻言半晌泪欲吞,前途如此愁难存。
进固维艰退不易,全家环泣天黄昏。
登高皇山远眺
清陶澍
乱石如抵卧夕阳,苻离集北此重岗。
凭高尽览长堤水,设险曾经古战场。
尚睹遗词题汉帝,因怀宅土自殷商。
登临别有关心处,岁晚饥鸟慕稻粱。
苻离咏古·土产
清杨益鲁
六分麦豆四分禾,饭切南瓜菜瓠茹。
萧沛东来窑炭贱,苏杭南下饼船多。
沿堤霜圃新栽蔗,近水烟树颇种荷。
我亦胡俗剜药户,黄精日落白云窝。
黄花洞
清爱新觉罗·弘历
草色青青云色霞,黄桥湖畔几人家。
孤家面临黄花洞,不见黄花见杏花。
注:传说清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下江南时曾驻蹿苻离黄桥湖写下这首诗。
鹿鸣山
清凌梦旸
鹿鸣山色远苍苍,旧是平芜古战场。
记得天河浮铁骑,六军同时护文皇。
七律二首
清郑燮
其一
项羽
已破章邯势莫挡,八千子弟赴咸阳。
新安何苦坑秦卒,坝上焉能杀汉王。
玉帐深屑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乌江水冷秋风急,寂寞野花开战场。
其二
虞姬墓
半堤杨柳数株松,玉骨沉沙万鬣封。
霸业一场无片土,美人千载有芳踪。
花沾剑血红犹湿,草认香魂绿正浓。
泣绝阴陵山下路,残碑谁吊女英雄。
扶疏亭怀古
清董荣有
突兀孤亭墨迹留,扶疏二字已经秋。
春深老树已啼鸟,雨后新池不泛鸥。
疏影伴宿思渺渺,清风千载韵悠悠。
而今也有徐州牧,送竹何人到宿州。
(二)古文
祭苻离六兄①文
唐白居易
维贞元十七年②某月某日,从祖弟居易等谦祭于苻离主薄六兄之灵。
呜呼!圣人忘情,愚不及情。情所钟者,唯居易与兄。岂不以亲莫爱于弟兄,别莫痛于生死。斯亲也,而有斯别也,孰能不哀从中来而失声?去年春,居易南游,兄迹东适;黟歙之间,欣然一睹。相顾笑语,勉乎行役;中路遽别,情甚感情。孰知此别,为生死隔!矧兄遇疾于路,路无药石;归全于家,家无金帛。环堵之室,不容吊客;稚齿之子,未知哀戚。自古孔怀之痛,亦我之与剧。
古人有言:神福人,天福敬。又曰:恶有余殃,善有余庆。惟兄道源乎大和,德根乎至性;以孝友肥其身,以仁信膻其行。而位不登于再命,年不及于知命。③何报施之我斯?俾我兄之不幸!
呜呼!已焉哉!既卜远日,既宅新阡。春草之中,画为墓田,濉水南岸,苻离东偏、其地则迹,其别终天!惟弟于家人,俨哭拜于车前。魂兮有知,鉴斯人,歆斯筵;知居易之心茕茕然。
注:①白居易从兄白幼文,为苻离县主薄,病殁于住所。白居易在葬兄时写了这篇祭文。
②贞元十六年——即公元801年。
③知命——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故五十岁称知命。
移泗州治记
清张佩芳
泗州在皖东北,辖天长、盱眙、五河,旧泗在其疆域之南,淮水之北,去盱眙二里,康熙十九年,淮涨城记,后建治盱眙山之麓,其所治乃在西北,悬绝淮湖,远者至百十五里。虹属凤阳府,地小而高,邻于泗。乾隆四十二年,巡抚闵公,以治隔湖,控驭不便,虹最近泗,请裁虹为泗版图、民赋一并于泗。而以其城为州治,又于泗之半城,增设州判一员,上从其请。四十五年,余由寿迁泗,士民请曰:“移治三年矣,两地之人称便,皆抚军之赐,乞为文记之。”
古者建国必相形势之宜,所以勤民而出政也。上之于下,犹父母之于子,子远于其亲,亲而不能煦噢其子,则情意乖离,不可一日为治。古之圣人,有因河患而屡迁者。当其时,民皆安土重迁,一旦越山逾河,定居于千里之外,故民之从之也难,追至事已定,居已奠,夫犹孜孜于鞠谋,盖移此以就彼,必使彼之亦乐有此,凡以为民而已,泗之为患莫大于淮,然河未南趋,淮固不能病泗;河遏于外,淮涨于内,斯无岁不忧沉溺。有谓泗旧治徐,唐移之为非,今泗城已没水中,古志之不足恃如此。虹故属泗,今越泗之五河一百八十里而远属之凤,亦非虹之便,故以虹为泗,不劳力、不动众,泗故乐有虹,虹亦乐为泗也。盖其于泗也元涉淮逾湖之险,其于虹也有远志即迩之逸,法无有善于此者矣。或曰虹去河不二百里,使如异日之淮于泗将如何?余曰,自河失故道,中原皆其糜烂之区,昔之人常欲大徒河之民?决堤防而导之,讫不能行,非一世之故已,且有天下之利害,有一郡之利害,不可以天下之害废天下之利,尤不可以天下之害废一郡之利,况公之所为推之,岂为一郡之利害也欤!
注:该文为直隶泗州知州张佩芳于乾隆四十五年(1781年)撰。梁巘书。
上一篇:二、市县述略
下一篇:四、轶事奇闻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