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自古以来,谁看病谁出钱。解放前亦有“黄金有价药无价”之称,穷人看不起病,遇到慈善者,个别穷人吃药少收或不收费。解放后,对预防疾病用药免费,灾民就医,抢救疫情,医药费减免缓,军烈属、困难户持政府部门介绍信记帐,急、危、重病人有钱无钱先救命。60至70年代,住院欠款严重,治愈后无力付医药费、不辞而离院者随时可见。1979年组织欠款回收,95%收不上来,国家给少量补偿,医院亏空严重。80年代随着人民经济好转,就医交不出款者极为少见。
一、公费医疗
解放后,国家干部实行公费医疗,各级成立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初时设在民政科,后交卫生局代管。经费由省卫生厅拨款。1952年规定每人每月标准2万元(现币2元),专区扣500元,(现币5分)机动,其余拨给县卫生科,父母双方均系国家干部者子女享受公费。在方法上公医人员持就诊证在指定医疗单位诊治记帐。为方便就医成立地直机关公费医疗门诊部。“文化大革命”期间,公费医疗管理混乱,一人公费亲朋用药。1979年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仍控制不住开支,地方财政贴不起,卫生事业亏不起,于是改革管理办法,实行单位包干,办公室配专职管理人员,每人每月4元经费拨给单位自己管理,离退休干部医药费仍由办公室统管,实报实销,不足部分靠财政补贴。1952年地直在编1220人,实有1 666人,1985年按5 500人拨款。
厂矿企业单位参照国家干部医疗执行,经费单位自己解决,子女享受半费医疗。
二、合作医疗
60年代末,濉溪县雷山大队办起统筹医疗,社员看病免费,蔡里公社组织参观江苏铜山县三铺合作医疗后,南庄大队在地区卫生局扶持下,在全区首办合作医疗,公社组织推广。1970年3月,地区在蔡里公社召开合作医疗现场会,推广蔡里公社队办合作医疗经验,1971年5月,全省在蔡里召开现场会,批判所谓的“资产阶级卫生路线”。宣传合作医疗优越性,提出“吃药不要钱”,合作医疗在全区一轰而起,1972—1976年掀起高潮。宣布全区合作医疗一片红,提出队办、社队联办、向社办发展和全县联办的宏伟目标,作为中心任务完成。合作医疗办起来后,由于资金筹集困难及经费超支和管理上存在问题等,经常办办停停。1980年对合作医疗制度提出异议,垮掉的社办难于扶持。1982年,终因在制度上未能肯定而自然淘汰。
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办法各地不同,经济状况好的地方由社办企业解决,一般社队和个人各出一半,也有全部由社员筹资的,资金数量每人每年1—3元不等,管理上各级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订立管理制度,医疗形式多为队办发展为社队联办。
合作医疗的兴起,对预防疾病起到了积极作用,体现了一人看病多人帮的社会主义优越性,确实解决了一部分社员大病无钱治疗的困难,但是存在着社会主义大锅饭的弊病,致使合作医疗垮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