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筑材料的生产在我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座落在萧县境内的萧窑遗址(白土寨窑址),始建于唐代,生产建筑用、民用陶瓷。北宋元丰年间达到极盛,建窑72座,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但全区的整个建材工业都一直发展缓慢,到解放前夕,全区仅有一些烧制砖瓦的小土窑,产品只有青砖、小瓦、石料、石灰等几个品种,而且产量很低。到50年代中后期,我区先后建起了砖瓦厂、水泥厂等国营建材企业。1978年以来,区镇办、乡村办、个体办的地方建筑材料企业如雨后春笋,布满全区各地,加上地区办和县办的全民建材企业,使我区逐步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建材工业体系。1985年,全区建材行业共有全民企业21个,职工6 823人,固定资产2 928万元。
一、水泥
1958年,在濉溪县烈山东四山脚下,开始筹建我区第一家水泥厂“宿县地区水泥厂”。1960年4月,该厂正式建成投产,当年生产水泥2 500吨,填补了我区建材工业的一项空白。1969年,灵璧县在灵城西关外建起了灵璧县水泥厂。1970年,砀山县、宿县、泗县分别建起了水泥厂。1973年,萧县也建起了水泥厂,全区的水泥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水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少乡镇也办起了水泥厂。至1985年,全区建有县办以上水泥企业六家,拥机械化立窑四座,小回转窑一座,普通立窑八座,地蛋窑四座,有大小生熟磨机30台,拥有固定资产1 832万元,职工2 615人。1985年,全区共生产水泥216 446吨,工业总产值11 175万元,实现利润212万元。宿县地区水泥厂是各水泥厂家中设备最好,规模最大的一个。该厂由省建设厅投资90万元,蚌埠建筑公司负责设计施工。1959年6月,主要厂房、化验室、宿舍、食堂建成。当年10月,省厅又拨款20万元,从蚌埠水利机械厂购进球磨机2台,从芜湖购进立窑设备和破碎机等,由蚌埠机械安装公司负责安装,建成2×8米立窑(普通)2座,1.83×6.12米的球磨机2台。1960年投产后不久,又于1962年国民经济全面调整时停产下马,全厂仅留18人护厂和维护机械设备。1964年5月,宿县专区计委决定该厂恢复生产,拨款80万元,用于恢复改造工程。1966年2月正式恢复生产,当年生产水泥15 284吨。全厂共有职工333人,固定资产1972年扩大了一号窑,1975年又扩建一座机械化立窑,使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突破,1976年便生产水泥53 175万吨。为了满足本地区和淮北的工农业发展的需要,省、地有关部门又于1980年投资300万元,用于扩建、改造配套工程。主要项目有:二号机械化立窑、破碎机、电铲、空压机、石子库、水泥库、水泥磨烘干机等,到1985年底建成投产。形成了年产水泥15万吨的生产能力。各道工序全部实现机械化,部分重要岗位使用了电子计量控制。当年生产水泥10万多吨,首次突破10万吨大关,实现利润126万元,水泥出厂合格率达100%。
二、砖瓦
建国初期,我区的砖瓦产品品种只限于青砖小瓦,规格也只有大小厚薄之别。生产工艺也是手工制坯人工烧制,劳动强度大,产品代价高。随着各项国家建设事业的需要,各县在1953年前后都陆续办起了砖瓦厂,1970年以来又有较大的发展,各国营砖瓦厂逐渐以轮窑代替延续数千年的土窑烧制法,添置制砖机、制瓦机、搬土机、拖拉机等生产机械,不仅提高了砖瓦的质量、产量,而且还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基本上结束了我区历史上传统的手工制作砖瓦的落后局面。1985年,全区共有全民所有制砖瓦企业11个,大小轮窑16座,砖瓦机40余台,职工发展到2 500多人。当年生产红砖18 570多万块,瓦820多万片,产值980多万元,实现利润60多万元。同时,全区还有乡村办个体办、区镇办的砖瓦厂100多座,年产砖瓦七亿块以上,使我区的砖瓦工业进入一个兴旺时期。
在我区各地的砖瓦企业中,以萧县砖瓦厂规模较大、产量较多,该厂建于1950年,当时由县工会进行投资,在黄口建土窑两座年产量为50万块砖,1953年转为地方国营企业。1955年在黄口、朱庄建土窑6座,年产量增到300万块,当时有职工120名,实现利润1.2万元。1958年该厂迁到萧县城南的梅村,建土窑二座,年产量120万吨,当时职工150人,年实现利润1.5万元,1960年该厂停产下马。职工调到县石灰厂和瓷厂,财产也分给了这两个厂。1964年,由陈俊才等30多名职工在萧县东龙河岸边建两座土窑,年产量120块。1970年,又搬迁到萧城东袁庄,建24门轮窑一座,增添了两台拖拉机和420型制砖机,年产量为1 200万块。1975年又增添了制瓦机和搬土机,年产砖1 400万块,瓦50万片。1977年用两台拖拉机和自筹一部分资金换了两部江淮车,还添置了车床、刨床等。设立了机修车间。1980年又购两台黄河车,使全厂大部分工序都实现了机械化,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年产量砖增加到1 600万块,瓦增加到80万片。1985年,该厂又建成40门轮窑一座,生产红砖3 348万块,瓦72万片,实现利润11万元,上缴税金1.8万元。是年,国营地区砖瓦厂产砖1 144万块,瓦62万片;砀山砖瓦厂产砖3 526万块、瓦174万片;宿县砖瓦厂产砖1 092万块,产瓦155万片;灵璧砖瓦厂产砖砖857万块,瓦108万片;泗县砖瓦厂产砖2 393万块。
三、水泥预制构件
我区水泥预制构件的制作,从1962年开始。当时,由于经济困难和人们对水泥的用途和使用价值不认识,使地区水泥厂的水泥无销路,该厂工人就用自己生产的水泥加上石子、钢筋等材料制作了一批农村挖泥用的水泥管和水泥棺材等。此后,地区建筑公司和各县建筑公司根据需要先后办起了水泥构件厂。1977年,全区生产民房用水泥构件3 160多立方米,到1984年,全区办起了集体以上水泥预制构件企业16个,生产各种预制件10 300多立方米,总产值达400多万元,乡镇办、个体办水泥预制厂遍及全区,县办以上预制厂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其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均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目前我区生产的水泥预制构件主要桁条(水泥棒)、空心砌、空心楼板、糟型板、屋面板、悬臂楼梯、门窗、电线杆等30多个产品,200多个不同规格型号。除作建筑材料外,水泥预制产品在农业、交通运输和邮电等部门亦有广泛市场。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