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妇女保健
建县后,我县认真开展妇女保护工作,尤其农村生产队配备专职妇女队长,注意对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等五期中的照顾,按“经期调干不调湿、孕期调轻不调重、哺乳期调近不调远”的“三调三不调”制度安排农活。1975年又进一步落实县妇联会、妇幼保健站、总工会联合提出的不下水田、不做重活、不打夜工、不抢热暴、禁吃生冷食物、禁坐热地等“四不两禁”措施,并为孕妇做产前检查,建立保健档案。
当年2月,妇幼保健站协助镇卫生院开展固镇镇(今城关镇)的妇科病普查防治工作。在1222名已婚妇女中,子宫脱垂患者59人,占4.8%;而后以针灸为主,以复方当归注射液(或填塞明矾纱布和配上子宫托)为辅,对愿意治疗的50名患者施行三个疗程,治愈率为56%,好转率为38%。
1978年4月,在全县开展较大规模的妇科病普查普治工作。在6.3万名育龄妇女中,子宫脱垂患者3246人,尿瘘病患者15人;而后根据病情轻重,将她们分别送到区卫生院、县医院、宿县地区医院、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省医院免费治疗。在子宫脱垂患者中,手术治疗240人,痊愈率为86.3%;使用子宫托治愈331人;使用其它方法治疗1708人,痊愈率42.6%。在尿瘘病患者中,手术治疗13人,痊愈率为46%。

1979年9月~1981年8月,妇幼保健站门诊接待230例宫颈糜烂患者,施用自制的药物“杏枣丹”,有效率达96.4%,其中痊愈率为80.4%。
二新法接生
建国前,本地产妇分娩全凭乡间产婆接生,所用方法为坐式、站式或跪式,所用器具既简陋又不进行消毒,遇到滞产、难产更无良策,往往让产妇死于产后大出血或产褥热,让新生儿死于破伤风。建国后逐步推广新法接生,培训新式接生员,并让旧式产婆学习新法接生知识,从而使新生儿的成活率和产妇的安全率不断提高。
建县后,妇幼保健站配备妇产科医生和助产士,负责全县新法接生的普及工作。1966年,全县设新法接生站59个,培训新式接生员264人,接生1.9万人,占出生总人数的70.4%。1976年,培训新式接生员408人,接生7164人,占出生总人数的94.6%。1985年,全县共有新法接生站59个,新式接生员1934人(另有保健员160人),配备接生器械1467箱(套)。每个接生员基本上都能按照“一睡”(让产妇睡着生)、“三查”(对产妇进行产前、产程、产后检查)、“四消毒”(对产妇外阴部、接生员手臂和器械、新生儿脐带进行消毒)、“四不”(对产妇不随便进行阴道检查、不乱用催产素、不掏衣胞、异常情况不处理而转诊转院)等规定独立接生。1985年,全县新法接生率达99.3%,产妇死亡率下降到0.01‰。
三儿童保健
建国前,本地儿童缺医少药,深受各种疾病的摧残,死于天花、麻疹者尤多。建国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重视儿童保健工作。1950~1952年,对儿童普遍接种牛痘、麻疹等疫苗,使天花病绝迹,使麻疹病大大减少。
建县后,卫生防疫站对少儿有计划地进行沙眼、龋齿,肠道寄生虫、佝偻、乙型脑炎、破伤风、缺铁性贫血等常见病免费治疗,并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1976年以来,县、公社(乡)、大队(村)三级儿童保健网逐步建成,大力推行计划免疫工作,使儿童健康有了根本保障。1977年起,每年都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前的5月份,对部分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凡独生子女还要在10月份再检查第二次)。1977年共为985名儿童进行体检,其中城关二小三(1)班和濠城公社立新大队红儿班的101名儿童,蛔虫感染者92人、钩虫感染者4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人、慢性扁桃体炎患者16人、支气管炎患者2人、轻度近视患者18人;对沙眼和肠道寄生虫病患者,当即进行免费治疗。另外,还为1.98万名新生儿接种卡介苗。1980年10月,对全县8.98万名7岁以下儿童免费驱除肠道寄生虫,服药率达98%,其中驱虫率为85%。1981年,组织40名医务人员为全县5375名7岁以下儿童进行健康检查,其中沙眼、肠道寄生虫、慢性扁桃体炎等病患者为1342人,占24.9%;及时治疗951人,占70.9%。1982年,培训83名接种人员,为4000余名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1985年6月,县妇幼保健站设儿童健康咨询门诊,为家长们传授儿童保健知识,为儿童测定智力商数,以促进社会各界对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当年共为6666名儿童进行体检,对发病的1354名全部给予矫治,还为7000余名新生儿接种卡介苗。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