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灾害救济
本地历史上属于多灾区、重灾区,水灾、旱灾、风灾、霜灾、蝗灾等频繁交替,严重地危害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因此救灾成了一项经常性工作。
1950年6月,本地发生洪水灾害,国家发放救济粮4046万公斤,蚌埠、宿县等地捐献寒衣19.2万件,款3000余万元。1965年7月2日,我县发生特大洪水灾害。中共固镇县委和县人民委员会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700余人,分乘56只木船奔赴第一线抢险救灾,8月1日,县生产救灾办公室成立,副县长杨永亮兼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救灾工作。国家拨放救灾粮587.5万公斤、款66万元、棉布47000米、棉絮1万公斤。同时,县人民委员会发动群众生产自救,共开办副业生产项目18种,盈利59万元。1967年6月,暴风雨加冰雹为害,县人民委员会发放救灾款13万元、棉布2800米、棉花900公斤、木材65立方米。1971年夏收时,连阴雨为害,种子不保,国家拨放救灾款29万元、木材275立方米、救灾粮39万公斤,户均救灾款105元、救灾粮111.25公斤。1978年春夏大旱,历史罕见。国家先后两次拨放救灾粮825万公斤、款175万元、煤1500吨、牛草贷款40万元。1979年6月暴风雨加冰雹为害,9月,国家发放救济粮883万公斤、救灾款140万元、煤3300吨、木材40立方米。1980年6月暴雨为害,国家拨放救灾款40万元,化肥5000吨,柴油1000吨。1983年7月暴雨为害,蚌埠市政府动员市民捐献给我县救灾款3.7万元、粮票7.45万公斤、衣服937件。县委、县政府拨出救灾款28.6万元、煤400吨、木材20立方米。1984年,我县先后遭受暴风雨、冰雹、洪涝和病虫灾害。国家拨放救灾款21万元、粮食102.5万公斤、木材128立方米。
二五保户救济
1957年,本地农村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些缺少劳动力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孤寡社员开始享受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待遇,俗称“五保户”。
1965年10月,经县民政科统一普查、审定,全县有五保户2284个。当年采取生产队或生产大队集体供养,国家以适当补助的办法予以救济。1966年国家拨款4万元,专门用于五保户救济。1978年,全县有五保户2000个,国家拨款8903元予以救济。1981年全县有五保户1869个,国家拨款2万元予以救济;当年由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各公社供养办法不一,大部分划田自种或由他人代种,少部分由生产队(组)筹集供养,标准较低。1982年有五保户1900个、2148人,每人平均口粮256.5公斤、柴草849.5公斤、食油1.95公斤、花生8.5公斤、穿衣和医疗费25.87元、零花钱55元;当年办敬老院2个,收养五保老人17个。1983年有五保户1988户、2096人,其中集体提留供给的1266户、1266人,实行划田自种的669户,供养标准不变,粮、款、物,分夏、秋两季兑现。1984年有五保户1615户、1741人,全年五保户人均口粮250公斤、柴草1000公斤,治病、穿衣、零花钱人均140元,夏季一次兑现完毕;同时,县民政局印发《五保户供给证》,当年帮助105个五保户建房137间,帮助606个五保户维修旧房785间。1985年,新增敬老院4个,收养五保老人48个,人均生活用品折款350元。
三贫困户救济
建国后,民政部门本着“上为中央分忧,下为民众解愁”的原则,给予贫困户必要的救济。
1965年8月,国家拨放救济粮42.5万公斤、救济款52万元,救济5780个重点困难户;同时,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帮助无劳力或劳力弱的困难户解决实际问题。1966年,全县筹集资金8万元,救济社会困难户(含部分残疾人)3531个。1978年开始对社会贫困户的救济办法实行改革,将救济费用实行以公社为单位的包干制;对贫困户采取临时救济和定期补助相结合的办法;民政局只对极个别的特殊困难户给予救济。全年用于贫困户救济款为7.6万元,救济9000人次,定期补助对象为38人。1980年拨款2.7万元,临时救济困难者1.2万人次;拨款5000元,定期补助对象为47人。1983年拨款6.5万元,救济困难户8000人;拨款0.8万元,定期补助对象为55人。1984年拨款8.5万元,临时救济贫困者1.3万人次;拨款8000元,定期补助对象为56人。
四贫困户扶持
1980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部分年老体弱多病、人口多劳力少的农户困难尤为突出。为此,成立县扶贫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副县长胡争任主任,副县长赵洪斌任副主任,确定第一批扶持对象为533户,2850人;减免其所欠贷款3000元、公粮1.6万公斤,并拨放无息有偿贷款17.5万元,至年底脱贫141户。1981年,增加第二批扶持户154户、850人,年底脱贫343户。1982年,共扶持417户、2153人,年底脱贫283户。1983年1月25日,县召开首届扶贫工作先进代表大会,出席代表1500人。会议由胡争主持,县长孙玉石致开幕词,11个先进单位、16个先进工作者介绍经验,中共固镇县委副书记孙永熙做会议总结。当年扶持340户、1520人,年底脱贫216户、899人。
从1980~1985年,全县共拨付扶贫款326万元、木材98立方米、煤炭1500吨、粮食23万公斤。扶持2165户、10743人,其中,脱贫1640户,占75.8%。
五收容遣送
1965年7月,县外流人员收容遣送站建立,当年收容117人,从外地转来203人。1966年在特大洪水灾害之后,国家给予大量救济,仍有部分群众出外乞讨。中共固镇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在号召生产救灾的同时,耐心地教育群众不要外流,至年底外流人数4300人,其中收容入站427人,遣反回乡的2460人。1977年,收容遣送外流人员1170人次,其中我县203人,泗县和灵璧497人;外省107人;长流4人。当年支出经费8600元。1978年,遣送外流人员1765人次,开支经费5000元。1979年,收容遣送1380人次,开支费用1.4万元。1980年遣送外流人员1166人次,开支经费2.4万元。1981年,收容遣送790人次,开支经费4000元。1984年,收容遣送外流人员892人次,开支经费1.2万元。1985年,收容遣送外流人员609人次,开支经费1.4万元。
上一篇:第二节 安置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