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本地副业生产资金少、技术落后,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建国后,人民政府一直把副业作为冬季生产的一项中心任务来抓。1956年合作化时期,副业生产由个体经营逐步走向集体经营。人民公社化后,由于提倡“以粮为纲”,副业生产受到限制。“文化大革命”时期,副业生产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来批判,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调整了农业内部结构,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副业生产得以发展。1985年,全县副业产值62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7%。
一种植类
主要有杏、桃、柿、枣等果树的栽培(60年代引种梨、苹果,详见第三章《农业》和本章第一节《林业》),瓜菜、薄荷、茼麻、中药材(以上详见第三章《农业》)和湖桑(详见本章第一节《林业》)、甘蔗、甜菜等类的栽培;80年代又增加银耳、香菇、平菇、木耳等食用菌的生产。另外还有蓖麻、芦苇的种植。
本地蓖麻多在房前屋后、沟边田埂、路旁零星地种植,其叶可喂蚕,其籽可榨油,均为工业原料。60年代,人民政府号召大量种植蓖麻,并发放蓖麻蚕种,交给集体或社员家庭饲养。1966年,全县蓖麻蚕茧产量达3.6万公斤,是历年产量最高的一年。进入80年代,沟边废地多被垦荒种粮,蓖麻种植逐渐减少。
本地浍、澥、北淝等河沿岸滩湾,适宜种植芦苇,尤以刘集区的九湾和曹老集区的周集、陈郢、陈渡等乡,以及曹老集区曹老集乡的淝光村、刘集区梁桥乡的夹河村、新马桥区的韦店乡湖洼村和仁和集乡芦渡村,芦苇面积大、产量高。1985年,全县芦苇面积1.5万亩,其中曹老集区达8000余亩,占53%。
二养殖类
家庭饲养猪、羊、鸡、鸭、鹅、兔(以上详见本章第二节《畜牧业》)、蜂、蚕等,为本地传统的养殖副业。1958年大跃进高潮中,开始兴办集体养猪场,70年代开始兴办集体养兔场,但因管理不善,成效不佳。1980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饲养鱼、鹌鹑、蝎、蚯蚓、土元、水貂等副业相继出现。
蜂本地群众饲养的种类多为中蜂。70年代引进易饲养的意大利蜂、喀蜂和条交蜂,其特点是产蜜量高。一般群蜂每年可采蜜40余公斤,最高达75公斤。1978年以后,全县出现了养蜂热,溧涧公社街东生产队的养蜂专业户陈文鹏,1980年养蜂33箱,收入7500余元。1985年,全县养蜂899箱(意大利蜂占80%),是1978年139箱的6.5倍,是1965年46箱的19.5倍;产蜜1.7万公斤,是1978年3000公斤的5.7倍,是1965年2000公斤的17倍。
蚕70年代以前,本地农民采集家前屋后的桑叶养蚕;但蚕种个小、色杂,蚕茧产量很低。1973年种植湖桑后,始改养优良蚕种,并前往江苏、浙江两省学习人工催青、小蚕共育、大蚕分养、定时喂叶、消毒、蚕室加温补湿等先进技术,收到很好效果。1985年,蚕茧产量1.4万公斤,是1978年7500公斤的1.9倍。
土元(土鳖子)一种重要的中药材。1977年,县医药公司在任桥公社街北东队搞人工饲养土元试点,先后派人到无锡、宁波等地学习饲养技术,并带来土元成虫200万只,投资建房6间(178平立米)、饲养池70平方米(次年扩大到200平立米),收入4000余元。后饲养土元致富信息见诸报端,全县不少农户及外地农民纷纷来学习参观,掀起一股“土元热”。到1980年,全县已有百余户家庭饲养土元。
水貂其制品是重要的出口商品。1981年,县外贸部门首次从山东省微山县水貂养殖场购进100只种貂,分别投放在新马桥区桥湖鱼苗场和杨庙公社魏湖大队饲养繁殖。1984年,全县城乡已有20余户养殖水貂500余只,其中县食品公司职工谢端鹏养貂45只,收入4000余元。
三其它类
采集本地野生中药材很多,植物类主要有半夏(史称“灵半夏”)、光菇、青木香、半边莲、薄荷、地骨皮等,动物类主要有鳖甲、蝉蜕、蟾酥、狗肾、全蝎、土元等,农民常于闲暇之时进行采集,再到药材部门去销售。70年代,对外贸易部门大量收购干槐叶,农民常于夏秋之季进行采摘,晒干后销售。1985年,全县采集类副业产值为187万元,占副业总产值的29.8%。
编织主要有苇编、草编、条编三种。苇编产品主要是席、lp_12_04(芦花还可编笤帚、毛塕),建国前为个体经营,建国后逐步转为集体经营。梁桥乡夹河村每年可向省内外推销10万余条。这个村还采用原料到户、责任到人、统一交售、适当提成的办法,于1979年编织大规格苇席5300余条,产值11.2万元,人均收入100余元。草编主要分布于曹老集、新马桥等水稻产区。农民过去常用茼麻、稻草、麦秸、蒲草编织草鞋、草帽、草帘、草扇等上市出售,现在多改编草袋。磨盘张乡北郢村每年约编织草袋20万条,成为闻名的“草编村”。本地农民常用水杞柳条编织笆斗和簸箕,用白腊条和紫穗槐条编织筐、囤、畚箕等用具,尤其皇店乡的皇店村和大楼村、宋店乡五井村等地农民所编畚箕颇有名气。
加工本地加工类副业主要是食品加工和铁器木器加工。食品加工主要有磨面、做豆腐、打粉、做粉丝、炸馓子、生豆芽、轧面条、磨制麻油、酿造酱油和醋等。蒋园乡北圩村孟庄的豆腐素有好评,棠棣乡二周村豆腐周庄历史上因豆腐质量高而得名。全县的小磨麻油则远销全国各地。铁器木器加工是本地的传统副业,建国前均为私营,建国后逐步转为集体经营,1980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更有迅速的发展。(详见第六章《工业》)。
上一篇:第二节 畜牧业
下一篇:第四节 渔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