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服饰
服装清末和民国初年,男女服装有大襟、对襟两种。大襟有长、短之别,大襟为长衫,对襟是短褂。随季节冷暖,又有单、夹、棉之分。男装长短俱有,女装年老者略长。男、女统着肥腰裤。富户名门闺秀、中老年妇女,下身爱着绣花裙。服装质地穷、富悬殊很大,穷人着手工织土粗布,色彩多为白、蓝、青、黑、红、灰等色;富人着绫罗绸缎,质优色艳;职员、商人着机织平布,时称“洋布”。民国二十年(1931)后,县内出现西装、中山装、学生装、紧身旗袍和罗裙。机制细布逐渐取代了粗土布、阴丹士林布(俗称海苍蓝),盛行一时。
建国后,男女服装变化较大,学生装、青年装、列宁装风行,长衫、旗袍逐渐减少。女子渐行对襟上衣。60年代,除部分中老年仍穿对襟便装外,青年装、干部装、中山装普及。“文化大革命”中,军服、军大衣盛行。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男女服装式样更新,衣料花色品种增多,涤确良、涤卡、中长、涤纶、尼龙等化纤布充满市场,各种毛料渐兴。西装、呢制服、茄克衫、香港衫、滑雪衫、风雪衣、猎装、直筒裤、喇叭裤、牛仔裤、各式短裙、连衣裙、旗袍、蝙蝠衫、蝴蝶衫、青蛙服,城乡风行。
容饰清末,男子留长辫,民国伊始,剪辫蓄短发。未婚女性多梳独辫,辫稍扎红头绳,额前留刘海,戴银质耳环。已婚女子梳髻,罩包网、戴头簪、发卡、戴花。富户青年女子戴金质钗环、搽胭脂香粉、洒香水、戴项链。“五四”运动后女子开始剪辫留短发或梳短辫,出现烫发。中老年男子多剃光头、蓄胡须。青年男性留分头、平头。
建国后,男、女容饰变化不大。80年代后,农村青年女子多短发、运动头,有少数烫发者。县城年轻女性,发型多样,多用各种化妆品,涂口红,画眉搽香粉。青年男子盛行蓄长发,留包头,大鬓角,偶见蓄胡须者。
二、饮食
主食我县人民以面粉和大米为主食。解放前,农民只在夏收和逢年过节食用大米和小麦面粉,平时多吃高梁、玉米、山芋、荞麦等。农闲时,一日三餐改为两餐,以干菜、瓜类、胡萝卜等掺粗粮做菜饭或菜粥。若遇荒年,还要以野菜和树皮充饥。建国初期,仍有春荒和夏荒,但主食是粮食配以瓜菜。1959年至1961年,农村主粮严重短缺,除瓜菜外,以高梁、豆饼、山芋干及各种野菜充饥。1962年后,生活逐年好转。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主食以机米、标准粉、富强粉为主,食油种类豆油、菜籽油、麻油兼而有之。
宴席婚丧嫁娶,宴请宾客,筵席十分讲究。喜事多用十全大席(即十盘十碗)与八八席(即八盆八碗)。丧事用四六席(四盘六碗),一般家宴用八大碗或四大碗。上菜忌用单数。餐具用筷、碗、碟、盘、盆、醋盏、汤匙。菜肴分冷盘、炒菜、烩菜、炖菜、炸菜、暖锅等。生炸丸子、人参鱼、鸡豆腐(俗称孝心菜)为著名菜肴。怀远菜以淮扬菜为主,兼有鲁菜,讲究色、香、味、形,色重、香浓,味偏咸辣。70年代后,开始出现甜口菜,多从苏莱传入,“鳝丝”则源于粤菜。
筵席有主席和次席之分。以辈分、年龄和社会地位依次而坐。主桌摆放堂屋中央,桌缝与条几(俗称家堂)平行。面向屋门者为上座,左为首座,右为次座,左侧为上首,右侧为下首,背对门者为下座,从事斟酒上菜。席位一般是8人一桌,添人称“挂拐”。农村席位坐次讲究,按客人身份安排入座,不得差错。城里已不受此约束。席间倒酒称“泻酒”,互邀吃菜称“过宴”。筵席上的鱼,一般只吃上面,忌翻身。上四喜丸子时,称为圆席,行酒要停止,最后上汤菜。旧时,喜筵首座者要给厨师喜钱,除重大事情外,一般中间不得离席。酒类以粮食酒为主,近年来,啤酒,汽酒需求量大增。县境酒风独特盛行、名闻遐迩。
三、宅居
结构宅居喜座北面南。主房一般三间,一明两暗,明为客厅,暗为卧室。侧跨偏房,用作厨房、仓库。富有人家盖有三进或数进院落。主房开间多为三米,进深四米左右。农村民房较为简易,土墙草顶,前开小窗。集镇居民和地主家住砖墙草顶“海青房”。城内靠山取材,石墙、瓦顶或草顶,屋架多用五架桁,富家多用七架、九架桁或垛梁,少数建有两层楼房。
建国初,农村宅居依旧。60年代后,经济逐年好转,农村多盖砖石根脚,砖封檐、门、窗,上苫半瓦半草之房,名曰“金镶玉”。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城乡出现建房热潮,多建砖瓦、石瓦结构或平顶楼房,水泥地面,石灰、涂料粉墙,对面开窗,讲究空气流通,光线明亮。
摆设旧时城乡贫民室内陈设简陋,仅有实用之桌、椅、箱、床等家具,且结构简单、质地粗糙。少数财主豪绅家庭厅堂摆设讲究,有香案、茶几、座椅、方桌(俗称八仙桌)等。墙上布置字画。居屋摆设柜橱箱笼,油漆雕花架床。建国初,城乡家具普遍不多,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室内陈设日渐讲究,式样不断翻新,开始向现代化发展,有五斗橱、床头柜、大立柜、写字台、沙发、壁橱、装饰柜、梳妆台,多用沙发、组合家具及高低床、钢丝床、沙发床等。收录机、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高档电器设备逐渐进入家庭。
旧时,民间造屋,先请阴阳先生看“风水”择定宅基,选吉日开工。上梁需择吉日,杈手上张贴“竖柱喜逢黄道日,上梁正遇紫微星”等吉利对联,脊木张贴“吉星高照”横批,中悬长尺余宽二寸的红布,下端缝一铜钱。上梁时,燃放鞭炮,撒小馒头或糖果。亲友送礼,以示祝贺,俗称“压风”。乡村建房,开工、上梁、竣工之日,要宴请工匠。
建国后,建屋的迷信活动废除,其它习俗依旧。
上一篇:第二节 庙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