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诗歌小说电影文学
明清以来,怀远文人辈出,诗文极盛,至清朝中期,诗歌创作已享有盛誉,江淮一带流传着“怀(远)诗,寿(县)字,定(远)文章”的评说。清代杨尚浑、唐亮、许所望、许星、汤璐、汤珏、林之望、林介弼、陈獬等人,著述颇丰,多编辑成集,名播淮上。民国年间,也有不少诗作问世,由于战乱,留存很少。
建国后,诗歌创作由过去的少数文人的自行吟诵,转向有组织的创作。在诗坛上较有影响的有诗人玛金(原名陈鹤南)、刘钦贤、葛士静等人。诗人玛金曾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出发集》、《彩壁》、《玛金诗选》三个诗集;刘钦贤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觉醒》、《雨中》、《荆山抒怀》等诗歌30多首;葛士静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诗歌《淮源情思》等10多首;廖智富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诗歌3首。
小说创作始于建国后,50年代后期,王庆丰、陈宝珊等曾在省内刊物发表短篇小说作品。王庆丰的短篇小说《未到差的人民代表》,被选入1949年——1959年《安徽短篇小说选》,《四个早晨的故事》被选入1949年——1979年《安徽短篇小说选》。1958年~1959年,陈宝珊在《江淮文学》上连续发表《水利工地上》、《故乡的人民》、《炸冻》3篇短篇小说。60年代,《安徽文学》发表了路家周的短篇小说《队长串门》,《收获》发表了张绥的《序幕战》。70年代后期,怀远小说创作进入鼎盛时间,仅祝兴义一人就创作发表了中篇小说4篇、短篇小说20多篇,1983年,辽宁春风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篇小说集《儿子长大以后》,198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说集《杨花似雪》。其中短篇小说《抱玉岩》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杨花似雪》获1979年安徽文学优秀作品奖,中篇小说《儿子长大以后》获1983年春风优秀中篇小说奖。张坦、陈宝珊的短篇小说《风波河上》,获1981年《安徽日报》“黄山”优秀作品奖。李明的微型小说《大票子》,获1983年《小说界》优秀作品奖,并改编拍摄成电视小品上映。
1961年,蒋庆棣创作的电影文学剧本《红领巾拖拉机站》,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改名为《暑假的礼物》,拍摄成故事片上映。1983年,祝兴义、葛士静改编的电影文学剧本《儿子来了以后》发表在珠江电影制片厂的《银幕剧作》上。
二、戏剧曲艺
抗日战争时期,县人程南秋积极组织抗日宣传活动,创作了《交换》、《铁蹄下的人们》、《战曲》、《原来如此》等4部话剧剧本。
建国后,顾群创作了《状元府》、《茶肆缘》2部戏剧剧本。1963年,葛广效、孟庆功创作的戏剧剧本《空花轿》,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1978年,祝兴义创作的话剧《差别》获1978年安徽省戏剧会演剧本二等奖。同年,葛士静创作的花鼓灯歌舞剧《青风又绿花鼓乡》在《安徽群众文化》上发表。1984年,由张坦改编创作的古装戏《碧玉珠》获蚌埠市戏剧会演剧本二等奖。
建国后,曲艺创作较少。50年代有王庆丰的曲艺段子《王老汉卖鸡》,在省级刊物上发表。1979年,尚同光创作的曲艺段子《解疙瘩》,在《演唱》杂志上发表。
三、音乐舞蹈
音乐怀远的音乐创作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后期,汤兆麟曾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歌曲《我的家乡在大河湾》等7首。孙本雳曾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歌曲《小河旁》等5首。
舞蹈怀远是闻名遐迩的花鼓灯之乡,建国后由县文工团编演的舞蹈节目,曾多次参加全省会演,受到好评。节目有《榴林曲》、《兰花舞》等。1982年,由张坦改编的花鼓灯小歌舞《找鸡》,获安徽省农村业余文艺会演优秀创作奖。陈德全、张坦编写的花鼓灯小歌舞剧《蛙呜曲》,获安徽省农村业余文艺会演创作奖。
四、美术书法
美术清末明初,怀远上洪人高慰农曾客居上海,以画兰草闻名画坛,上海文华美术图片印刷公司出版了《高慰农先生画兰》画册两集。嗣后,杨立宛的工笔花鸟,孙斌文的《墨菊》,一时为邑人所推崇。
建国后,美术创作人材不断涌现,有不少优秀作品参加省以上美展,发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1958年,《安徽日报》发表了青年美术工作者黄成泰的第一幅油画作品《煤港之晨》。1963~1969年,先后有李仲常的国画《兰草》,黄成泰的油画《晚霞》、《英雄组画》5幅,宋朴庵的国画《墨梅》,马振铨的白描连环画,刘声、陈久定、黄成泰合作的版画《深入人心》3幅。以及马振铨、刘声、黄成泰3人合作的年画《计划生育四条屏》等优秀作品,参加安徽省美展。70年代后,是国画、版画家黄成泰的美术创作的丰收时期,先后有19幅美术作品参加省以上美展,其中版画《银河金浪》参加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拍入电影《新时代的画卷》,并选送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展出;国画《榴园音诗》选送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巡回展出;1984年国画《月色空朦满横塘》、《石榴图》两幅由蚌埠市市长龙念赴日访问作为礼品送给日本友人;1985年国画《墨梅》4幅,《榴硕图》等两幅由怀远县人民政府以礼品赠给日本摄津市市长和议长;至1985年,黄成泰有11幅年画、国画、版画作品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其中1976年创作的版画《秋熟》被评为华东地区5幅优秀作品之一。70年代后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的高临安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了《西盟行组画》3幅、《后院》、《两姐妹》、《曼刚井少女》、《勐腊坝子》等14幅作品,有10幅作品被选送法国展出;还有女画家杨立宛的工笔画《荷花》、《菊花》,宋益初的国画《花鸟》,也参加了安徽省美展。
书法晚清时期,怀远书法之风尤盛,宫尔铎、林之望、林介弼、田庚等皆善书法。民国年间,张根仁、李伯元、王景虞等亦擅长书法。
建国后,张茂甫的颜体,邵华杰、沈济树、王永桂等人的行草颇有影响。少年儿童王炯,4岁习书,1979年5岁时的楷书作品“唐诗一首”参加宿县地区少年儿童书画展,获一等奖;1981年,参加第一届全国少年儿童书法比赛,楷书作品《从小爱科学、长大攀高峰》获一等奖;同年夏,其对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在省博物馆展出;楷书作品《书山有路》在《安徽日报》发表;1984年,其楷书作品《风华正茂,意气方遒》,参加全国少年儿童书法绘画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获优秀书法奖;1985年“六一”儿童节,其楷书作品《乘长风破万里浪》、《闻鸡起舞》,对联《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等5件作品,参加“全省部分小
作者沈济树

作者王炯

作者沈济树

书画家作品联展”;秋,其楷书作品《远望》选送日本摄津市展出,楷书《鉴真遗志》在日本《墨友》杂志上发表。
五、文艺报刊
《淮光》1958年10月创刊,由县文联主办。八开铅印小报。1959年6月停刊,出刊8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近百篇。
《淮榴》1959年10月,《淮光》复刊后,改名《淮榴》,仍由县文联主办,出刊11期,发表各类文艺作品100余篇。
《淮河文艺》1975年由淮河创作组创办,出刊4期,发表文艺作品40余篇。其中部分作品被《安徽文艺》、《工农兵演唱》等省刊采用。
《荆璞》1979年9月创刊,由县文化局主办,16开铅印不定期刊物。至1985年出刊8期,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120篇(首),部分作品被省、市报刊采用。
六、丛书
《花鼓灯》是顾群、马振铨编著的花鼓灯资料书,配有插图。1963年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约4万字。
《怀远名胜》由葛士静、于雷、汤万象、王民康等编纂。内容包括山川名胜、地理概况、历史人物、民间故事、文物古迹、古代诗文楹联、图片等。全书约8万字,由县文化局编印,印刷1万册。
建国前邑人诗文集目录表



建国后在省以及刊物及出版社发表的部分文艺作品目录表




上一篇:第三节 戏剧
下一篇:第五节 电影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