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私塾
私塾是民间私人办学。明、清时期城乡私塾林立。清末、民初,学堂、小学兴办以后,私塾与之并存。民国十四年(1925年)县视学王长槐在视察报告中称,全县有小学68所,私塾200余所。
私塾的办学形式分“团馆”、“门馆”和“东馆”三种。外地或本地清贫学究,请地方董事为其成馆的叫团馆;塾师在家设馆讲学的为门馆;绅衿富室延请名师,课其子弟的称东馆。我县团馆、门馆居多,东馆很少。
私塾的教材,蒙学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启蒙识字读物。此后便是“四书”、“五经”或《古文观止》、《纲鉴》等古籍。也有私塾采用《论说精华》或名家尺牍与文选。民国十八年(1929年),安徽省教育厅下达改进私塾案训令,规定私塾课程除读经外,增加《三民主义》、《算术》、《常识》、《体育》等科,作文由“八股”改作“论说”。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组织学习和考试的办法督促塾师学习新知识。民国年间,怀远城厢内外,较有名的塾师有李伯元、范国宾、孙伯诚、何象久、林范卿、崔伯常、潘如璋、王子贞等。四乡有沙沟、洛河街、十里铺等地的孙拱辰、方静如、潘仰文等。
明、清时期,有不少乡宦兴办义学,又称义塾,是一种免费私塾。经费的主要来源是地租,境内义塾不多。明朝,乡宦孙秉阳用银50两买地建房4间,兴办义塾;清康熙十年(1671年)有王氏在龙亢镇王氏祠堂内办义塾一所;光绪年间,有史氏在县署西侧兴办史氏义塾;民国二年(1913年),龙亢王氏义塾改为执中学堂。民国四年(1915年)史氏义塾改为城区第六国民学校。
二、书院
明、清时期,我县先后兴建书院4处。
真儒书院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知县郭翰屏主持兴建(地址在今粮食局院内),嘉靖十五年落成,讲堂、学舍悉备。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知县孙让重修。同治年间,毁于兵燹。光绪初年,县令屈承福重建,同时清丈淮河湾田千亩,收租作书院经费。光绪十三年(1887年),县知事朱文蔚敦请乡贤杨寿宝佐理筹措真儒书院的扩建经费,杨任事后,通知学田垦户追交欠租,分函我县宦游者募捐助学。外宦复函慷慨乐输,垦户亦踊跃捐助。由于经费充实,遂价买市房3处,地基3段,增筑书院船厅3间,重修学宫及文昌宫,魁星楼旁建照碧轩1所,并置考试号桌。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真儒书院改办为官立真儒小学堂,时有学生25名。
文宜书院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绅士李佺等筹建。地址县治西山北麓(现水校院内),旋即废弃。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复建。雍正元年(1723年)知县唐暄重修。
西山书院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巡抚张惟恕委知县杜朝聘建造于曲阳门外,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知县何立重修。
洪山书院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知县黄启祚兴建,后废。
三、学宫
学宫,亦称黉学、文庙。县黉学地址在今三中北院,系明朝所建。清朝,邑监生杨时倬捐资修大成殿,其子大成捐资修戟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国学生杨大勋、贡生杨大奎,重修两庑10间,黉门1座。雍正元年(1723年)复于青云路建魁星楼3间,大门砌有石阶,前50米处筑有照壁,高4米,上书“宫墙万仞”四个擘窠书大字,门前立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界牌。进大门后有棂星门,穿过泮桥,就是戟门,戟门两侧有乡贤祠、名宦祠,戟门后是黉学主体建筑大成殿,殿门上横匾书“万世师表”四字。殿内放置孔子、“四配”、十二哲的牌位,孔子居中。“四配”即东配复圣颜子、述圣子思;西配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十二哲即是颜渊、阂子骞、冉伯牛、仲子、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由、子夏、有若、朱子。大成殿,东西偏房为庑,设有七十贤人牌位。殿东有明伦堂,内有卧碑一统,碑上刻有圣谕八条,明伦堂后有藏书堂一座。
清末主要学堂情况表

四、学堂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美国传教士柯德义在西门岗开办含美学堂,首届招生8名。光绪三十年(1904年),传教士罗小姐开办启慧女子学堂。学堂经费由基督教长老会供给,大权操在美国传教士手里,强迫学生读圣经,做礼拜,是最早的私立学堂。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一月,真儒书院改为公立高等小学堂,以书院田地、房租、存款息、蹄角捐为常年经费。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城内公、私立初、高两等小学堂有育材、乐群、端本、萃华、养正、毓秀六所,其中乐群、瑞本、萃华、养正4校以钱粮票为常年经费,育材、毓秀两学堂以厘金、祠堂庙租为常年经费;私立初等小学堂有史氏学堂、致诚学堂、启蒙学堂3所。均以庙地、学田收入为经费。
民国二年(1913年)。龙亢王家祠堂的义学改为执中学堂,有学生数十人,教国文、数学等科,教师教学严谨,学生王文元,王文魁兄弟先后赴法国留学。民国初年,学堂先后改为学校。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