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怀远县历史悠久,文化教育比较发达。明朝建书院3处,清朝建书院1处。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书院改称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三十年(1904年),美国教会先后开办含美学堂和启慧女子学堂。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有公立初、高两等学堂6所,公立初等小学堂3所。
民国元年(1912年),学堂改称学校。民国四年(1915年)。含美、启慧学堂先后改为中学,是县境最早的中学。民国六年(1917年),有小学11所。多在城区,乡村很少。民国十四年(1925年)秋,县立、区立小学发展至68所,有学生2161名,同时兴办县立初级中学。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全县有小学136所(其中私立2所),中学2所。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春,日军侵占部分县境,学校纷纷停办。秋,秩序稍定,龙亢、河溜等离县城稍远的集镇、乡村小学陆续复课。抗战胜利后,停办小学先后恢复。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秋,全县有小学160所,中学5所,教师1320人,学生28896名。解放战争爆发后,小学减至81所。1949年,全县解放前夕有中学5所,其中公立2所,私立3所;小学81所。
私塾,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办学形式。明、清时期,县城乡私塾林立,究竟有多少所,无文字记载,私塾或改良私塾同小学并存至建国初期。
建国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私塾逐步改造为民办小学。1952年土地改革后,掀起办学热潮,恢复和新办的小学有291所。职工、干部、农民的文化教育及扫盲工作也得以发展。1953年,在老西门外开办怀远第二中学(原怀远中学改名为怀远第一中学),小学发展至289所,教职工1445名,学生44916名,较1949年增长4倍。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301名教职工被错划为右派,占教职工总数的22.3%,162名教师被划为中右,挫伤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1958年大跃进,搞浮夸,学校盲目发展,小学发展至354所,公立中学9所,农业中学25所。由于师资不足,教育质量明显下降。1959年后的三年困难时期,农村生活困难,学生减员严重。1962年,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学校进行了压缩调整,小学减至259所,农业中学减至15所。1965年,贯彻“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的方针,农业中学又发展至69所,又开办了耕读、民办小学,全县小学又发展至960所,达到每生产大队有一所小学。
“文化大革命”十年,教育事业遭到破坏,中学下迁,教师下放,校舍、教具毁坏严重。195名教师被打成“黑帮”、“牛鬼蛇神”,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1968年,“复课闹革命”,“工宣队”、“贫宣队”(工人、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简称)进驻学校,领导所谓“斗、批、改”,“反复辟”、“学朝农”(辽宁省朝阳农学院),“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工、学农、学军”,几经折腾,学校陷入混乱之中。1971年,大学、中专招生废除考试制度,实行推荐,不正之风泛滥,新生质量严重下降。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招生考试制度。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平反了冤假错案,全面贯彻“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小学经过几年调整,布局也日趋合理;尊师重教,蔚然成风。1982年,实行“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群众集资办学,成绩显著。至1985年,集资1020万元,新建改建校舍11376间,置课桌40437张,改善了办学条件。1985年,全县有幼儿园22所,入学幼儿8504名;小学559所,学生153639名;中等学校75所,其中普通完全中学8所,师范学校1所,农职业中学6所,教职员7979名(包括民办教师),其中专任教师6473名;初中学生30185名,高中学生2580名。学龄儿童入学率96%,小学升初中入学率63%,初中升高中入学率21.3%,高中升大学、中专人学率12.4%。
成人教育近几年发展较快,在校人数时有增减。文盲、半文盲已由建国初占总人口的90%降至40%。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