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函件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邮政业务仅开办平常函件,邮资每件二分银。民国二十年(1931年)增办挂号与快递函件,平信邮资增至五分银。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平信邮资增至八分(法币)。此间,函件日均出口近百件。抗日战争时期,法币贬值,平信邮资较抗战前增长近25倍。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物价恶性膨胀,邮资随物价上涨。1949年4月平信邮资增至1500元(金圆券)。邮政业务清淡。
建国后,1950年2月1日,开始执行全国统一的邮政资费,邮政业务兴旺。1956年全年出口函件54.8万件,日均1500件。1960年开办特种挂号信函业务,1961年出口函件85.3万件。此后四年因国家进行经济调整,函件业务量逐年有所下降,“文化大革命”期间继续下降。1970年函件出口量降至53.81万件,低于1956年水平,1971年开始回升,1978年回升到80.3万件。
1979年后增开服务网点,增设信筒信箱,加强了通信能力,改善了服务工作,函件业务稳步发展,1985年出口函件发展到110.7万件,进口函件发展到134.92万件。
二、包件
建国前,邮政开办联邮递包裹,代收货价及保险包裹,业务甚微。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全年仅收301件。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底至1949年11月停办。
1949年12月6日恢复,增办保价包裹及保价小包,1950年执行全国统一的包件资费。当年出口包件576件,1952年后,包件业务迅速增长,1956年出口包件达到7810件,比1950年增长13.6倍,1957年4月1日,包裹和快递小包计费起重,限定100克,快递小包按信函程序处理并按址投递。
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食品包裹增多,包件业务量上升,1960年上升至8500件,自1961年后又逐年下降。“文化大革命”期间继续下降,1969年降至6200件,1970年后开始
建国前邮政平信资费简况表

波浪式回升。
1979年7月1日,开始办理“乙类保价包裹”业务,同时恢复收取包裹逾期保管费。1979年以后,市场开放,经济繁荣,包件业务情况发生了变化,食品、小包减少,以穿用为主的商品包裹及大件包裹增多。
三、汇兑
邮政汇兑业务始于民国元年(1912年),时行汇票(普通、高额、电报),汇票最高限额300元(银元)。民国十二年(1923年)放宽至600元。后随法币贬值,放宽至1000万元。
解放前夕,县内汇兑业务稀少,1948年停办。解放后,1949年7月1日恢复。初期汇票分:普通、电报、定额3种,票面分1万、2万、3万、5万、10万、20万、30万、40万、50万9种。汇票最高限额400万元(旧币)汇费不分汇额,每张收款2000元(旧币)。1950年全年开发汇票1593张,1952年增至6263张,1953年再增至12477张,汇费收入1981元(新币)。当年邮政与人民银行议定:个人汇款由邮局办理,每笔限额300元,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汇款由银行办理。翌年,汇兑资金调拨改在银行立户存取,季末上划余额。1955年9月底停办定额汇票业务,1958年改汇费按张统一收取为按汇款金额提收1%的新规定。
历年出口函件及收入统计表(1950年~1985年)

1959年~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汇兑业务下降,1960年全年出口汇票17000张。1966年~1976年,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汇兑业务或升或降。
1978年后,汇兑业务稳步上升,1979年全年出口汇票38500张。1980年9月,汇兑限额为适应经济好转的形势,由300元放宽到5000元。1983年出口汇票41001张,1984年43400张,1985年增至46554张,汇费收入2.8万元。
四、报刊发行
建国前,邮政局仅代订刊物、书籍,随邮件递送,报纸统一由各报分销处派人投递订户,或批发给报贩子零售。
建国后,1950年3月,开始办理报刊发行业务,发行报刊近10种,当年销售报纸9.2万份,发行刊物174份,收入578元,1952年,开始发行全国性报纸、刊物,种类逐年增多,发行量增长较快。1957年,由于工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对文化生活报刊的需求
历年包件收入一览表(1950年~1985年)

量亦相应增多,报刊发行量猛增,造成纸张供不应求,一度实行定额发行。1959年~1962年,粗制滥造的报刊增多,曾出现以“政治任务”摊派订阅,发行差错增多,服务质量下降。1962年经整顿后,发行业务逐年回升。1965年,报纸累计发行2325700份,杂志累计发行93500份,发行收入17300元。“文化大革命”期间,报刊、杂志大量停刊,以致发行量下降,1968年报纸发行量仅2.02万份,比1965年减少近30万份,杂志发行量降至2000份,只及1965年的四十七分之一。1977年报刊大量复刊和创刊,发行量上升,有80多种报刊实行定额发行,当年发行报纸4904200份,刊物202300份。1983年取消定额,敞开发行。1985年报纸累计发行9850922份,平均15人订有1份,刊物累计发行522743份,平均21人订有1份,较1977年报纸增长10%,期发数增长288%,服务面提高2.66倍;刊物累计发行增长144%,期发数增长126%,服务面提高1.1倍。
部分年份报刊发行情况表(1950年~1985年)

五、机要通讯业务
机要通信始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最初称“党内交通”,后改称“政治交通”,1951年和军邮合并统称“军邮”,不仅传递党、政、军机关的机要文件,也传递军事部门的一般公文报刊和军人信件。1952年机要交通与军邮机构分设,县委成立机要交通料,负责机要通信和机要交通,1957年4月1日机要通信业务并入邮电局办理,怀远邮电局设机要室,配专职机要员,开始办理机要通信业务。
县境机要通信,从文件收寄封发到运输投递,有一个与普通邮件相同的独立的传递系统和一套严密的管理制度,任务是传递我县党政军机关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来往机密文件。工作方针是:“保密、安全第一,在保密安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迅速”。机要通信业务由邮电局长直接管理,业务上受省、市机要局领导。
机要员必须严格遵守《机要通信十大纪律》和《保密守则》。各单位寄发机要文件,必须到机要室办理,传递机要邮件,必须使用专用邮袋,交接机要邮件必须互相验明专用证件后,才能办理交接手续。
县境进出口机要邮件,由蚌埠邮运汽车负责运输,每日上午交接一次,投递机要文件,开办初期使用自行车,1971年改用摩托车,1970年邮电机构分设时,机要通信业务划入邮局。
1957年接办机要通信时,业务办到区及公社一级,通往区及公社的邮路,称“机普合用邮路”。“机普合用邮路”承担机要邮件兼普通邮件的传递任务。
1957年出口机要文件为2468件,1959年剧增至7000件,1964年上升至8000件,进口16000件。年交换量达24000件。
“文化大革命”期间,党政军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不能正常工作,1967年出口机要文件下降到2200件,1974年区及公社停办机要业务,当年出口机要文件降至400件,机普合用邮路全部变成普通邮路,县以下只保留龙亢农场和上桥闸管理处两条专职直投机要摩托车邮路。
1975年后机要通信业务量时增时降,处于徘徊状态,1985年出口机要文件304件,进口机要文件2501件,机要文件交换量2805件,机要业务收入135元。
怀远机要通信的特点是:进口业务大于出口业务,服务质量长期保持高水平,专职机要员许广智,自1972年3月调来怀远任职后,恪尽职守,创13年无差错、无延误、无事故优异成绩,多次获得部、省、市、县荣誉称号和嘉奖。
六、邮路、投递
民国初年县境有邮路2条,一路通往蚌埠,徒步负运出口邮件;一路通往蒙城,肩挑步行沿途投带。出班投带点有沙沟、双沟、河溜、燕集、龙亢、界沟、移村、双涧、全集、蒙城;归班投带点有乐土、吕望、三义、陈仙桥、褚村、枣木桥、龙亢、河溜、唐店、怀远,五日一循环,兼跑包集,投带点有苏集、古城、官庄、包集、太平集,一月两次。民国十五年(1926年),撤销包集邮路,包集、火庙一线由固镇邮差投递。马城、洛河一线由蚌埠邮差运递。抗日战争时期,曾开辟凤台邮路,沿途投带点有茆塘、胡疃、耿村、凤台,抗战胜利后撤销。解放前夕县内邮路总长60公里。
建国初,先后开辟沙沟、火庙、包集、胡疃、万福等邮路,1952年邮路总长发展到433公里,配备自行车7辆,11个区全部通邮。1955年邮路增至924.8公里,自行车增至14辆,全县59个乡全部通邮。1957年邮路总长1731公里,自行车增至19辆,全县324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社通邮。
1959年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盲目扩大邮政网点,增加社办人员,邮路增至2037公里,管理失控,事故屡有发生。1963年,邮路调整为40条,总长2040公里,自行车增至28辆,邮递班期,日到区、社,二至三日到大队,投递事故较少。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乡邮检查和排单制度停止,误班漏点常有发生,邮递质量下降。1968年自行车增至39辆,邮路相反缩短了140公里。1969年调进摩托车一辆,始用机动车运送邮件。1971年增开怀远——双桥、怀远——茆塘、怀远——陈集、河溜——刘圩4条邮路,新辟摩托车邮路一条93公里,自行车增至51辆。
1985年全县有农村自办邮路38条,委办邮路27条,总长2454公里。743个行政村全部通邮。县城有委办汽车邮运邮路1条,自办摩托车邮运邮路2条,自行车邮运邮路3条,城郊邮递邮路5条总长432公里。县城、区镇可逐日投递,全县794个乡、村,有637个可日投,157个两日一投。
下一篇:第三节 电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