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建筑队伍
民国时期,本县尚无专业建筑队伍。维修和建房,由工头临时招凑工人。全城有木瓦工数十人。民国34年(1945年),五河第一次解放时,建立总工会,木瓦工会应运而生。建国后始有建筑专业队伍。
第一建筑公司1949年,县成立总工会时,下设木瓦铁石等基层工会。4个行业共100多人,承担维修建筑一般民房和简易仓库工程。1956年成立建筑工会,木瓦铁石为该工会下属4个工种,除原有工人外,又从农村招收400多人。随着技术能力的提高,己能承担建筑仓库、学校等工程。1958年12月,建立建筑工程队,1959年3月,改为工程处(属地方国营)。到1961年,曾经两次精简,保留五六十人。1962年,改为建筑社(属大集体)。1965年,又扩大到300多人。至此已能承担工厂和高层楼房的建筑。1981年5月,改为建筑公司,有职工290人,并配备有大专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6名,能进行厂房和高层楼房的设计和施工。1983年,改称第一建筑公司。
第二建筑公司前身系城关建筑工程队。1958年为37人,原先技术较差,且无设备,主要维修和建筑民房,承包较大的建筑需请人指导。1970年,始能建筑公用仓库。1976年,职工108人,并加强了技术力量,能承建宿舍、水塔、仓库以及三层楼房等较大建筑。1980年,职工286人。1985年,被批准为第二建筑公司,并经县市验收为合格企业,上升为大集体单位。施工能力,可承建5层以下楼房及大跨度的框架结构厂房。
水利建筑工程队原水利局工程队,从1973年起开始投入楼房工程建筑。该队职工60余人,其中8级工4人,并有建筑设计室。技术力量雄厚,吊车安装和打桩机等主要机械,均优于一、二建筑公司。并能生产预制窗花装饰材料。
城建市政工程队为适应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1985年9月13日,成立市政工程队,为城乡建设环保局直属单位。干部职工16人。主要是承担城镇修路、抗震加固、植树、铺下水道和构件等任务。
农村工程队组全县8区均有建筑工程队,乡村还有自发的工程组。多属亦工亦农,人数不定。技术力量差,设备简陋。一般仅能承担修建土木结构或砖瓦结构的平房,极少数亦能建筑平楼。
外地工程队1984年以来,外地建工队来本县先后承担施工任务的有:江苏泰县、江都县23、16队,福建惠安建、二建,本省巢湖、固镇、肥东、肥西、凤阳三建、四建、蚌埠一建、四建、郊建、区建、淮建、劳动服务公司建、房屋开发公司建等单位。
二、设计施工
城建局设计室建国前,本县城乡建设无专门设计机构。建国后基建局始设设计室。1978年,首次成立五河县建筑设计室,经省建委审查批准发给《勘察设计证书》,定为丙级设计单位,承担本县和外地丙级范围房屋建筑设计。该设计室现有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1人,技术员1人,工作人员2人。1985年,累计设计面积达7万平方米。
水利局建筑计设室1973年始,县水利局设计室即承担建筑设计任务。1981年,经省批准成立两个设计室。其中一个为建筑设计室,发给《勘案设计证书》,定为丙级设计单位。该室有总工程师1人,工程师5人,助理工程师6人。先后设计化肥厂、红旗影剧院、百花电影院、县医院住院楼、县委办公楼、啤酒厂、文化馆、南园饭店、第三小学教学楼等工程。
施工设备建国前,本县瓦工除瓦刀、泥桶和脚手架外,别无任何施工设备。50年代,建工队购置水准仪1台。60年代,陆续添置混凝土搅拌机、卷扬机、振捣器、圆盘锯、电焊机、拉丝机、电台钻等12件。70年代,增置小型空心砌砖机、灰浆机、潜水泵、金属井架等28件。80年代,又增置经纬仪、翻斗车、拉力器、四轮车、汽车等94件。共有建筑设备104台,计627.5/马力。正式职工装备率2.11马力/人,基本上能满足目前建筑施工的需要。
三、建筑材料及结构
建筑材料清末、民国时期,建筑材料多用土木,极少数用砖瓦木石。50年代少量建筑开始使用钢筋水泥,到60年代后期,钢筋水泥已大量应用于楼房和桥梁建设。同时出现预应力多孔板用于楼板,生产砌块、石棉瓦、通花预制装饰材料,广泛用于现代房屋建筑。
1972年,在沙石管理站的基础上,成立五河县建材公司,干部职工7人。主要经营水泥、黄砂、玻璃、油毡、沥青、水泥制品、砖瓦,钢材、陶瓷器皿等。随着本县轮窑厂、水泥厂、轧钢、建材总厂等单位的建立,为城乡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现代化建筑材料来源。
建筑结构建国前的学宫、书院和寺庙,均系砖瓦木石结构。这个建筑群的内部采用重梁挂柱,雕梁画栋,上顶木椽薄砖,地面多铺砖石。外形为四坡式,飞檐走阁,上苫小瓦,脊顶两端多配兽头,学宫、庙宇顶装葫芦。建筑布局多对称。潈河书院,前为照壁,前院左为西辕门,右为东辕门。首幢大门。中院左设字纸亭,右设花台。二幢大堂。后院左右置东西两厢。三幢上房。前后成方形院墙。建国初期,公房建筑亦多砖瓦结构。70年代后期,多建成钢筋水泥楼房,外形为仿古式、中西结合式、西洋式,结构分砖混、混合、框架、钢混等多种。有的宾馆、办公楼、宿舍楼增设了卫生间,院中增置花坛。
本县旧有民房,多为草房土墙,砖根草顶仅占1%;至于砖瓦结构的平房和楼房为数更少。房屋外形多为二坡式,布局亦以对称为特色。群居多为一条脊,一般盖有堂屋、厢房,较好的加走道,富户人家增置前后院。80年代后,建房多砖瓦结构,城乡均出现新式楼房。有的室外加走廊,置通花栏杆。室内四壁涂料,屋顶装天花板,设卫生间贴上瓷瓦。民居建筑结构的变化,充分反映出本县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明显改善。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