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30年代,在蚌埠南山北坡下始建公共体育场地,但面积小、设施差。民国36年(1947年),又易地建成公共体育场。建国后,适应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多次扩建市体育场,陆续在场内建有体育馆、游泳池、旱冰场、体操房、综合训练房等。1985年,在西市区大庆生活区建成有看台的标准足球场一座,设3000多个座位。是年,仅在市体育场即拥有6个足球场、4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和1个球类综合练习场地,馆场总面积16.8万平方米,为建国前的37倍。
公共体育场民国22年(1933年),在南山北麓建成最早的公共体育场地,面积约4500平方米。在此之前,市民、学生常利用火车站附近的空地作足球场,但无任何设施。民国21年,热心体育事业的淮南煤矿蚌埠营业处主任王雪峦,以“贤达士绅”出面,向当时的城防司令蒋鼎文申言,请求将收缴烟土的钱用于建体育场,蒋不好推辞,拿出烟土钱少许,方使体育场得以动工。建成后的体育场,周围筑有半砖半铁栏的围墙,内有篮球场、棒球场、网球场及浪桥、铁杆等设施。同时建有司令台1座,办公室、保管室各2间;场东侧有钟亭,高14米,方形,向西装时钟一面。但该场场地小,进行田径、足球比赛仍要另寻场地。民国35年10月,市政筹备处在旧飞机场场址动工另建公共体育场,翌年5月完竣,设有司令台、大门、跑道,别无其它设施。建国后1955年,为发展体育事业,市人委决定对位于体育路南原旧飞机场处的体育场进行扩建,命名为人民体育场。30多年来,经国家投资不断建设,体育场先后筑起西、北两面长达800米的围墙,设东西两个场门,场地设施有田径场2个,足球场6个、篮球场(馆)4个、游泳池4个、体操房1个,乒乓球房1个,举重房1个。在该体育场上,已举办过7次全市性体育运动会和其他一些重要赛事,平时则是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
体育馆位于体育场内西侧,系在原篮球场处逐步改建而成。该馆于1955年初步形成,为三合土地面、竹围墙,装有简易铁架木板五层看台,配有灯光设备。1976年,改建成为沥青地面和有水泥看台的露天灯光场地。1984年,该馆加盖,屋顶为玻璃钢瓦,敷塑料天花板,四周镶有玻璃窗,成为体育馆,可容纳3000名观众。1985年,又改沥青地面为木板地面,新建了电动计时计分装置,并安装了木制靠背椅。
田径场位于体育场内,始建于1955年,分东、西两个场地,有固定道牙,各8条跑道,中含足球场,为标准周长400米的田径场。1982年底,东田径场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改建,增建1200多米的排水管道,并在中场铺设草皮,四周筑有12层水泥看台,可容近万名观众。
南山游泳池位于南山公园内东侧,建于1958年,是利用公园内东侧水坑改建而成。池为25米×50米的水泥结构。该池后归属市园林管理处管理。
体育场游泳池位于体育场内西侧,建成于1966年,共两个,各为50米×50米,系水泥结构。池底呈坡形,浅水处深0.8米,深水处深1.80米,池边设有更衣室和淋浴室。1984年,市投资5万元,对其中1座游泳池进行了改造,成为标准池。
旱冰场位于体育场内南侧,于1982年9月建成,占地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场地为水泥结构,有平滑和波浪滑道,并建有休息廊。
体操房位于体育场内,于1958年建成,面积600平方米,为砖木结构,可供体操、技巧、摔跤等训练使用。
综合训练房位于体育场内南侧,与旱冰场相邻,于1985年建成,占地288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可供球类、体操、技巧、武术、摔跤、柔道等训练使用。
乒乓球房位于体育场内西侧,与游泳池相近,于1975年在原游泳池更衣室的基础上改造而成,面积140平方米,可安放5副乒乓球桌。
举重房位于体育场内西侧,与游泳池相邻,于1975年和乒乓球房同期改造而成,面积100平方米,设置有举重台和一些健身器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