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蚌埠市电视事业兴起于70年代。1973年5月1日建成电视差转台1座,使用黑白电视差转机,用二频道转播安徽电视台节目。1979年更换设备,安装1台中频调制彩色电视发射机。1980年以后,陆续购进摄像机、录像机、编辑机和特技机等设备。1984年,电视台新开四频道,开始自办电视节目。
1985年,电视部门拥有大中型电视设备33台,可转播中央台、安徽台节目,并自办蚌埠台节目。电视覆盖半径为25公里,市区及郊区均可收视。
一、节目
1973年5月后,电视差转台可转播安徽台节目。1979年,电视台可转播中央台节目。1984年10月始有自办节目,每周播出3次。节目种类有电视新闻、电视专题、纪录片、电视剧、综合文艺、电视小品等,固定栏目是《蚌埠新闻》。1985年,九频道全年转播中央台节目,共3919小时;四频道全年转播安徽台节目和播出自办节目,共1900小时。
新闻节目1984年10月开办,每周上一档2次,每次10~15分钟,每周四、六晚上7时30分播出。1985年9月增加口播新闻。同年12月,新闻节目改为每周上二档播4次,为每周二、四、六、日晚7时30分播出。到1985年底,累计播出电视新闻889条。1984年、1985年,电视台采播的节目中,有6篇分别在全国和省内获奖。其中,《五河县发展养殖业》获省电视新闻一等奖,《蚌埠市查获一起把国库券折价作人民币购买商品事件》获全国优秀电视新闻二等奖,另有《送货下乡》等4篇获安徽省电视新闻三等奖。
专题报道1984年10月开办,不定期播出,每次15分钟左右。该栏目分新闻性专题、知识性专题、风味小吃专题、风光片专题等。电视台曾摄录合成纪录片《蚌埠新貌》和《淮上明珠——蚌埠》节目,播出后很受欢迎,其中《淮上明珠——蚌埠》录像还赠送来访的日本大阪府摄津市代表团。1984年,电视台与电视剧艺术委员会联合摄制纪录片《蚌埠食品工业展翅飞》,也先后在蚌埠台和安徽电视台播出。1985年,共制作和播出专题节目56个。
电视教学1985年下半年,电视台用四频道开办电视教学,每周播出6次,均为高中课堂电视教学节目。
文艺节目1973年、1979年,电视台分别开始转播安徽台和中央台播出的电视剧、电影及其他文艺节目。1983年后,电视台相继拍摄电视剧《喜炮迎春》、《水在燃烧》和《生活不会欺骗你》,以及电视小品《马路故事》、《不要说出去》、《只好这样》等,后陆续在自办节目里播放。到1985年底,累计播出电视剧266部(集),戏剧和故事片38部,综合文艺节目218个。
电视广告1982年,市电视台开始办理零星广告业务,1984年10月后增多。1985年,全年播出广告110多条。
二、设备
发射设备1973年5月,市电视差转台配备50瓦黑白电视差转机1台,由中国科技大学组装。1974年,电视台筹集器材,又自行组装50瓦黑白电视差转机1台。1976年1月,由省广播事业局提供彩色发射机1台,功率1千瓦。1979年1月,电视台购进CS-1-I彩色黑白兼容电视发射设备1套,功率1千瓦。1984年筹办电视教育台时,购进GSZ-9型300瓦彩色电视差转机1台。
摄录设备1980年,电视台先购进HR3660EP录像机1台。嗣后,1982年购进V○-2630盒式彩色录像机、KY-2700E三管彩色摄像机各1台;1984年购进DXC-1821PH单管彩色摄像机2台,VO-5850彩色盒式录像机2台,CR-4400便携式录像机1台,乐声370EN录像机1台,日本大阪府摄津市又赠送VT8030EK录像机1台。至1985年,购进日本索尼M3APK三管彩色摄像机2台、DXC-1820单管摄像机3台、V○-4800PS便携式录像机2台、V○-5800录像机2台、V○-5630录像机2台、NV-370EN录像机1台。是年,计有摄像机8台,录像机14台,放像机3台。
合成设备1984年,电视台购进RM440型自动编辑控制器2台,翌年又购进特技发生器1套,包括44cm、33cm、22.5cm彩色电视监视器8台。
三、电视台站
蚌埠电视台1972年筹建,1973年5月建成电视差转台,台址在小南山南坡。该台电视天线铁塔初海拔74米,后增至82米;配黑白电视差转机1台,工作人员3人。1975年,单独成立蚌埠市电视台,至1983年,定名为蚌埠电视台。1985年底,电视台演播室经改建,面积为120平方米,厅内灯光设备总功率达到40千瓦,可进行小型节目会演、实况录像、电视教学、电视讲话和电视节目制作。全台职工30人,其中,采编15人,技术人员15人,设有新闻采编组、专题广告组、技术播出组。
曹山电视微波中继站创立于1978年6月,位于曹山。该站建成后,电视微波信号第一路送往蚌埠市电视台,第二路发往固镇、宿县、淮北市。嗣后淮北市建成电视天线铁塔,第二路微波信号只送固镇县。1985年,全站工作人员12人,机器设备10多台,线路长50公里。
上一篇:第一节 广播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