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公路客运
蚌埠公路客运始于20年代初,为客货兼营。民国28年(1939年),日伪合资兴办蚌埠兴业汽车公司,购买12辆福特中型客车,始开辟蚌埠至怀远李嘴子的专门客运班车。当时日军对许多商品封锁控制极严,但随身贩运有利可图,客运班车多满座。民国29年夏,兴业汽车公司被日本华中铁道株式会社吞并,成立华铁蚌埠自动车区,有客车14辆。另外,民国33年还曾开办马车客运,至长淮卫。抗战胜利后,未增加新的客车,原有车子损坏较多,客运多由货运兼带,或旅客以马车、人力车代步。
1950年7月,皖北行署公路局阜阳办事处在蚌埠设立国营汽车站,用支前任务完成后留下的7辆货车从事客货兼营。后客车数量增多,1953年计有客车18辆(其中私营车3辆),共573个座位,年运量2.63万人,周转量441万人公里,通车里程1144公里。1956年,淮北运输分局移至蚌埠,曾增开蚌埠至阜阳夜班客车。1957年,全市已有客车42辆,1112个座位,年客运量16.22万人,周转量2524万人公里。
1958年“大跃进”开始,人流量大增。1960年处于经济困难时期,人员外出谋生多,流量仍然不减,市交通部门曾增开双班车,尽力满足需要。1962年,客运量23.93万人,周转量3253万人公里。1963年起,经国民经济调整,客运量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到1966年,客运量达165.12万人,周转量达6346万人公里。
1967年、1968年,因“文化大革命”动乱严重,客运量连续两年下降。1969年起有所回升,到1976年,客运量达207.9万人,周转量11113万人公里。
1976年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稳步发展,加上交通部门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客运一直保持较高速度发展。1985年,客运量达956.4万人,周转量达42483万人公里,分别比1978年的261.82万人和12562万人公里增长2.65倍和2.38倍。是年,发往市外的客车计54条线路,288个班次,行车里程累计1.03万公里。
蚌埠市1952~1985年公路客运情况表

二、公路货运
蚌埠公路货运始于民国11年(1922年)。是年,皖北镇守使李传业之子买了一辆小道奇车,雇用韩子恒驾驶,在小蚌埠开设营业点,经营蚌埠至阜阳的客货运输。继之,又有5家业主开业经营汽车运输。其中,王修亭等人在小南山西侧合办的汽车公司,经营蚌埠至凤阳一线的运输。
民国16年后,受苏、浙、豫、津、沪汽车运输发展的影响,天津、河南、寿县等地客商先后来蚌,开办了飞龙、云飞、鹏飞、新民、慎泰、华通、凤阳、惠民、日升等18家汽车公司。这些公司多为一户一车或一户两车,并由韩子恒、郑希之出面在中山街开办了民营合众汽车公司,统一安排客货运输。各家运输商要到合众汽车公司挂牌,接受派运,并交纳3%的业务费,方可承运。此期,货运新辟了蚌埠至亳县、蚌埠至界首等线路。30年代初期,蚌埠公路运输的营运线路和汽车数量虽有发展,但路况和车况都很差,很多地段被喻为“一去二三里,停车四五回,抛锚六七次,八九十人推”,由蚌埠到阜阳最快两天到达,雨天停开。另外加上兵匪骚扰,运输线路经常受阻。
蚌埠沦陷后,日商在火车站附近经营货物运输。民国29年夏,日商在蚌埠设立华铁蚌埠自动车区,垄断蚌埠运输市场。车区下设明光、固镇、滁县3个营业所,有车近30辆,其中蚌埠有货车12辆,主要运输刘府、门台孜等地铁路沿线的烟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汽油奇缺,公路货物运输受很大影响。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政机关将接收敌产中的部分汽车招标拍卖,转化为民营商车;抗战前离蚌的一批商车也陆续返回,使货物运输业得以恢复。民国35年夏,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安徽分署蚌埠办事处成立,下设一个车队,拥有货车26辆,主要承运蚌埠至淮南、淮北的物资。至民国37年,民营商车有53辆。
蚌埠解放后,国营华东运输公司徐州分公司蚌埠转运站成立,有货车28辆。时正值人民解放军南下,支前运输繁忙,该转运站吸收淮北地区部分民营商车,组成支前汽车运输队,曾将近万吨物资中转运往前线。1950年7月,皖北行署公路局阜阳办事处在蚌埠建立国营汽车站,拥有7辆货车。至1953年,全市货运量为12万吨,周转量66万吨公里。1956年4月,淮北分局驻蚌第四车队有货车12辆,主要从事长途货运。是年,全市共完成货运量50万吨,周转量上升到280万吨公里。
1958年“大跃进”,汽车运输主要为“大办钢铁”服务。为解决运力与运量的矛盾,采用“一条龙”大协作运输的方法,提高了运输效率。大协作前,从冶山运矿石到蚌埠,全长437公里,由于中途车船转换配合不当,经常发生汽车吃不了、轮船吃不饱的现象。组织一条龙协作后,调整了路线,全程缩短为332公里,加上车船衔接较好,使货运周转时间缩短14天。是年,全市货运量由上年的133万吨上升到190万吨,周转量由690万吨公里上升到965万吨公里。1960年,货运量258万吨,周转量1717万吨公里。
1961年起处于经济困难时期,工农业生产受到影响,货运量下降。“文化大革命”初期,货运量一般维持在100万~150万吨之间,一直到1970年后才逐步上升,到1973年,恢复到1960年的水平。1976年,货运量上升至371万吨,周转量2189万吨公里。
1977年后,货运较多转为铁路运输,公路运量增加不多。最高年份是1978年,货运量416万吨,周转量4259万吨公里。1985年,货运量为335万吨,周转量13150万吨公里。
蚌埠市1953~1985年交通部门公路货运情况表
单位:万吨(运量)、万吨公里(周转量)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