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20年代初,蚌埠市面上有零星小贩肩挑箩筐,走街串巷收购市民日常生活的废旧物品,也有摊贩设点收购,称荒货业。所收物品多为废铁、旧玻璃瓶、旧麻袋、破布条、旧衣服等,遇有合适买主即销售出去。30年代初,旧古玩字画、珠宝玉器也为当时的寄售商号收购。沦陷时期,日本人曾在蚌设三兴株式会社、久华洋行的分支机构,专门收购铜器。民国27年(1938年),收购旧衣破布者集中在纬二路一条街,俗称布拉条街。一些店主将所收旧衣破布撕成布条,一般供给船民扎拖把使用。至民国37年,该业购销品种仅一二十种。
解放后,因物资回收业对支援工农业生产、防止社会公害有积极作用,党和政府给予扶持。建国初期,仍以个体购销为主,至1953年,供销联合社也开办此项业务。1957年起,蚌埠工业生产初具规模,物资回收业开始由主要收购居民的废旧生活物品,转向以收购工厂生产的下脚料、边角余料及报废设备为重点。1958年,市废品商店收购废钢铁1183吨,有色金属87吨,造纸原料311吨,废橡胶48吨,收购总值91.2万元。同年,销售包括历年收购的废钢铁1396吨,有色金属260吨,造纸原料1443吨,废橡胶87吨,销售总值222.5万元。
60年代后,收购范围不断扩大,品种增多。1960年是收购总值最高年份,为645.9万元,一直到1985年未能超过此数。是年,收购废钢铁2.87万吨,有色金属41.65吨,造纸原料1964吨,废橡胶65.8吨。“文化大革命”初期社会动乱,该业经营受到冲击,1968年的收购总值降为92.9万元,仅为1960年的14.4%。1966年至1970年间,市物资回收部门还担负周围22个县回收物资的中转、调拨、储存业务。
1981年,该业经营废旧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原料、棉麻纤维、废橡胶、废塑料、铁(木、纸)桶盒、杂骨皮发、杂碎玻璃瓶计9大类317个品种。1984年,开始大量收购国家报废的高低压电器、农机配件、汽车配件、机床配件、大小五金等。对收购的废旧物资,收购部门进行挑选,能用的再进行加工或整理,出售给有关单位。1972年至1980年,挑选出的有价值文物达1500余件。收购的造纸原料主要供应上海、天津、蚌埠、合肥等地造纸厂,杂骨主要供应本地化工行业。1985年,全市收购废钢铁1.46万吨,有色金属171吨,造纸原料2507吨,废橡胶148吨,废塑料92.8吨,杂骨皮发668.8吨,收购总值498万元。同年,销售废钢铁1.56万吨,有色金属138.6吨,造纸原料2634.6吨,废橡胶164.6吨,废塑料145吨,杂骨皮发639吨,销售总值776.7万元,为建国后最高值。1958至1985年,全市累计收购总值8810万元,销售废旧物资3.83亿吨,销售总值1.32亿元。
物资回收商户网点:
民国20年(1931年),翠古斋寄售商号在伯飞路(今国治街)开业,主要以收买古玩字画、珠宝玉器为主,兼营皮货。民国24年,有高士九在经二路设点回收荒货,资金约100银元。到1949年底,这类荒货商有12户,主要分布在天桥一带。
解放初期,市面上有旧货估衣摊贩265户。1950年到1953年间,市工商联先后成立委托寄售小组和废铁业联合小组,入组业户55家。1953年后,市供销联合社开办废旧物资的收购业务,逐步成为旧货市场的主体。1958年,市专营废旧物资的废品商店成立,至翌年设收购点13个,代销点9个,合计人员138人。属商业局系统的合作化门市部还有16个,人员108人;属市面上的荒货挑(有证)123个。1975年,市物资回收公司设3个收购站,并划定了收购区域:太平街收购站负责青年街以西地区;泗水桥收购站负责交通路以东、胜利路铁路专用线以东地区;六股道收购站负责青年街以东、交通路以西地区。各收购点和个体荒货摊所收废旧物资,按区域出售给收购站。1985年,该行业拥有收购网点174个,其中,国营网点24个,集体网点30个,其余为个体户。
翠古斋寄售商店属老字号荒货店,开业于民国20年,是买卖古玩字画、珠宝玉器兼营皮货的寄售商号。业主董清和,安徽亳县人,开张时资金40万银元。因业主善于鉴别珠宝玉器及金银、皮货,且买卖公平,待客热情,生意颇为兴隆。民国29年到36年间,翠古斋达到鼎盛期,资金增加到100万银元,门面扩大成两间,在本地及邻县颇有影响。1953年该店歇业。
市物资回收公司位于国庆街,隶属市供销社,为集体所有制性质。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的废品商店,1961年易名为废品经理部,1966年更名为物资回收商店,1970年改称市物资回收公司。其主要经营业务是回收散存于社会上的废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原料等废旧物资,经加工处理后再销售。1985年,公司收购额498万元,回收品种多达317种,有“第二百货公司”的誉称。是年有职工459人,基层单位9个,固定资产15.6万元,流动资金79.3万元。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盈利,15年累计获利1028.7万元。
附:废旧物资加工利用
建国后,市物资回收部门按照“再生利用、变废为宝”的要求,对收购的废旧物资开展了加工利用工作。
50年代起,主要对收购的生活废旧用品进行加工,包括修理旧家具、打制铁锤和菜刀、用碎布拼成童装等。对收购的废钢铁,直接送往上海、马鞍山、合肥等地钢铁厂利用。1959年和70年代初,回收部门分别组建了废品加工厂、“五七”工厂、综合加工厂等,承担加工业务。
70年代,对废旧物资的加工业务范围扩大,主要项目有:利用废旧篷布、破布或加工鞋垫、垫肩,或加工拖把、拼布;利用废旧棉花加工棉被胎,另外承担废旧麻袋修补,油纱、油布、杂瓶清洗,用废轮胎加工鞋底,废钢铁冷、热压块,用废旧零部件生产滑车、打包机等。在废旧物资加工中,已拥有车床、钻床、空气锤、电焊机等20多台设备,部分取代了手工操作。年加工能力达4000吨,年创产值60余万元。
1980年后,一般不再加工生活用品,重点从事废钢铁压块、灰口铁破碎、废钢铁气割解体等业务。1985年,市物资回收公司拥有金属加工一厂、二厂,年创产值141.6万元。自1976年起,已累计实现加工产值742.4万元。
1958年至1985年,市物资回收部门累计加工废旧物资100多万吨。加上不经加工直接送往有关工厂使用的废旧物资,总计得到利用的物资价值1.3亿元。
蚌埠市1957~1985年国营商业和供销社商品购销情况一览表单位:万元

蚌埠市商业部门30种商品若干年份纯销售量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