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五金交电
本世纪初,蚌埠即有船用铁器和民用铁器的经营,民国5年(1916年)起,增加五金、工具和车子零件的经营。到解放前夕,品种仅限于民用建筑小五金、铜器铁货、车料、电料等,货源大部分从南京、上海的大商号或洋行批发,少量的从徐州、济南、青岛、天津等地买来。销售除供应本地外,也辐射至邻近20多个县。
蚌埠解放初,新组建的国营皖北贸易总公司即开始经销五金交电,同时亦有私商经营,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传统经营品种可分为铁货、小五金、车料、电料4大类。铁货主要有船锚、锚链、锹、镐、耙、镰、铁砧和刀、铲、锅、勺、炉条、铁钉等,小五金主要有插销、铁丝、圆钉、玻璃、土木工具、板钳工具等,车料主要有人力车、独轮车、平板车、自行车等车辆的零件部件和汽车零件,电料主要有灯泡、电线、灯头、开关及安装材料等。1956年后,大部分五金交电商品纳入计划购销渠道。1957年、1958年,曾实行大购大销政策,一度因购进过量,造成库存急剧增加。这两年内市五金交电部门购进商品价值1060万元,实际销售847万元,新老库存增加达200多万元。此期,省内外进货主要实行合同制,对计划商品按配额采购,三类小商品看样选购。省内进货主要从合肥、芜湖、安庆3个站调入,部分品种还从马鞍山、屯溪等站调入。省外进货分南路和北路,南路以上海为主,进货量占省外调入的51%,其次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等省二级站进货,占省外调入量的20%;北路以天津为主,包括北京、山东及东北、华北地区,进货量占省外调入量的25%。对地产品收购,1956年即从市手工业生产厂社购进12个品种,到1957年初,增加到34个,购进总额111.5万元。同时,地产品收购还扩大到省内宿县、界首、阜阳等地。
60年代初,五金交电商品多数品种购销额减少。1962年购进额为1307万元,1964年降为1005万元。同期销售额也明显下降。1965年后,供应情况开始好转,但“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销售额又有所下降,自行车等商品一度实行凭票供应。
1979年后,五金交电商品经营品种增多,陆续有摩托车、电视机、收录机、电冰箱、空调器等新商品上市,加上原有的民用铁器、水暖器材、灭火器材、电工电料以及自行车、电风扇等,达1.3万种。其中,铁货类300余种,五金类5000余种,交电类1000余种。进货渠道,省外南路以上海为主,占50%;北路以天津为主,占25%;余为省内地产品。1982年,地产品购进1439万元,1984年达到2336万元。五金交电商品销售范围除本地外,还包括周围11个县,供应人口达1000多万。1985年,国营五金交电行业购进额11197万元,是1978年的2.5倍;销售额10835万元,是1978年的2.4倍。
五金交电商户网点:
本世纪初,蚌埠已有几家铁货店,经营手工制作的船用铁器和民用铁器。民国5年(1916年),出现由天津人韩子山在二马路开设的公记车料行,经营五金、工具和车子零件等。此后,又有宁波人开设同泰商号,经营五金、机械工具。民国26年,市面上有20余家经营五金、电料、铁货的业户,其中源泰五金玻璃店规模最大。民国34年,五金店增加到33户,到解放前夕为29户,资金总额4亿元法币。民国5年至37年,市面上见过经营该业字号者,有源泰、裕华、公记、聚大、义顺、英记、福利昌、泰顺祥、得利、新明、同和、同信昌、太和、德盛永、永泰、利华、五福祥、宝记、德元、民记、泰祥东、德记、广兴源、聚顺祥、海记、荣盛、合记、德顺祥、鸿太昌、福德祥等,另有张筱泉、汤正兴、刘兴昌、张顺兴、陈德全、张源兴、熊顺兴、谢昌祥等人开设的店铺。
民国38年蚌埠解放,4月国营皖北贸易总公司开始经营该业。解放初,私营五金交电商户也有增加,到1952年有47户,资金17.38万元(折成新版人民币),从业人员136人。1956年公私合营后,设门点17个,不久调整合并为3个。另百货业有兼营五金商品门点55个,兼营交电商品门点53个。1985年,全市共有五金交电经营单位128个,其中国营网点29个,营业面积2393平方米。该业主要商业单位有五交站、工具商店、水暖器材商店、机械配件商店、装潢五金商店、南岗综合商店、电业商店、交通器材商店、嘉陵摩托车经销部、民用电器经销服务中心、龙泉商场、电讯器材商店、华文电器商店、物资商场、解放物资商场、民用五金商店、中荣电器商店等。
源泰五金玻璃店属老字号商店。该店老板秦茂鹏,江苏省江都县人,于民国23年在二马路西头创立该店。开业资金1000银元,从业人员4人,后增至8人。该店主要经营五金、玻璃、镜框、电料,有时还兼售香烟什货。五金玻璃货源从上海、南京两地购进,以上海为主。经营方式以零售为主,兼营批发。销售范围包括周围20多个县(含河南省部分县),年营业额最高12万银元,获利2万多银元。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店人员增加到十二三人,民国36年又分出裕华协记五金玻璃店。建国后1953年,两个店均参加五金颜料同业公会,于1956年公私合营时进入五金总店。
蚌埠五金交电采购供应站位于淮河路545号,为站司合一的二级批发机构。前身是1956年7月成立的中国五金机械公司市公司和中国交通电器公司市公司,10月合并成中国五金机械交通电器市公司。1957年4月,中国化工原料市公司亦并入,改称中国五金交电化工原料公司蚌埠市公司。1957年7月,中国五金交电化工原料公司蚌埠采购批发站成立,于1962年10月,站司两家进行调整,划分为五金机械、交通电器、化工原料3个分公司。1965年,3个分公司均改为批发站,1970年1月又合并为一个站,1979年1月再分为五金交电、化工两个采购供应站。1984年,蚌埠五金交电采购供应站由省管改为市管。1985年,全站有职工599人,设批发网点3个,零售门点21个,担负淮北11个县、1个矿区、18个分销处、44个供销社和蚌埠市区的供应业务。该站拥有自有流动资金75万元,固定资产194万元,年购进总额1.1亿元,销售总额1.08亿元,纯销售3876万元,年利润502.5万元,居全省同行业之首。
交通器材商店位于淮河路502号,1957年开业,是经营交电类商品的专业零售店,兼营部分建筑小五金商品。1985年,该店营业面积120平方米,有库房面积57平方米。商店主要经营自行车和自行车零部件。上海自行车一厂、三厂将该店设为永久、凤凰牌自行车特约维修站。该店于1963年曾被评为市财贸战线先进集体,1982年被评为省五金交电先进门市部。
二、民用化工材料
津浦铁路通车后,蚌埠市面上即有经营桐油、生漆的店铺,商品多从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购进,其中桐油主要供船民使用。民国12年(1923年),始有大章颜料店经营民用染料,后又增加几个颜料店,直到解放前夕,经营规模都不大。染料货源大部分来自上海,少量来自济南、青岛,地方产的三星牌煮青也在市面上销售。
解放后,除私营商户经营民用化工材料外,国营商业单位也介入经营。50年代,随着人口增多,民用化工材料的购销量逐年上升。此期,淮河船民仍以使用木质船为主,对桐油需求量较大,加上城乡居民多用桐油油漆木盆、木桶、家具等,国营合作商业桐油年销售量由解放前的2万多公斤上升到1957年的5.4万公斤,1959年达到9.7万公斤。桐油除在市面销售外,90%销售沿淮各县。进入60年代后,木质船渐被钢质船代替,船民使用的桐油有所减少,但沿淮城镇居民使用的桐油仍继续增加,至1975年,销售桐油15.6万公斤。70年代前,城乡居民染衣一直较普遍,染料销售量也随人口增多而增加。染料除在市面销售外,也大部分销往沿淮各县。但进入80年代,因消费方式的变化,桐油、染料的销量均有下降。
50年代起,国营商业单位既经营民用化工材料,也经营生产用化工材料。1985年,商业系统经营的化工材料,包括民用和生产用共34大类768种,其中染料12大类249种,油漆13大类371种,化工原料9大类148种。国营商业系统年销售额3553万元,批发占40.7%,零售占59.3%。
民用化工材料商户网点:
民国12年(1923年),有扬州人石如章在中山街28号开办大章颜料店,怀远人叶永理在大马路开设协昌祥颜料店。嗣后,德顺祥、益泰、德昌祥等颜料店相继开业,到1948年底,计有13家,多分布在大马路、二马路一带,从业者50余人。
1952年,私营颜料业有19户,于1953年与五金业组成五金、颜料同业公会。1954年,国营百货公司建立专营颜料的批发部,私商逐步减少。1955年,中国化工原料公司蚌埠市营业所成立。1956年,私营商号全部实行公私合营,成立市油漆颜料商店,下设7个门市部。1985年,商业系统该业经营设有批发机构1个,商店2个,贸易公司1个,门点8个,主要商业单位有化工采购供应站、化工油漆商店、化工材料公司及门市部、染料商店、凤阳路化工商店、胶粘剂商店、化工公司门市部、施家洼化工商店、前进路化工商店、涂山路化工商店、二钢化工商店、二马路化工商店等。
复泰和油漆颜料店属老字号商店,民国30年春设于大马路中段,由江苏省江都人孙文西等人约股(2000公斤桐油)开办。开店之初,颜料从上海进货,分成小包零售;桐油、生漆亦从外地购进,再熬炼成光油出售。开业后年销量约占市面上销量的一半。民国37年经“八.一九”限价,该店损失较大,加上部分股金抽走,面临倒闭境地。民国38年初解放,店主将商店交给其子经营,在政府的扶持下很快复苏。1950年,该店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治淮水利工程油漆的供应。1954年,其经营业务转给国营化工商店。
蚌埠化工采购供应站位于淮河路西段。前身是1955年3月成立的上海化工原料公司蚌埠营业所,1956年7月改为中国化工原料公司安徽省蚌埠市公司。1957年4月,与市五金交电公司合并,称中国五金交电化工原料公司安徽省蚌埠市公司。1958年,设为蚌埠市五金交电化工商店,1962年1月恢复称市公司。同年11月,五金、交电、化工3家分开,该公司改称中国化工原料公司安徽省蚌埠分公司,1965年为批发站。1970年1月,与五金交电站再次合并,1979年又分开,改称安徽省蚌埠化工采购供应站。该站原为省属二级批发机构,实行调拨、批发、零售一条龙经营体制,于1984年划为市管。1985年,全站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40.7万元,流动资金平均余额1040万元,辖2个商店、1个贸易公司、1个化工厂、4个国营门点、4个集体门点,职工192人。年纯销售额3553万元,利润138.62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