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8年,在“大办工业,大办钢铁”的号召下,市郊开始兴办社队企业,主要从事小农机修造、农副产品加工等。是年,燕山公社集中20余名工匠,在陶店子办起生产农具的燕山木工厂,下半年迁到南施家,增设炼铁、铸锻、钳工车间,遂改名为燕山农机厂。到1965年,燕山公社相继办起面粉厂及15个粮食加工站,雪华公社办起粮食加工厂、面粉厂、农具修理厂、棉花加工厂和建筑队,吴小街公社办起绳厂、面粉厂,长淮公社办起农机厂、砂石厂、粮油加工厂,李楼、秦集、淮光、吴郢等公社也办起农具修造、粮油加工、砂石开采等社队企业。全郊区社队企业50多户,年产值150万元(1980年不变价),年利润20万元左右。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市郊社队企业发展缓慢,原有的企业一部分停办。1974年后,应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相继恢复原有的企业,并办起一些新的企业。至1975年底,市郊企业68户,年产值252万元,从业人员约1400人。其间1974年,小蚌埠公社办的淝淮化工厂规模较大,年产值超过100万元。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市郊社队企业开始大量增加,至1980年底,企业总数达214个,平均每年增加36个;吸收农村剩余劳力14493人,占当年农村劳力的18.6%;企业年产值2999万元,年销售收入为2748.6万元,年创利润436.69万元。随着社队企业的发展,加上农业收入增多,社员从集体分得的收入增加,总额由1975年的956万元上升到1784万元,净增828万元。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442.5万元。
“六五”时期,市郊乡镇企业(原社队企业统称乡镇企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5年间村以上办乡镇企业增加176个,平均每年增加35个。1985年,村以上企业达到390个,吸收农村剩余劳力24107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4.4%。此间还兴起个体联户企业,总数1796户,从业人数3989人。1985年,全部乡镇企业创造的社会总产值18280万元(当年价,按国家统一口径),其中工业8439万元,占46.2%;建筑业2834万元,占15.5%;运输业2803万元,占15.3%;商业饮食服务业4204万元,占23%。
1985年,在市郊乡镇企业中,村及村以上企业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为11231万元。其中,工业产值6933万元,占61.7%;其他业产值4298万元,占38.3%。村以上乡镇企业年利润354.16万元,年上缴国家税金491.01万元,年工资总额2014.6万元。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755万元,流动资金占用额2402万元,占地面积3136亩。
蚌埠市农村1978~1985年村及村以上乡镇企业基本情况表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