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蚌埠解放前和解放初期,主要是中药房前店后场产制中草药。中药工厂化生产和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均始自1958年。到1985年,该业拥有7户企业,职工2731人,固定资产原值1548.5万元,净值1013.8万元,工业设备原值954.3万元。主要设备有原药制药机械211台,制剂机械124台(套),中药机械14台(套),药用干燥设备16台,制药蒸发设备26台,药品包装设备11台(套)。年工业产值6617万元,产品销售税金353.2万元,销售利润226.6万元。
一、中药制药
解放前,有德和裕、王恒昌、万生等药店,前店后坊手工切制饮片,炮制药材,配制丸、散、膏、丹、药酒等成药,均自制自售,每批仅几公斤至几十公斤,未具备工业生产规模。
1956年,市卫生局成立药材加工组,切制饮片,供应市几家医院配药。当时只有职工3人,切药机1台。1958年加工组并入卫星制药厂。1968年和1969年,东区制药厂(市中药制药厂前身)和医药公司“五七”制药厂(中药材加工厂前身)分别开办,可加工饮片,生产中成药。1968年,仅能生产婴儿素、六一散、午时茶等8种中成药,设备也较简陋,仅有5间平房,1台粉碎机。1969年,先后自制水丸机、搓丸机等设备,产品发展到25种。1971年,产品有30多种,主要产品年产量:糖浆28.45万瓶,雪梨膏26.58万瓶,山楂丸18.99万盒,保和丸12.59万盒,婴儿素146万盒。1974年,中药厂又开发出脑力静新产品。
1979年后,中药制药品种增多。1980年曾以猪皮为原料,生产出新阿胶1500公斤。1981年和1982年,山楂丸两次被评为全省同品种第一名,1983年评为省优质产品。1981年、1985年,脑力静评为省优质产品,并出口创汇。此期,市中药厂新建2000平方米五层新厂房,增加了多能提取罐、三辊蜜丸机、液体灌装机等设备,生产条件有较大的改善。1985年主要产品产量:脑力静140.94万瓶,山楂丸27.8万盒,婴儿素37.11万盒,年加工饮片5.8万公斤。
1985年,蚌埠市生产的中药品种有:
丸剂32种:山楂丸、保和丸、银翘解毒丸、牛黄解毒丸,安神补心丸、藿香正气丸、知柏地黄丸、益母丸、香砂养胃丸、小活络丸、开胸顺气丸、木香槟榔丸、逍遥丸、青果丸、脑立清丸、酒制大黄丸、归脾丸、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木香顺气丸、杞菊地黄丸、牛黄至宝丸、六味地黄丸、止嗽青果丸、小儿香橘丸、八珍益母丸、覆盆六味地黄丸、人参归脾丸、咽喉消炎丸、十全大补丸、磁朱丸、羚翘解毒丸。
散剂4种:六一散、冰硼散、金黄散、婴儿素。
膏剂12种:益母草膏、丹参膏、梨膏、当归养血膏、十全大补膏、参芪膏、黄精膏、枇杷叶膏、二冬膏、截瘫膏、金缨子膏、两仪膏。
针剂2种:穿心莲常山注射液、常山柴胡注射液。
片剂2种:穿心莲片、清热消炎片。
药酒5种:虎骨酒、豹骨酒、枸杞酒、风湿药酒、冯了性药酒。
其它中成药9种:脑力静、川贝枇杷糖浆、养血安神糖浆、益寿滋补浆、五味子糖浆、保儿康糖浆、川贝雪梨糖浆、参归枣汁、建曲。
蚌埠市1970~1985年中成药主要品种产量表

二、化学制药
1958年3月,在大办地方工业的号召下,市卫生局从几家市属医院中抽调人员,筹集资金,利用药材站在泗水桥的一幢仓库,办起第一个制药厂,称卫星制药厂(市第一制药厂前身),主要生产十滴水等成药。同月,市医药公司也在国庆街,利用4幢民房办起商业局制药厂。5月,医药站在华昌街办兽药厂,生产兽用针剂和散剂。
1958年10月至1961年7月,红旗化工厂、兽药厂、商业局制药厂合并,后又并入卫星制药厂。1964年7月,又有淀粉厂胶丸车间并入卫星制药厂,生产规模扩大。
1964年,蚌埠淀粉厂改名为葡萄糖厂,扩大以山芋淀粉为原料医用葡萄糖的生产。1969年,驻蚌空军“五七”干校开办制药厂,开始生产针剂和片剂。
1970年,蚌埠制药厂(由卫星制药厂改)在东郊曹山新建原料药车间,翌年开始成批生产磺胺甲氧嗪,在省内开创了磺胺类药品的生产。1973年9月,该药厂分为第一和第二制药厂,一厂在原厂址,以生产制剂产品为主;二厂在曹山,以生产片剂产品为主。此后,门台孜烤烟厂办起利群药厂,生产四环素碱及片剂;油厂生产谷维素;驻蚌部队也先后办6个药厂,生产大输液、针剂、片剂、小成药等产品。最多时,全市有制药企业23户。1978年后,市对药厂进行整顿,撤并了一些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小药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第一制药厂建成年产600万瓶大输液联动线的先进车间,其产量约占全省三分之一,产品质量达到英国药典标准。第二制药厂建成年产500吨的维生素C车间,并增加庆大霉素、磺胺甲基异恶唑、甲氧苄氨嘧啶等产品。
1985年,化工制药业计生产原料药31种,注射剂49种,片剂95种,酊水剂21种,其它制剂12种。主要产品年产量:磺胺甲基异恶唑81.1吨,潘生丁8.55吨,维生素C121吨,庆大霉素4.33吨,医用葡萄糖2237吨,针剂2.08亿支,片剂10.9亿片,酊水糖浆39万升。
药品选介:
大输液第一制药厂出品,1961年投产。初生产时,用砂棒和垂熔滤球过滤药液,50微米以下的异物不能滤净。洗瓶、轧口、输送使用人工。1965年,自制洗瓶机、翻塞机、轧口机、贴签机等设备,产量提高。1978年起,采用微孔滤膜过滤药液,使成品中不再有肉眼可见的小白点,澄明度达到英国药典标准。1985年建成新车间,安装一条国产大输液生产线,实现机械化生产,人均日产量达到300瓶。
片剂第一制药厂1958年投产,第二制药厂1973年也生产。一药厂初生产时,用手在筛网上搓制颗粒,用铁锅、铁桶做成的烟道式烘房干燥颗粒。嗣后,建了蒸汽烘房,配备了颗粒机。1971年后,增加ZP型压片机和糖衣机、数片机等设备。1985年,两厂有压片机12台,年生产能力达20亿片。
医用萄萄糖葡萄糖厂出品,1958年投产。该产品用淮北地区盛产的山芋干为原料,采用酸法糖化工艺,淀粉经调浆、糖化、中和、初蒸、脱色、过滤、离子交换、后蒸、结晶、脱水、烘干后而得成品。1976年以前,用葡萄糖大缸结晶,烘房干燥,工艺落后。之后采用结晶罐自动结晶,用热风干燥。1981年至1985年,口服葡萄糖在全省同品种质量评比中,曾分别获第一、第二名。
潘生丁第二制药厂出品,1975年开始生产,销往国内20多个省市。该产品为黄色结晶粉末,质量符合出口标准,可用于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预防和治疗,1983年被评为省优产品。
维生素C第二制药厂出品,1981年投产,系省内独家产品。该产品符合出口标准,除供应国内20多个省、市外,还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国。产品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中,1984年评为省优产品,1985年评为部优产品。
蚌埠市部分年份化学药品产量表

三、生物制药
1958年2月,蚌埠肉类联合加工厂成立制药组,先是采收猪甲状腺、肾上腺、胰脏、胆汁等,供上海等地作为制药原料。8月,工厂成立制药车间,开始生产胰酶等产品。1959年,车间改为制药分厂(生化制药厂前身),生产脑磷脂、肝浸膏、甲状腺粉等品种。1960年以后,猪加工量很少,制药原料短缺,产量下降。1963年开始生产肝注射液。1966年,肉联厂制药分厂改为生化制药厂,1969年增加药用胃酶、抗菌痢、肝宁等品种。1971年试制胰岛素针剂,以后又增加冠心舒、骨宁、细胞色素C、垂体后叶、缩宫素、肝素钠等新产品。
1976年,原中区饴糖酱色厂改名为生物制剂厂,开始以猪毛为原料生产胱氨酸。该产品外贸部门需要量大,且全国只有3家厂生产,产品一时供不应求。
1978年,生化制药厂扩建,并与北京医学院、安徽大学、蚌埠医学院、中山医学院等单位协作,研究松果腺激素的提取工艺,并试制成松乐素针剂,试用于临床。该产品对化疗、放疗病人能减轻毒副作用,增加白血球。是年起,该厂肝素钠出口。1982年起,胱氨酸产品国内生产厂家增多,生物制剂厂于翌年转产草酸二乙酸。
1985年,全市主要生物药产量:胰岛素8.85万瓶,康得灵注射液9.5万支,骨宁注射液359.8万支,细胞色素C74.8万支,胃酶粉6451公斤。
蚌埠市1976~1985年生物化学药品主要品种产量表
四、制药工厂1985年,市有制药工厂7户,分属3个小行业,其中: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2户,葡萄糖厂、第二制药厂;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3户,第一制药厂、生物制药厂、涂山制药厂;中药及中成药加工业2户,中药厂、中药材加工厂。
蚌埠第一制药厂市医药总公司下属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位于凤阳东路240号,占地面积1.9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7347平方米。该厂建于1958年3月,原名卫星制药厂,属市卫生局管。嗣后,有红旗化工厂、第二兽药厂、商业局制药厂、淀粉厂胶丸车间等并入,1964年改为中国医药工业公司蚌埠制药厂,属南京分公司领导。1969年恢复为市管。1973年分出第二制药厂,自身称蚌埠第一制药厂。1985年,全厂职工429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18万元,净值241万元,工业设备原值115.6万元,达国内先进水平的设备有颗粒机械3台,压片机械5台,糖衣机械5台,大输液联动机组1台。建厂以来,生产过8种原料药和130多种制剂产品,累计创产值2亿多元,利税3629万元。大输液是该厂主导产品,1975年后连续5年在全省同品种质量评比中获第一名,质量达英国药典标准。1985年,大输液产量388万瓶,工厂年工业产值1328.9万元,产品销售税金72.2万元,利润61.3万元。
蚌埠葡萄糖厂市医药总公司下属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位于胜利中路85号,占地面积8303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28万平方米。该厂前身是1952年1月淮城、源隆等7家糖坊合并的饴糖酱色联营厂,1955年8月改为公私合营蚌埠淀粉厂,1958年开始生产医用葡萄糖。1963年于胜利路建新厂房,1964年8月改名为公私合营蚌埠葡萄糖厂,1966年改为国营企业。1985年,工厂职工362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69万元,净值232万元,工业设备原值249万元。主要设备达国内先进水平的有原药机械5台,制剂机械1台。该厂在60年代即以山芋干为原料,制成葡萄糖、果糖、柠檬酸等,使原料增值十多倍,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视,邓小平、彭真、杨尚昆、董必武等领导人曾到厂视察。进入80年代,可生产工业、口服、注射用等各种规格葡萄糖和葡萄糖制剂以及赖氨酸。1985年,生产医用葡萄糖2237吨,并试制成功面包乳化剂,工厂年工业产值617.5万元,产品销售税金58.7万元,销售亏损24万元。
蚌埠市中药厂市医药总公司下属集体所有制小型企业,位于胜利中路64号,占地面积4298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3704平方米。该厂前身为60年代初东区成立的木器加工厂,1968年改产中药,易名为东区制药厂。1979年划归市化工局领导,改名为蚌埠市中药厂,1983年划属市医药总公司领导。该厂生产的山楂丸,1981年和1982年两次被评为全省同品种质量第一名,1983年评为省优产品。脑力静自1981年以来多次评为省优产品。1982年,该厂获市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称号。1985年,全厂职工221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93万元,净值57万元,工业设备原值22.7万元。年末中成药生产能力634吨。当年生产山楂丸27.8万盒,脑力静140.94万瓶,婴儿素37.11万盒。年工业产值231.6万元,产品销售税金13万元,利润20万元。
涂山制药厂南京空军干校所辖集体所有制小型企业,位于涂山路西段,占地面积17.5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该厂为“文化大革命”期间南京空军部队下放的“五七”干部和家属在涂山果园场创办,初名南空五七制药厂,1969年开工生产,主要产品有针剂、片剂和饮料酒。1980年,经省、市劳动局批准,该厂转为集体企业,改名涂山制药厂,业务由市医药总公司领导。1985年,全厂职工521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85万元,净值192万元,工业设备原值62.8万元,主要设备有制剂机械35台(套)。年生产针剂15281万支,大输液29万瓶,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3763万支,维生素C注射液526万支。年工业产值1213.4万元,产品销售税金67.3万元,利润71.7万元。
蚌埠第二制药厂市医药总公司下属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位于曹山,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该厂原是第一制药厂的原药生产车间,1973年9月分出成立蚌埠第二制药厂,生产磺胺类原药。1975年投产潘生丁,1978年投产双氢链霉素、庆大霉素等。1981年自行加工安装设备,建成年产100吨的维生素C生产车间,当年投产。1982年建成为维生素C配套的年产1000吨液体山梨醇车间,并增加磺胺甲基异恶唑、甲氧苄氨嘧啶等市场紧俏新产品的生产。1985年,年产10亿片的片剂车间建成。是年,全厂职工1024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861万元,净值541万元,工业设备原值460万元,制药专用设备104万元,制剂机械35台。该厂主要产品有潘生丁、抗坏血酸、山梨醇、磺胺甲基异恶唑,甲氧苄氨嘧啶、维生素C等。主要产品年产量:庆大霉素4.33吨,磺胺甲基异恶唑81吨,维生素C121吨,潘生丁8.55吨,针剂5491万支,片剂54709万片。年工业产值3109.6万元,产品销售税金139.1万元,利润97.2万元。1984年、1985年,工厂连续获省创最佳经济效益竞赛优胜奖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