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32年(1943年),蚌埠有染料作坊,以硫化元为原料,生产膏子黑,产量极少。民国36年,市面上开办三星染料厂,所生产的三星牌硫化青,销售给各染坊。
1956年,青岛实业化工厂骨胶车间和省供销社天长县丁酸细菌肥料厂迁入蚌埠,后分别改称蚌埠化工厂和蚌埠江淮化工厂。1957年,街道福民油墨厂(东风化工厂前身)开始生产油墨、皮胶等。1958年,街道胶水生产合作社(有机硅化工厂前身)生产出胶水。同年7月,省供销社江淮化工厂(由原天长县菌肥厂改)用苛化法制取烧碱成功,是蚌埠基本化工原料产品的起步。另外,区办东风化工厂以蓖麻油为原料,研制成功癸二酸。1959年,化工厂生产出骨胶,之后又研制和生产出明胶。
60年代化工企业增多,新产品陆续开发。1961年生产出合成氨,1962年试产出糖精钠,1963年生产出苯酐,1964年癸二酸批量投产,1966年生产出碳酸氢纳,1967年生产出醋酸铅,1968年生产出硫化染料和醋酸丁酯。到1969年,全市能生产化工产品30多种,年工业产值3205万元,年生产苯二甲酸酐85吨,糖精77吨,合成氨3116吨,氮肥1.08万吨。70年代,有机、无机化工产品都有了新发展,并形成较齐全的门类。1970年,东风化工厂土法研制成功1010癸二酸单体尼龙,受到国内舆论界的赞扬。嗣后,该业陆续开发生产的产品还有盐酸、硫酸、冰醋酸、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二丁酯、二盐基亚磷酸铅、三盐基硫酸铅、甲基硅油、医用氨水、液氯、双氧水、氧化乐果农药、磷肥等。1978年,化工主要产品产量:磷酸7002吨,烧碱4441吨,盐酸7768吨,苯二甲酸酐1321吨,糖精302吨,合成氨3090吨,氮肥1万吨,磷肥1870吨,化学农药742吨,二丁酯543吨。
1979年后,化工工业陆续投入生产的新产品有107硅橡胶、四氯化碳、试剂硫酸、试剂盐酸、对氨基苯酚、亚磷酸三甲酯、久效磷农药等。1980年,江淮化工厂糖精钠产量突破500吨。此期,化工产品形成4大系列,即:以山芋干或山芋干初级产品酒精为原料,生产的柠檬酸、冰醋酸等5大类产品;以硅块为主要原料,生产的甲基硅油、硅树脂、硅橡胶等5大类23个品种;以煤化工业萘和苯为主要原料,生产的苯酐等6大类产品;以原盐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氯碱系列产品9个品种。
1985年,该业34户企业,职工7212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437万元,净值4840万元,动力机械总能力37088千瓦,年工业产值10017万元,产品销售税金1048万元,销售利润285万元。主要产品年产量为:盐酸11906吨,硫酸3278吨,氢氧化钠5756吨,碳酸钙387吨,碳酸氢钠385吨,液氯686吨,合成氨6129吨,农用氮磷钾6201吨,混配复合肥料1525吨,化学农药原药108吨,乙醇(酒精)21723吨,丙三醇453吨,冰醋酸3514吨,醋酸乙酯99吨,油漆900吨,颜料90吨,硬脂酸2242吨,醋酸丁酯411吨,染料1838吨,化学试剂292吨,塑料助剂3145吨,皮革用助剂12吨,动物胶2342吨。
蚌埠市1958~1985年部分化工产品产量表单位:吨

一、化工产品选介
盐酸电化厂出品,1971年正式投产,浓度为31%。产品采用合成法工艺,执行国家标准,实际年生产能力为1.2万吨,投产以来共生产11万吨。产品主要用于化工工业、轻工工业和纺织工业,销售蚌埠和淮北地区。
烧碱电化厂出品,又名氢氧化钠,1971年投产。产品采用液体隔膜法工艺,年生产能力6000吨,投产以来共生产5.7万吨,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液氯电化厂出品,1971年投产。产品采用低温、低压法工艺,年生产能力1500吨,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产品广泛应用于化工工业、纺织工业、造纸工业。
双氧水无机化工厂出品,1975年投产,是安徽省的定点产品。产品初采用电解法生产,1984年采用蒽醌法生产,工艺纯熟,质量稳定,合格率达100%,年生产能力400吨。产品执行国家标准,主要销售省内及江苏、江西、上海、新疆等地。
硫酸硫酸厂出品,1973年年底投入生产。年生产能力1万吨,投产以来累计生产6.2万吨。产品按浓度分为98%、93%两种规格,广泛运用于国防、机械、冶金、医药等工业。
癸二酸东风化工厂出品,1958年试验成功,1964年批量生产。该产品先是土法“上马”,生产工艺落后,后采用氧化锌高压水解法先进工艺,生产能力上升一倍。该产品于1980年、1984年被评为省优产品。自70年代起,产品即进入国际市场,国内销往30多个省、市、自治区。
冰醋酸东风化工厂出品,1975年建成投产。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化工、医药、染料和食品工业。国家化工部对该厂多次投资,使年产量达到5000吨,质量也有很大提高。1983年,该厂引进广州溶剂厂酒精氧化余热利用先进工艺技术,使冰醋酸基本上达到自热平衡,每年降耗价值约11万元。该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苯酐又名邻苯二甲酸酐,江淮化工厂出品,是化工部定点产品。1963年开始生产,1985年生产能力为3000吨。产品采用萘氧化法工艺生产,可用于制造染料、颜料、糖精、酚酞、聚酯纤维、油墨、人造革、橡胶、树脂、农药等,1980年曾向澳大利亚出口400吨。该产品除本厂自用外,以供应省内为主。
对氨基苯酚简称对氨,八一化工厂出品,1982年试制,1983年批量生产。产品采用还原结晶法生产工艺,年生产能力350吨。1985年,产品质量一次合格率达到90.28%。
对位硝基苯酚钠简称酚钠,八一化工厂出品。该产品为有机化工产品的中间体,主要用于制造甲基、乙基1605农药、药品扑热息痛及硫化染料、橡胶防老剂等。1976年初,工厂试验该项产品,1980年试车成功,1982年产量3500吨,1985年产品一次合格率为95.34%。产品销售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52—氯化石蜡前进化工厂出品,为省内唯一生产氯化石蜡的定点厂。该产品为浅黄色液体,含氯量50%以上,系70年代投产,1984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除销售国内外,还出口到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国。
久效磷化工二厂出品,1984年投产,1985年生产85.7吨。该产品用于农作物杀虫,销售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碳酸氢铵系农用化学肥料,化肥厂出品,1964年投产,1985年产量4004吨。质量达部颁标准,合格率100%,含氮量16.88%,含水份4.7%。该产品用双层塑料编织袋包装,每袋净重50公斤,销往省内各地。
糖精钠江淮化工厂出品,1962年试产,翌年投产。该厂系化工部生产糖精的定点厂家之一,1985年设计生产能力1000吨。该产品质量符合英国药典标准,于1980年、1984年获省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获部优称号和国家银质奖。产品不仅在食品、药品和牙膏等日用品中被广泛用作甜味剂,还应用在电镀生产上,使电镀品光泽美观。该产品自1965年起,列为免检品,除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外,还打入国际市场。
碳酸氢钠淮光化工厂出品,1966年投产。产品主要用作添加剂和化工原料,质量执行国际标准。产品除销往国内10多个省、市、自治区外,1984年开始出口日本、东南亚各地,年产量达5.5万吨。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简称二辛酯,新兴化工厂出品,70年代初投产。产品经酯化、中和、脱醇等工序制成,1981年一级品率为100%,1985年生产1285吨。本品为增塑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各种软质制品的加工,并用于醋酸纤维素、聚醋酸乙烯、合成橡胶、硝基纤维素漆制造等,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1973年,产品即打入国际市场,内销以省内为主。
甲基硅油有机硅化工厂出品,1972年投产,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1985年,淮河牌201号甲基硅油获省优质产品称号。该产品系新型特种化工合成材料,耐高温、耐低寒、耐老化,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表面活性。产品销售国内20余个省、市、自治区。
狮头牌照相明胶明胶厂出品,1959年底试制成功,1964年正式投产。明胶平均粘度达到3.6度,平均透明度在300毫米以上,平均油脂凹点仅为1.5个。1980年,产品获省优产品证书,1981年获部优产品证书,1983年获国家银质奖,销至上海、福建、河北、天津等省、市。
狮头牌食用明胶明胶厂出品,1964年开始生产。产品性能稳定,透明良好,各项理化指标符合部颁标准,于1980年、1981年分获安徽省和轻工业部优质产品证书。产品销售至浙江、内蒙、新疆、宁夏、青海、四川、河北及省内各地。
PA改性明胶明胶厂出品,系1980年与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所共同研制。产品沉降效果好,除盐速度快,卤化银回收率高,它既是沉降剂,又是乳化用胶,具有一胶两用特点。1981年10月,产品通过中科院组织的技术鉴定,并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983年获国家优秀新产品“金龙奖”,1984年获省优称号。
水解明胶明胶厂出品,1983年研制成功,1985年生产0.14吨。产品含有人体生长所必需的七种氨基酸成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合成洗涤剂等行业。1985年,该产品获省优产品称号。
二、化工工厂
1985年,全市化学工业有34户企业,分属16个小行业。其中:
无机酸制造业1户,硫酸厂;碱制造业2户,电化厂、淮光化工厂;氮肥制造业1户,化肥厂;磷肥制造业3户,工农化工厂、复合磷肥厂、农林局磷肥厂;复合肥制造业1户,骨炭厂;农药原药制造业1户,化工二厂。
有机化工原料制造业5户,江淮化工厂、东风化工厂、八一化工厂、角粒化工厂、红旗化工厂;染料制造业1户,染料化工厂;涂料颜料制造业1户,淮河油漆加工厂;其他有机化学产品制造业8户,有机硅化工厂、电石厂、化工三厂、兴华松香水厂、育新化工厂、李楼化工厂、自来水公司净水剂厂、淝河化工原料厂。
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2户,前进化工厂、新兴化工厂;化学试剂制造业2户,化学试剂厂、电化试剂厂;动物胶制造业1户,明胶厂;粘合剂制造业2户,有机硅化工厂分厂、泡化碱厂;无机盐制造业1户,淮河油脂化工厂;其他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2户,无机化工厂、淮滨化工厂。
蚌埠明胶厂市一轻工业局下属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位于淮河北小蚌埠,占地面积10.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5.55万平方米。该厂原为1955年1月设立的骨肥厂筹备处,1956年8月青岛实业化工厂奉命迁蚌的一部分人员参与筹备,并定名为蚌埠化工厂。1957年5月,工厂建成投产,当年生产骨胶185吨。1959年试制明胶。1964年3月,上海中兴胶厂并入该厂,年产明胶90吨(其中照相胶14吨)。1966年骨胶产量1170吨,跻身于全国4大胶厂行列。1969年夏,再次对骨胶、明胶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进行更新,使骨胶年产能力上升到1500吨,明胶产量也上升到300吨。1971年到1973年,年产1000吨三聚磷酸钠的五钠车间和年产3万盒的照相感光纸车间相继建成投产,填补了省工业生产的两项空白。1975年至1978年,对明胶、五钠和感光车间进行扩建,明胶、三聚磷酸钠、照相纸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600吨、2000吨和6万盒。1979年后,新产品无色胶、水解明胶、纯胶、PA改性明胶等陆续试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1985年,该厂更名为明胶厂,生产规模、技术设备和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皆进入全国同行业先进行列。年末全厂职工894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538万元,净值896万元,工业设备原值627万元,专用设备价值129.1万元。1985年,动物胶产量2342吨,年工业产值1473万元,利润173万元,税金135万元。
蚌埠江淮化工厂市化学工业公司下属全民所有制中型企业,位于大庆一路1号,占地面积8.7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该厂前身是1955年所建天长县供销合作社丁酸细菌肥料厂,1956年5月迁入蚌埠西郊,改名为安徽省供销合作社生物肥料厂,1957年又易名为安徽省供销合作社江淮化工厂,1958年改称蚌埠江淮化工厂。建厂初期,产品有菌肥、香精、味精、汽酒等10余种,1963年转产糖精,继又开发苯酐、二丁酯、油漆等产品。1965年,该厂糖精钠出口国际市场,为免检品。1985年,全厂职工694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083万元,净值734.8万元,工业设备原值500.9万元。主要产品年产量:苯二甲酸酐2266吨,催化剂及化学助剂800吨;年工业产值1748.9万元,产品销售税金276.5万元,销售亏损10.6万元。
蚌埠东风化工厂市化学工业公司下属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位于沿淮路王台孜,占地面积3.09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其前身是1957年成立的东区街道福民油墨厂,有职工5人,一盘石磨,一口铁锅,三间草房,小批量生产油墨。1960年易名为东区化工制胶厂,1964年土法“上马”建成癸二酸车间,年产150吨。对工厂的创业精神,《人民日报》曾作了报道,市文艺工作者编成《小厂大路》的剧本,由市梆剧团演出。1967年,工厂改称井冈山化工厂,1968年3月改名为东风化工厂。1971年,工厂由集体所有制改为全民所有制,称东风油脂化工厂,1977年9月复称东风化工厂。1975年,工厂投产冰醋酸,1979年后两次对冰醋酸车间进行改造,达到年产5000吨能力。1985年,全厂职工482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62.7万元,净值442.5万元,工业设备原值308.2万元。主要产品有冰醋酸、癸二酸、尼龙、除氧封存剂、醋酸钠、仲辛醇、甘油、脂肪酸等13种,其中癸二酸为出口产品。1985年,冰醋酸产量3514吨,癸二酸产量540吨。年工业产值1312.1万元,产品销售税金146.2万元,利润24万元。
蚌埠有机硅化工厂市化学工业公司下属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位于大庆三路1号,占地面积2.5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该厂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胶水生产社,于1971年试制成功201甲基硅油,翌年投产。1972年,工厂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命名为蚌埠有机硅化工厂。1974年至1975年一度停产,1976年恢复硅油生产,1979年后增加硅橡胶、硅树脂、硅偶联剂及其二次加工产品的生产。1985年,全厂职工446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708.8万元,净值565.3万元,工业设备原值130.2万元。主要产品有201甲基硅油、107硅橡胶、硅树脂、偶联剂等。年合成橡胶产量29吨,新产品254有机硅柔软剂CA产量60吨,264阳离子柔软剂BS产量4吨,年工业产值745.9万元,产品销售税金66.2万元,利润77.8万元。
蚌埠化肥厂市化学工业公司下属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位于淮河北淝淮路,占地面积5.3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88万平方米。该厂系1959年筹建,名为蚌埠氮肥厂,1960年投产,1964年8月部分转产固体氮肥碳酸氢铵,年产合成氨5000吨。同年,改名为蚌埠化肥厂。1980年以后,生产能力达6500吨。建厂以来共为农业提供化肥7万多吨。1985年,职工430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21.9万元,净值428.3万元,工业设备原值370.1万元,化肥生产专用设备125台。年合成氨产量6129吨,年工业产值365.5万元,产品销售税金0.3万元,政策性亏损80.8万元。
蚌埠新兴化工厂市化学工业公司下属集体所有制小型企业,位于淮河北小蚌埠,占地面积4.0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该厂前身是1956年组建的砖瓦生产社,1966年试制有机酸、硫酸锌、醋酸铅等化工产品,正式定名为蚌埠新兴化工厂。1970年划归市化工局领导。1977年曾荣获全国工业学大庆红旗单位称号。1973年,二辛酯、硫酸铅、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产品打入国际市场。1985年,工厂职工249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73.4万元,净值79.1万元,工业设备原值101.4万元。主要产品有苯二甲酸二丁酯、苯二甲酸二辛酯、醋酸丁酯、醋酸乙酯、三盐和二盐等。主要产品年产量:醋酸乙酯99吨,醋酸丁酯411吨,催化剂及化学助剂1587吨。年工业产值719.4万元,产品销售税金90.1万元,利润22.2万元。
蚌埠染料化工厂市化学工业公司下属集体所有制小型企业,位于珠城路,占地面积1.7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6493平方米。该厂原是1956年成立的街道弹花社,隶属于市手管局。1968年春试制硫化蓝,1970年试车投产,工厂易名为蚌埠染料化工厂。1972年,工厂划归市化工局领导。1978年,省、市投资建成硫化黄车间,年生产能力为500吨,1985年形成年产各类染料3000吨的规模。全厂职工436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48.4万元,净值238.6万元,工业设备原值225万元。主要产品分硫化染料和分散染料两大类,共18个品种。1985年,染料产量1838吨,年工业产值627.8万元,产品销售税金108万元,利润21万元。
蚌埠八一化工厂市化学工业公司下属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位于沿淮路,占地面积3.6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62万平方米。该厂前身是1968年市人武部部分职工集资兴办的警备区八一化工厂,1969年建成硫化碱生产设备,年生产能力800吨。1970年7月,硫化元生产设备建成投产。1971年2月改为国营企业,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一工厂。1973年7月移交给蚌埠市,改名为蚌埠八一化工厂。后化学工业部向该厂投资,筹建对硝基氯化苯、邻硝基氯化苯车间。1980年7月对硝基苯酚钠试车投产,1982年对氨基苯酚试制,翌年投产。1985年,全厂职工425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37.9万元,净值211.2万元,工业设备原值118万元。主要产品有对硝基苯酚钠、对氨基苯酚、对硝基氯化苯、邻硝基氯化苯。对硝基苯酚钠年产量2272吨,年工业产值833.8万元,产品销售税金7.4万元,销售亏损2.8万元。
蚌埠电化厂市化学工业公司下属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位于大庆路2号,占地面积6.02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该厂于1970年利用原钢铁一厂白云石车间旧址建立,1971年投产,年产烧碱3000吨,另生产盐酸、次氯酸钠和漂白粉等。1975年,烧碱生产能力扩大到4500吨。1978年,年产3000吨硬化油设备和年产4000吨的氯苯主体工程相继安装和落成。1982年,年产1500吨一氯甲烷设备安装。1985年,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71.7万元,净值263.8万元,工业设备原值267.8万元。全厂职工409人,主要产品年产量:盐酸11906吨;氢氧化钠5756吨,新产品一氯甲烷213吨。年工业产值426.5万元,产品销售利润8.4万元,税金69.4万元。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制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