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22年(1933年),蚌埠始有加工毛笔的前店后坊。到解放前夕,全市有6户毛笔店。工艺品主要是民间刺绣和首饰制作。
解放初,除毛笔作坊外,增加有生产浆糊的作坊。1950年成立刺绣组,绣品生产扩大。1954年始生产散装墨水,当时仅几名职工,用10口大缸,在1间半平房内土法生产。1956年,生产毛笔的作坊26户,粉笔作坊2户,浆糊作坊1户,合计有职工60人。1958年,始有玉雕工艺品问世。1959年,蚌埠铅笔厂投产,年产铅笔121万支。1960年,市塑料厂一度试生产淮河牌钢笔,翌年即停。1965年,铅笔厂形成年产3000万支生产能力,墨水厂形成24万打生产能力。1971年,首饰工艺品也投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铅笔、墨水生产设备更新,生产能力提高;金银饰品、装饰地毯、玻璃工艺品等生产扩大。1985年,铅笔生产已拥有140台设备,在56道工序中,除选笔、包装外,已实现机械化作业。玉雕生产拥有专用设备110台。是年,该业拥有企业11户,职工1344人,固定资产原值623万元,净值429万元,已安装工业设备原值231.5万元,其中80年代设备占47.7%。主要产品年产量:铅笔1.48亿支,玩具价值6万元,游艺器材价值26万元,雕塑工艺品价值54万元,金属工艺品价值7万元,首饰工艺品价值1829万元,刺绣工艺品价值18万元。年工业产值2903万元,产品销售税金1348.6万元,利润233.7万元。
蚌埠市部分年份铅笔、墨水产量表
一、文体、工艺品选介
7002英雄牌印花皮头铅笔铅笔厂出品,1972年投产,1982年获省优质产品证书,1985年获部优质产品证书。该笔采用优质椴木作原料,以高级石墨制芯,书写流利,硬度适中,卷削性能好。笔杆印有各种动物及体育运动图案,色彩鲜艳,并附装有擦字橡皮头。年生产能力7000万支左右,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
5951淮河牌彩杆铅笔铅笔厂出品,1959年投产,1983年获省优质产品证书,1985年获部优质产品证书。该笔为小学生用笔,杆面印有儿童喜爱的动物图案,色彩鲜艳,易卷削,不断芯,耐磨,着色力强,年产量在3000~5000万支。产品销售省内及鲁、浙、湘、鄂、豫等省。
千秋牌墨汁墨水厂优质名牌产品,1963年3月试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1981年、1985年,墨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1982年在华东地区同类产品评比中获第一名。该墨汁选用福建省南平碳黑厂的优质高色素碳黑和一级动物骨胶及其它辅助材料,经胶体水解、拌料、研磨、下料、搅料等工艺精制而成。产品乌黑发亮,气味芬芳,浓淡适中,宜书宜画,不渗不洇,畅销国内16个省市,年生产能力50万打。
环球牌墨水1954年由墨水厂生产,1984年生产能力达50万打。该墨水由湖蓝、单宁酸等18种化工原料制成,色泽鲜艳,在历届全国墨水评比中都被评为一级品。1984年,高级蓝黑墨水荣获省优质产品称号。60年代中期,墨水即远销伊朗、马来西亚、阿拉伯等国,内销16个省市和地区。
五环炉玉雕玉雕厂出品,为玉雕炉瓶中的精品。1958年由老艺人孙长铭以其特有的技艺精心雕饰而成。多年来经不断创新,工艺造型日臻完美,由最早的三足、五环、盖顶雕单狮、炉面饰香草,发展为盖顶雕银龙、炉面饰龙凤花纹、足衬火焰,环数也由原来的五环增至七环、十环之多。该产品工艺复杂,造型古雅端庄,于1977年9月在全国同行业评比中评为优质品。1980年在全国玉雕五大类评比中,以86.6分的成绩获平素类第五名。1981年生产的一件碧玉五环炉,售价1.8万元,为该厂单件最高价。
金银饰品金银制品厂生产,主要有戒指、耳环、手镯、项链等。产品经冶炼、压延、冷挤压、手工拼接成型、表面修饰、镶嵌、抛光等工序制成,造型精巧,纹饰清晰,华贵秀丽。其银首饰、摆件于1973年起生产,均为出口产品,由北京首饰公司经销,销往美国、加拿大、西德、波兰、意大利、新加坡等国,主要品种有“马踏飞燕”、“三凤求凰”、“金龙出跃”、“十二生肖”、“弥勒佛”等。银镀金摆件“马踏飞燕”,高4厘米,长6厘米,重23克,系1975年仿照出土文物青铜器“马踏飞燕”制成。产品造型优美,一匹昂首长啸的骏马,三蹄腾空,右后蹄踏在凌空展翅的燕背上。该品用30道工序组合生产,既保持原物的古色古香,又配以现代的工艺创新。1976年,配合中国出土文物在美国首次展出,名声显赫,1982年在省工艺美术品评比中获优秀奖。银镀金摆件“三凤求凰”,重65.5克,1980年试制成功。该品“三凤”在下昂首相求,“一凰”置上高展尾羽,造型优美,形象生动,工艺精湛,1982年获省工艺美术品优秀奖。
二、文体、工艺品作坊、工厂
民国22年(1933年),怀远县人杨贵龙较早来蚌开设大文堂毛笔店。民国28年,怀远县人刘鸿宾开设郁文斋笔店。民国29年后,又有赵万兴、文藻斋、大文华、文华堂诸名号的笔店开业。解放初,全市有生产文教用品的作坊8户。1950年组织刺绣生产组,1954年因陋就简办起私营墨水厂。1958年筹建铅笔厂,开办玉雕厂,之后工厂不断增多,到1985年,共有11户企业,分属11个小行业,包括:属铅笔制造业的铅笔厂,文具用品制造业的墨水厂,玩具制造业的家用电器厂,游艺器材制造业的体育器材厂,教学标本及模型制造业的师范教具厂,其他文化用品制造业的石膏制品厂,雕塑工艺品制造业的玉雕厂,首饰制造业的金银制品厂,刺绣工艺品制造业的商标厂,地毯制造业的地毯厂,玻璃工艺品制造业的玻璃工艺厂。
蚌埠铅笔厂市一轻局所属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位于凤阳东路92号,占地面积2.47万平方米,房屋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该厂筹建于1958年3月,其前身为市木器厂。1957年,木器厂生产农用水车时,积余100多立方米下脚短木料,为“变废为宝”,先生产棋子、木尺、木折尺等,后又试制铅笔。在此基础上筹建铅笔厂,有职工160人,厂房500平方米,翌年5月1日投产,定名为地方国营蚌埠铅笔厂。是年,生产铅笔121万支。1960年因木材缺乏,与曾试制过淮河牌钢笔的塑料厂合并。1961年至1965年,国家投资45.5万元对工厂进行扩建改造,形成年产3000万支铅笔的生产能力。1975年,轻工部再次投资38万元对工厂进行技术改造,1978年基本建成机械化生产流水线,生产能力达到9000万支。1979年至1985年,通过设备引进,年产能力达到2亿支。建厂至1985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407万元,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92万元,净值280万元,工业设备原值140.2万元。主要设备有金属切削机床19台,木工机械9台,风机15台,铅笔加工机械93台。1985年,全厂职工471人,可生产铅笔35种,部分出口销往欧洲、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年铅笔产量14759万支,年工业产值601万元,产品销售税金30.6万元,利润108万元。
上一篇:第二节 印刷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