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49年3月,地处淮海战役南战场的双堆集,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利用救灾余粮铺底,建立了我县最早的农村基层合作社。主要供应群众急需的煤油、火柴、食盐等物资。1950年7月,县建立供销合作总社。至年底,建立了濉溪、双堆、临涣、铁佛、常山、杨柳、五沟等16个基层合作社,吸收农民入股17967股,股金9642.11元。1951年,全县基层供销社已发展到31个,共58100股,每股股金2元。1953年,根据“稳步发展”的方针,对入股社员少、资金不足的基层社进行撤并,将全县31个基层社并为18个,同时开展了代购、代销、代储、代运、代加工的“五代”业务。
1954年6月8日,县总社召开了首届社员代表大会,宣布成立濉溪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讨论通过了我县第一个《合作社章程(草案)》。次年开展扩股、清股工作,进一步壮大基层供销社的组织,增强了实力。接着又将全县分散的基层社合并为10个区供销社,同时发展683个零售网点、20个批发部、91个代销店和75个货郎担。1958年6月,县供销社并入商业局,各基层供销社均改为商业经营处。1961年恢复供销合作社。1965年,县供销社成立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扩大了生产资料的经营。1968年3月,县供销社撤销,基层供销社改组成27个,隶属商业局。1976年10月,县供销社再度恢复,基层供销社也重归县供销社领导。
1983年,供销系统进行体制改革。各社重新设立理事会、监事会,恢复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各基层供销社清理股金17万元,新扩2.6万股,股金18万元。同时发展农商联营,吸收农民资金办厂20个,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县社和基层社为农业生产有效地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成为农村的服务中心。
1985年,县社下设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土产果品公司、日杂副食品公司、废旧物资回收公司、贸易公司、棉麻公司、劳动服务公司、招待所8个独立核算单位和27个基层供销社、579个网点、4个轧花厂,全系统有干部职工1775人。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