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3年成立县农场以及10个区农场,初步建立了以农场为核心的种子繁殖基地。1958年国务院下达《关于种子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制定了自选、自繁、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的种子工作方针。我县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在纯度较高的田块或种子田内进行片选和穗选,以生产队为单位选足、留好,保证自给。60年代末采用株行圃、株系圃、原种圃选育优良品种,作为良种田种子。1980年农业部提出“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和县统一供种”的方针,我县大力发展专业化的良种繁育基地。1985年,负责良种繁殖的有农科所、7个国营农场和杨柳、青卫、魏集3个乡。种子公司统一经营良种。
一、小麦
1950年,县农场运用系统选育的方法,在当地红花雾小麦品种中筛选出小麦良种西南成。此后,每年午收前召开一次小麦良种评选会议,确定当家品种、搭配品种和接班品种。采取穗选、片选和块选的方法,开展群众性选种活动。60年代末,县农科所育出新品种濉麦1号。70年代,张楼农科站农民技术员赵满芳育出小麦良种濉麦2号、濉麦3号。80年代初,县农科所农艺师朱怀宝育出小麦良种濉麦4号,晚种、早熟、丰产、优质,含粗蛋白14%以上,1985年通过省级鉴定,获淮北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985年朱怀宝又培育濉麦5号成功,开始在我县推广。
二、黄豆
农民有传统的选种习惯,一般利用冬闲,用案板滚选大粒黄豆作为种子。建国初期,县农场从农家品种中筛选出黄豆良种豌豆团,以后随着徐豆1号的推广而淘汰。
三、棉花
1969年派专人到蒙城原种场选岱字15号棉花原种单株,在鲁甸建立棉花原种繁殖场,以后每年向农民提供棉花原种2万至3万斤。80年代初,以县农科所为基地,在安徽农学院讲师赵庆华的指导下,育出皖棉1号良种,到1985年播种面积达2000亩。
四、玉米、高粱、水稻杂交种
玉米杂交制种从1970年开始,由省、地供应亲本种子,制双跃3号,制种面积为1500亩。为保证杂交种的质量,从1971年开始,孙疃农技站每年到山东农科院引进自交系纯种,并进行繁殖,以满足配制杂交种对亲本种子的需要。当时葛圩、王庄、小牛家是我县主要良种繁殖队。以后全县每年制种面积4000亩左右,多的在6000亩以上。1978年以后,主要引种,不再制种。
高粱杂交制种从1969年开始,当年省统一组织,到海南岛崖县繁殖高梁不育系种子5000斤,以此为基础,次年夏季制种面积1000亩。主要制种品种为原杂10号,葛圩生产队制种170亩,亩产100斤,高的达170多斤。不仅满足了本县需要,还支援兄弟县一部分种子。以后,每年制种面积在千亩左右。1973年后,因杆矮不适合综合利用而停止制种,只引进杂交种,在杨柳基点试种,到1985年面积在100亩左右。
水稻杂交制种始于1977年,以县赵庄良种场和马桥区的王庄、雷山农科队为基地,面积178.4亩,亩产72.5斤。1978年制种89.4亩,亩产75.2斤。1979年制种325.7亩,亩产35.5斤。以后随着水稻面积减少而终止制种。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