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旅社
清末民初,城关有沈滨淮旅馆、仁和居公寓两家旅社。民国8年(1919年),春台旅社、淮中旅社、同仁公寓、大同旅社、新华楼旅社、迎宾楼旅社等先后开业。至民国25年,全县已发展到11家,集中在县城,从业30人,床位165张。此外,有些饭店,兼营住宿,旅客打烊而入,黎明即出。
民国27年日军侵占县城后,房屋被炸,商旅不至,登瀛楼等7家旅社歇业。同仁、淮中、大同、新华楼等勉强维持。民国35年,同仁、淮中倒闭,唯大同、新华楼支持到解放。不久,新华楼旅社停业。
1949年,新增民生旅社、春台旅社,此时全县共3家旅社,从业8人,床位21张。
1952年,县人委在城关人民路设招待所,民政局办起人民饭店,共设床位70张。1963年,均交给县饮服公司经营,分别改称淮河旅社一部、二部。
1956年对私改造后,城关组成合作旅社,设淮凤、大同、淮中、春台4个分部。至1966年,县城共有旅社6个,从业28人,床位210张。
1969年,职工下放,砍掉大同、春台分部,保留淮河一部、二部和淮凤、淮中4个旅社。
1978年后,多家兴办旅社,至1985年底,全县旅社增至37家,职工133人,床位1345张。其中国营旅社(含招待所)6家,职工51人,床位585张,集体旅社3家,床位148张,个体旅社28家,床位602张。县城中个体旅社15家,职工73人。较大的旅社都配备厨房、浴池、厕所、洗脸间等设施,房间配置电风扇,沙发和电视机等。
理发
民国时期,理发工多荷担提包溜街串户做活。农村理发工皆常年包活,谓之剃“庄户头”。民国24年(1935年),韩学义在城关中山街北头首设理发铺,配大面镜,有师徒3人从业。民国35年,增加到两家。
1949年,县城有12户从事理发业,其中设店3户7人。除理发外,兼为顾客掏耳朵、捶背、捏酸筋、打砂眼、捣眼角、刷衣帽。
1956年对私改造后,全县组建理发店4个,入店30人。
1978年后,理发业迅速发展。至1985年,全县理发店增至82个,从业139人,分别比1978年增加60个,44人。其中县城理发店12个,60人。其间理发技艺改进,发式新颖,火烫、电烫、化学烫盛行。老理发工则以传统手艺受到老主顾欢迎。
浴池
清末,县城仅有龙园浴池,座落在县城南河沿下,每逢三、六、九日营业。后扩建,从业10人,成为河下船主、商民聚憩之地。民初,青莲阁浴池在县城中山街路东、三一池在中山街南门口开业。此时,城关已有浴池3家,其中青莲阁浴池设备齐全,内分雅座、客座、普通座三等。雅座供细茶,隆冬有暖火炉,配有修脚工、按摩工。
民国27年(1938年),龙园浴池毁于日军炮火之下,青莲阁浴池歇业,仅剩三一池维持经营。民国34年日军投降后,社会浴池在龙园浴池旧址开业,乡间集镇有浴池5家。至1949年解放,全县有浴池8家。
1956年,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县有合作浴池8家,座位185个,从业人员35人。此时县城仅有职工浴池一家,从业14人,70个座位。1958年,县民政局在人民路南段开设社会福利浴池(后改为人民浴池)从业12人,设80个座位。此后,职工浴池、人民浴池转为国营。1963年,职工浴池并入人民浴池,由县饮服公司经营。
“文化大革命”中,搓背、修脚等服务项目被取消,加上城区厂矿企业先后开设浴池6个,对外营业,票价低廉,曾使商业性浴池顾客大减。
1983年,县饮服公司新建淮上浴池,设男座85个,女盆池12个。用锅炉冲气,暖池、凉池均瓷砖镶砌,设雅座,有淋浴并恢复按摩、修脚等服务项目,顾客应接不暇。
1985年底,全县有经营性浴池29座,从业118人,座位763个,其中县城4座,从业38人,座位165个。
照像
民国10年(1921年),久芳照像馆在城关西大街开业,凤台始有照像业。民国26年,城关已有两家照像馆,解放前夕增至4家。
1950年,又增加新华照像馆。1956年,5家照像馆合并成立和平合作照像馆。
1958年,民政局设立福利摄像部(后改称红旗照像馆),后将和平合作照像馆并入。1962年末交县饮食服务公司经营。
1978年后,照像个体户逐渐增多。1985年,全县照像网点增至15个,从业30人,其中县城3个16人。
日用品管理
解放前,县修理业主要有补鞋、补锅碗、修锁、补车、镪刀磨剪、钟表修理等,全县仅城关一家钟表修理店。
解放后,自行车修理、家电修理先后出现。1956年,钟表修理加入合作组织。1970年后,县百货大楼内设钟表修理项目。至1978年,全县修理业共有187户,193人。其中,钟表、家用电器维修集中在县城,由国营和合作企业经营。
1978年后,钟表、自行车、家用电器修理逐步普及到各集镇。1985年,全县有修理网点329个,从业354人。
刻字
解放前,县城关有3家刻字铺。1956年,成立联合刻字社。1978年后,随着老工人退休,集体刻字店萎缩,而个体刻字店迅速增加。1985年,全县刻字网点35个,从业42人,其中县城两家7人。
镶牙
民国33年(1944年)本县城关镶牙店1家,1956年镶牙店加入合作组织。1985年,全县镶牙店3家,从业5人,均个体经营。
茶馆
解放前,县城有3家茶馆。其中奇芳茶社开业于民国元年。乡村集镇曹集茶馆全县闻名。
解放后,县城茶馆变为茶炉户,只卖开水。乡镇茶馆在“文化大革命”中也一度被取消。1978年后,个体茶馆又逐渐增多。1985年,全县有茶馆17个,从业19人,其中曹集7个,8人,均个体经营。
上一篇:第一节 饮食业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