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凤台港
位于城关镇南头,淮河左岸。港区西起一号码头至城关轮渡(4号码头)偏下,全长448米,共有码头7座,泊位10个。中常水位时,前沿水深1.70米,可停泊500吨级轮驳船进行装卸作业。是淮河中游重要港口之一。
清初,凤台来往的船舶都是木船,主要用于摆渡和短途运输,长途水运的大型船舶极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凤台始通轮船,有利淮轮船公司经营的“正阳”号轮船往返正阳至蚌埠航线,中途停靠凤台。民国9年(1920年),福淮公营轮船公司和私营利淮、通大、红庆3家公司,在凤台设立代办站,凤台港初步形成。民国38年(1949年),凤台港只有砂石水泥结构的客运码头和用木桩、装土草袋堆成的渡口码头各一座,货运利用自然岸坡。
1951年由皖北内河局投资8000元,在三官楼东侧,修建了200平方米砖瓦结构的候船室和25米长的台阶式客运码头。1952年先后修建土码头13座,砂石码头5座。1955年又建成高、低水位粮食专用码头。1968年起,港口开始使用机械装卸,当年添起重葫芦1个。次年,工人张传新、王凤昌、刘元德等组成技改小组,用半年时间,试制成功长50米的双轮铁链电力拉坡机,提高工效5倍。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原站房和码头已不适应,1970年新站(北大埂东)启用,并于淮河左岸轮渡南侧约100米处,新建1座块石水泥结构的客运码头,长15米,宽10米,设趸船1艘。
1972年由县搬运公司投资14500元,在一号码头修建岸线长180米的中等水位块石水泥码头。安装吊车1台、吊机两台。年装卸量达28.86万吨,吞吐量44.27万吨。1978年始,扩大航运领域,年装卸量上升到30.35万吨,吞吐量为64.70万吨。1985年,凤台港共建有低水位直立式码头3座,长270米;斜坡式码头2座,长130米,货位1250平方米;堆场5310平方米,皮带机3台、3吨固定吊车1台、拉坡机两台、吊机两台、起重葫芦4个、汽车2辆。日装卸能力1000吨。年装卸量达25万吨,年吞吐量为45.34万吨。另外,沿淮右岸,上自邱家沟,下至皮家路的15公里内,尚有临时性码头12处,用于就岸搭跳装卸石料。
元庆闸港
位于元庆闸下的入淮口处,淮河左岸,船民利用自然岸坡装卸作业。1971年建有1座水泥块石结构的码头,长20米、宽4米。前沿水深2.5米,年吞吐量1.25万吨。
顾桥港
为港河港口,位于顾桥老街西侧的联桥以南,河左岸,南北直线。正常水位长约200米;洪水时,船舶位可长达500米。无码头,靠自然岸坡装卸。清末、民国期间,该港十分兴隆,至1955年淝左大堤兴建后,断航废弃。
上一篇:第三节 渡口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