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50年代末,市第一制药厂初建时,设备原始,生产工艺为传统作坊式。药材原料粉碎靠石碾、石磨、脚蹬碾糟,烘干靠土坑房或日晒,提练浸膏靠大缸、水泥池,浓缩靠铁、铜锅。只有1台0.5吨小锅炉供气。制作工艺为手工搓丸、竹编叠丸、人工吊腊壳、人工包装。60年代,市第一药厂先后购置一批先进设备,其中1963年购置糖衣机,改革手工搓丸为机械泛丸;1964年省内第一家改造土炕房为排管式蒸汽炕房;1966年开发中药片剂剂型,购置33冲压片机,取代了单冲压片机。1980年国家投资28万元新建提取楼1485平方米,在全国中药厂中率先应用新工艺、新设备——300升、1000升多能提取罐和前卫罐并一次性试车成功。1969~1980年的10年期间,一药厂既生产中成药又生产化学合成原料药。又先后购置了4吨快装锅炉,柴田式、万能式粉碎机、混合机、搅拌机、搓条机、割丸机、包装机、灭菌干燥箱以及部分检测仪器等,提高工效几十倍,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机会,药品质量得到保证。市第二、三制药厂生产化学合成原料、抗生素原料药的设备多为管道、泵、罐、压力容器、搅拌机等;片剂设备有压片机、颗粒机、混合搅拌机、沸腾干燥床、包装机;其它针剂、酒类酊水剂、膏剂、散剂的生产主要有提炼、溶器、罐装、封口贴签、包装等。各种药品均设有原料、半成品、成品检测仪器设备,按工艺要求进行三检,把好原料、半成品、成品关,以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1979年,全国开展整顿药厂工作,1982年国家对国营企业再次进行整顿,淮南的医药企业经检查验收,全部合格。经过整顿,设备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各厂均设专业管理机构——设备科、机修车间,对设备实施建卡、建台帐、建档案,定期检修维修,不断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主要设备完好率达到94.6%,利用率达89.95%。
药品配方,主要以国家颁布的中、西药典方,省颁布的药品规范方以及传统方、经验方研制的新方等为依据。各药厂为确保药品符合国家药典标准和规范标准,制订出高于国家药典和省颁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并不断研制新产品,引进新技术,注重内涵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使生产出的药品达到疗效好、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的防治病目的。中成药原料选用上等中药材,严格按工艺要求进行筛选、清洗、烘干、炮炙、提练、粉碎、制作、包装。原料药生产技术工艺是:原辅料—化学反应—粗制—精制包装。针剂:原辅料—混合—分装—灭菌—包装。片剂:原辅料—粉碎—混合—制作—包装。酊水剂:原辅料—粉碎—提炼—浓缩—分装—灭菌—包装。并严格执行质量检测制度。省、市、厂多次检验结果表明,市第一药厂生产的3个微丸品种六神丸、小儿奇应丸、咽喉消炎丸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100%。其它片剂、冲剂、水泛丸均达到规定标准。含纤维多的中药材粉碎出粉率为90%以上,含纤维少的95%以上。设备更新后的提炼技术不仅提高工效几十倍,而且水提、醇提、浓缩等工艺出膏率高、质量好,还可以缩小中成药使用剂量。1966年3月,市第一药厂开始学习引进外地生产技术,当年即生产出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等品种,为省内首家生产。1980年,二药厂组建科研所,与安徽农学院合作,把数理统计应用于微生物育种技术,选育出土霉素高产菌株。土霉素、林可霉素投产后又陆续开发出一批新产品。1987年投资2502万元新建年产40吨林可霉素车间和年处理万吨玉米的淀粉糖车间,对原土霉素车间进行二期工程改造,年产可达500吨以上。市第二药厂自1989年开始,在味精发酵搅拌电机上试用变频调速技术,可以实行无级变速,降低电耗25%以上,1989年从比利时阿托拉斯公司引进4台100立方米/时螺杆无油润滑空压机,改善了林可发酵的空气质量。
市第三药厂于1981年7月迁至新厂址后,即抓紧进行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先后成立试验室,合成药物研究所,在上海医学院协助下先后研制出盐酸普鲁卡因、二丙谷酰胺。1983年研制的新药安降片,经上海第六、九人民医院、北京阜外医院、杭州红十字会医院、省医学院附院等临床试验,被鉴定为国内首创药品,独家生产经营。大输液生产线是市第三药厂最早建立的车间,多年来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产品优级率和产量逐年提高,成为该厂拳头产品。1985年为开发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市第三药厂又集中技术力量,改造了原安乃近车间,形成年产200吨扑热息痛的生产能力,生产出的产品经省、市药检部门测试,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国家药典标准。三药厂在扑热息痛生产中,不断进行技术改造,采用稀酸法,增添减压酰化罐,降低冰醋酸的单耗,成本每吨降低1000元;用薄膜蒸发器回收母液,回收操作实现了文明生产,又节约了大量的蒸汽;选用石墨换热器代替不锈钢冷凝器,设备寿命由34个月延长到6年以上;使用MO2Ti反应罐代替搪瓷反应罐,设备的检修周期由35个月延长至81个月;脱色罐改造后,加快了压料速度,跑、冒、滴、漏现象基本消灭。
1984年以后,市第四、五、六药厂相继成立,主要生产中成药、片剂、冲剂、胶囊、糖浆等产品。六药厂以小针剂为主,填补了市内空白,至80年代未,市第六药厂在生产现场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后来居上。
淮南制药行业在安全技术上采取改进生产工艺,增加先进设备,增设安全装置等措施,保证了安全生产。同时加强了质量意识和现场管理工作,各厂制定有原辅料、中间体、包装物质量标准,并建立原辅料入库、中间体的转移、成品入库及发货出厂等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生产技术按工艺要求设立质量控制点,车间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组织车间化验室检查质量,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质量情况,使生产过程中质量环节处于受控状态。各厂还实施净洁度隔断,划分生产区、控制区,改善生产环境条件,达到无菌、半无菌操作,强化生产现场管理,以保证药品生产技术的实施。
上一篇:第二节 西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