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淮南师范学校
建于1951年,是一所设施齐全,师资配套,兼有普师、幼师两个专业,以培养为主,培训为辅的中等师范学校,是安徽省重点师范学校之一。学校占地面积4.7万平方米,有1座综合性教学楼,实验室、图书室、资料室、电教室等教学设施齐全,校舍总面积1.2万平方米,藏书约5万册。1990年学校有教学班13个(普师班6个,幼师班7个),学生548人,教职工106人,专任教师52人(其中高级讲师10人,讲师25人)。自1970年以来,为国家输送毕业生1982人(普师1527人,幼师455人)。
学校根据《师范生十项基本功要求》,制定了课内外基本功训练的计划和基本功过关考核制,在办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在教学中,由单纯传授知识的讲授型向知识能力并重的训练型过渡,以培养能力为重点,提高了学生从事小学(幼儿园)教育工作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
创建于1956年,时称淮南化学工业专科学校。1964年,因院校调整,更名为化工部淮南技工学校。1965年,更名为化工部第三建设公司中等技术学校。1979年,又更名为化工部淮南建筑安装学校。1985年改为现校名。
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化工部投资840万元,兴建了教学主楼、学生宿舍楼、家属住宅等。1984年以来,学校共投资约400万元扩建和新建18个实验室,可进行118项实验,主要实验大都可以在校内进行。另有微机室、语言室和电化室。学校占地24.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1990年学校有教职工448人,教师135人,其中高级讲师53名,助理讲师47名,各类中级技术职务17人;在校学生1300名。学校开设化工机械、化工设备安装、工业民用建筑、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化工工艺、工程经济管理6个专业,另附设中专部,有基建财会、物资管理、计划统计、化工设备安装4个专业。学校藏书近10万册,有中外文期刊1600余种。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设有机械加工厂,有100余名工人和技术人员,年产值为80万元。30年来,化校向国家输送6400余名大中专毕业生。
三、安徽省淮南卫生学校
位于田家庵国庆东路,创建于1958年初。1965年改为淮南医学专科学校。1969年11月迁滁县地区,改为滁县地区卫生学校。1977年8月20日,在原址重建淮南卫生学校。占地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1990年有教职工172人,教师36人,其中高级讲师18人,讲师26人;在校学生1186人。
淮南卫校以培养医士、护士、助产士为主要任务,设置护理、助产、五官医士和妇幼医士等专业,学制3年。学校设物理、化学、生物与生化、解剖、生理、病理、微寄、药理等科目。有内科、外科、基础护理和妇产科等4个示教室和1个电教室。实验室和示教室的教学设备基本配套。1977年以来,已培养2179名医护人员。1980~1990年,在完成国家指令性招生任务的前提下,先后举办了职工中专班、城乡医生培训班,共为社会培训出中等卫生技术人员1537人,其中医士858人、护士339人、助产士211人,计划生育医士129人。通过计划外办学,创收经费250万元,先后兴建实验室、图书馆、师生员工宿舍等8124平方米。学校自筹资金10万元,筹办了附属医院。
四、淮南职业教育中心
建于1971年,前身是淮南第二十中学,校址在谢家集区。从1983年开始逐步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并改为高中职业中专和地方中专。1984年,更名为淮南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依靠本地区与厂矿企业实行联合办学,5年集资100多万元,改善了办学条件,已初步建成一所以建筑、电子专业为主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学校和联办单位组成校长董事会,根据社会的需要,搞好人才预测,设置对口专业,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专业技术教育。1983~1990年,先后招收了工民建筑、环境监测、电子技术、电脑应用等23个专业共2700人,已毕业1497人,培养了一批“懂技术、肯钻研、会动手”的中、初级技术人才。
为了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购置了价值45万元的实验仪器,兴建了1座2516平方米的实验大楼,内设生、理、化等基础课实验室及电子、绘图等专业课实验室和电脑室,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课堂延伸到工厂车间和科研部门,边学习、边实践,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五、淮南工业学校
位于田家庵,是由原淮南四中改办的地方中专学校,创办于1956年。1982年改为职业学校,1988年经省教委批准改为淮南工业学校,除中专部外,还附设初中部。
学校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1万平方米。有理化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制图室;有图书万余册。1982~1990年,坚持厂校挂钩联合办学,兴建教师宿舍2000平方米,教学楼2500平方米。1990年在校中专生400人,教职工84人,专任教师66人,其中具备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25人。专业设置主要为机械制造、工企电气化、工业企业管理、工业财会等。
上一篇:第一节 沿革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