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学制
建国前,淮南矿区小学教育学制6年,学生入学年龄相差较大,7周岁至15周岁不等,春季招生秋季结业。解放初期,延用旧制。
1951年,中共中央、政务院根据苏联学制,把小学的修业年限改为5年,但由于师资不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教学质量普遍下降。1953年,市区学校又恢复6年制教学,农村小学一般实行复式班教学。同时放宽小学儿童的入学年龄(初小由7周岁至12周岁放宽到15周岁)、报考条件及录取标准,使学龄儿童有更多的机会上学。
1960年,小学入学年龄由7周岁提前为6周岁,采取中小学“十年一贯制”适当分段的方法(中小学各5年),先在部分重点学校试行,1976年,城乡小学均改为“五年一贯制”,小学儿童入学年龄仍为7周岁。1978年改为秋季招生,春季结业。1980年,部分小学改“五年一贯制”为6年制,1984年2月,市区小学改为6年制,1987年,全市城乡小学均实行6年制。
二、课程设置
建国前,小学课程设置没有统一规定,各校大都自行设置,主要有《千字文》、《百家姓》、《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少数学校开设国文、算术、外语、历史、美工、劳作等课程。民国19年(1930年),使用国民政府皖北行署统一规定的教材,开设公民训练、国语、社会自然常识、算术、体育、音乐、唱游、劳作、美术等课程。日伪统治时期,课程设置基本同前,但日伪推行奴化教育,取消公民训练课,增加修身课,高年级设日语。此外,还有军训课和精神训话课,民国34年又恢复原有课程。
建国初期,取消公民、童子军、军训等课程,逐步废除旧教材,采用人民政府规定的新教材,开设语文、算术、珠算、常识、卫生、地理、历史、政治、体育、唱歌、图画、手工等12门课程。1952年,开始使用教育部规定的代用教材,1953年,使用全国统编教材,设语文、算术、历史、地理、自然、体育、音乐、图画等8门课,1957年增设农业常识课,1963年,农业常识改为生产常识。
“文化大革命”时期,根据中共中央规定,小学低年级开设语文、算术、工农基础知识、军体革命文艺、劳动等8门课程,取消历史、地理、自然。政治课学习毛泽东著作。
1978年以后,开设语文、说话、写字、作文、阅读、数学、音乐、体育、美术、手工劳作、思想品德、地理(三四年级开设)、自然(三年级开设)等课程,高年级增加历史、法律、常识等课程,使用全国统编教材。1980年部分重点学校增设英语课。
上一篇:引子
下一篇:第二节 教学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