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本世纪初,淮南的一些富绅以办学为荣,纷纷兴办学校,如赖山小学、廖家湾小学、倪家瓦房小学、洛河小学、地藏庵小学等。民国19年(1930年)以后,舜耕山初级小学、九龙岗煤矿局职工子弟小学、八公山朱岗小学陆续兴办。抗日战争时期,倪家瓦房小学、赖山小学、朱岗小学先后停办。民国35年,淮南煤矿局兴办九龙岗小学,有22个班,1000多名学生,是淮南矿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至淮南解放前夕,矿区共有小学25所,在校生5450人,教职工18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20%左右。
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市区全部学校,对教育事业实行恢复、整顿和改造的方针,国家办学和群众办学同时并举,到1952年,小学发展到74所,在校学生19744人,教职工685人,其中矿办小学6所,90个班,在校生4702人。1952年,市政府逐步收回厂矿私立学校。1956年,对小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调整,精简了教职工队伍,小学由1952年的98所减少为70所,在校生达到29386人。
1958年,厂矿部门大办学校,几个月时间就办了27所小学校,使全市学校增加到110所,其中厂矿机关街道办学41所,在校生5121人;公立小学69所,在校生33642人。入学儿童占适龄儿童总数的97.65%,大大超过了办学的客观条件,教学质量严重下降。1961年,撤销部分农村小学,将25所公办小学转为社办或民办,动员了1309名24周岁以上的超龄学生回乡参加农业生产。1963年,大办耕读小学,小学由1961年的140所增至173所,在校生55744人,其中民办学校45所,在校生9858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提出“小学不出队,初中不出大队”的要求,学校下放给厂矿乡村管理,废除入学考试,一些小学办起戴帽初中班,学制多变,教材混乱,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1978年,市教育局摘掉戴帽初中班,收回下放的小学,教学秩序逐步得到恢复。1980年,加强了对小学教育的指导,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待遇,维修和兴建了一批校舍,健全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教学质量逐年提高,至1990年,市区共有小学593所,在校生203780人,教职工890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6%,小学毕业升学率为78.32%,做到了村村有小学,全市实现普及初等教育,普及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