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及建国初期,私营商业占主导地位。经过40年代末的短暂萧条以后,淮南解放为商业发展带来良好的环境。从建国到50年代中期,私营商业发展迅速,到1956年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前,全市私营商业已达2672户,对私营商业改造以后,所有私营商业分别纳入国营、公私合营以及集体商业范围,私营商业宣告结束,仅有少量个体商业维持经营。
淮南国营商业始于1950年5月1日中国百货公司淮南办事处成立,到1957年,已相继建立盐业、煤建、土产、纺织、食品、蔬菜、水产、医药、饮食服务、贸易、百货、文化用品、五金等13个公司,商业总额由1951年的162.2万元上升到1957年的4349.7万元。对私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国营商业的主导地位完全形成。是时,国营商业开始按照专业分工,从上到下逐步形成经营系统。
1957~1978年间,国营商业逐步形成了独家经营、政企合一为基本特征的体制。单一的流通渠道,致使管理模式僵化,多数日用消费品只能凭票供应。“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商业服务项目被取消,一些颇有影响的老字号店名多被更换,给商业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1975年,淮南城市人口近50万,整个市区分为15片,长50多公里,宽30多公里,单一的国营商业已难以保障基本供给。于是,街道、厂矿的代购、代销、代营商店得到较大发展,成为基层商业网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979年以后,国营商业经过逐步改革,实行政企分开,结构调整、活力增强。与此同时,社会商业结构得到合理的调整。国营、集体、私营、个体一起参与竞争,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形式和少环节的流通模式。1990年底,全市集体商业网点达到1853个,比1978年增长6.86倍。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