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淮南水上运输以淮河主航道为依托。明清时期,主要以洛河、上窑港为货物集散地。从江苏沿海运入的盐、农具、京广杂货及山区土特产品大多在此卸货和交易,淮南生产的陶器皿及其它物产也由此装船外运,商贾旅客随商船往来。清末民初,随着大通、九龙岗煤矿的逐步开发,淮南航运转以煤炭运输为主。两矿煤炭大部分由田家庵、洛河港口装船运往蚌埠、江苏、上海等地,当时开辟的蚌埠至洛涧至田家庵航线,船舶数量和载重吨位在淮河同行业中居首位。大通至田家庵港、九龙岗至洛河港铁路的铺设,使淮南矿区煤炭外运更为便捷。民国20~27年(1931~1938年)仅煤炭外运即达50余万吨。抗日战争期间,铁道被战争破坏,日本侵略军为掠夺煤炭资源,在淮南港修筑码头,组建内河轮船公司,利用水路运输这个唯一通道掠运煤炭达400余万吨。此间,民间水上运输陷于瘫痪。日本投降后,国内战争频繁,港口失修、船舶落后、河匪肆掠、关卡林立,同时由于淮南铁路修复使用,航运业衰落。淮南解放前夕,港口年吞吐量仅万余吨。
50年代,水运得到恢复和发展,1959年货运吞吐量突破百万吨,1960年客运突破30万人次。“文化大革命”期间,航运业受到冲击,到70年代中期,年煤炭发运量不足50万吨。80年代以后,航运得到新的发展,在陆路运输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虽然水路客运量日趋减少,但货物年吞吐量始终在百万吨以上。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