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淮南地区石灰生产在明代怀远县志中已有记载,当时石灰烧制在上窑山较为兴盛。到本世纪30年代,九龙岗、大通、蔡家岗等地均有石灰窑群,这些土窑(明火窑、马蹄窑)依山靠坡而建,可直接将石料用独轮车送至窑口破碎后装窑,装窑时石料由窑底逐层向上堆砌至窑口合拢,底部填10~15公斤重的大块石,上部填装小块石,点火煅烧2.5个火时(约60~70小时)。小窑每窑产石灰20吨,大窑每窑出石灰60吨,每烧100公斤石灰耗标煤40公斤。1952年,大通区人民政府民政科在九龙岗小东山下组织军属及零散个体窑户成立石灰生产组,建窑4座。1956年石灰生产组改称九龙岗新华石灰生产合作社,属九龙岗石料社,成为第一家石灰生产企业。此后,大通南山下也由零星散户组成合作社煅烧石灰,蔡家岗南的唐家山地区由八公山区民政科组成石料社进行石灰生产。50年代末,全市石灰产量达4万吨左右。
60年代,初逢经济困难和国民经济调整,后因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石灰年产量降至1万余吨。70年代,随着市政建设的日益发展,石灰用量激增。1970年九龙岗石料厂新建固立窑3座。市内各地也相继建起大小不一的立窑,采取暗火差热煅烧法操作,24小时连续生产。立窑生产彻底改变了土窑煅烧石灰的落后方式,石灰生产由土窑的每百公斤石灰耗标准煤40公斤降至25公斤。70年代末,年产量近20万吨。
80年代,由于经济建设进一步发展,石灰需求增加,石灰生产企业也相应增多。1990年,全市石灰产量达26.8万吨。
1957~1990年石灰产量表
单位:吨
上一篇:第一节 石料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