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淮河岸边,民间自古就用土窑焙烧生产砖瓦。淮南解放初期,田家庵、大通、九龙岗等地土窑遍布,仅田家庵就有土窑32座。1949年10月,淮南路矿制造科在八公山土坝孜兴建第一座34门轮窑,1950年4月投产时名为八公山砖厂,沿用手工制坯、自然干燥方式。50年代,一批国营砖瓦厂先后建成投产,1955年市公安局在姚家湾兴建淮南窑厂。同年,红星砖瓦生产合作社、八公山砖瓦生产合作社投产。1956年,省公安厅在洞山赵店筹建淮南轮窑厂。1958年,国家投资7万元,在洞山上湖村南筹建轮窑厂,八公山区在谢家集南新建蔡家岗轮窑厂。至1959年,淮南有国营砖瓦厂4家,轮窑5座(其中36门轮窑2座、26门轮窑2座),年生产能力为红砖7200万块、平瓦300万片。60年代初,国家经济极为困难,砖瓦业受到冲击,只有少数土窑维持生产。1964年,砖瓦业又重整旗鼓,恢复生产。此后,煤矸石粉和粉煤灰烧砖技术分别在红星砖瓦厂和淮南电厂砖厂获得成功。市轮窑厂的人工干燥技术也通过省基建局的测定,并向全省推广,市砖瓦生产发展到一个新水平。1990年,全市的砖瓦厂有71家,年生产红砖87361万块、瓦230万片。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一节 砖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