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计划统计
〔计划〕30年代,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电力室两次编制在淮南煤矿建设2000~3000千瓦机组的电力发展计划,因抗日战争爆发未能实施。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和安徽省建设厅,计划在淮南增设0.5~2万千瓦发电设备,并向合肥、蚌埠地区供电。至民国37年底实际增设1台2000千瓦机组,另有1台1000千瓦机组开始土建,未及安装。正常用电平均负荷1679千瓦,最高负荷3200千瓦,负荷率为35%。
1950年9月,淮南电厂成立计划科,开始编制发、供、售电计划。在缺少原始记录和技术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开始对合肥、淮南地区进行电力需求预测,建立各种记录卡片,积累基础资料,据以编制发电设备的修复、拆迁、改建工程计划和发供电生产计划。
1951年,淮南电厂围绕“三提两降”(提高资金运用率、设备利用率、劳动效率;降低消耗定额、降低成本)开展计划管理工作。计划人员深入地方工业管理部门和用电量较大的工矿企业,进行电力需求预测,了解动力用户的生产过程、发展规划,熟悉工业产品单位耗电量,掌握大宗用电规律,以搞好计划工作。
1953年8月,淮南电业局成立后,根据电力需求预测编制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并提出了田家庵发电厂第一、二、三期扩建工程计划任务书,建立了计划编制、负荷预测分析等制度。同时,发动职工讨论国家计划,树立“计划就是法律”的观念,实行计划管理和技术管理相结合的方法,编制月、季计划任务书和技术组织措施。
1963年起,淮南发电厂、淮南供电局各自独立编制、执行计划。发电厂主要编制发电量、经济消耗、成本和设备检修、改造工程计划。淮南供电局成立后设立计划股,负责成本计划、综合统计、电网规划和线损管理。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根据《工业七十条》的规定,国家对企业实行“五定”,企业对国家实行“五保”,促进了计划管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淮南电力工业计划管理不断完善,逐步走上全面计划管理的轨道。
“文化大革命”期间,电力企业的计划工作一度陷入混乱状态,但“五定”、“五保”的主线,仍然持续了下去。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淮南电力企业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1983年,经过企业整顿,淮南电力企业建立以厂、局长为首,以计划、生产、技术、财务、人事为主体的总厂(局)—分厂(工区)—分场(队)三级计划管理体制。1984年,淮南供电局成立计划科,负责规划、线损、基建、成本、统计等工作,并制订了《淮南电网1985~1990~2000年发展规划》。至1990年,淮南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有4类28种计划。
〔统计〕1950年9月,淮南电厂成立计划科后,科内配备了统计员。
1953年1月,政务院发布《关于充实统计机构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淮南电厂在基本建设、技术保安、电力调度、用电业务、劳动工资、材料物资、财会等方面配备11名专职统计人员,根据国家统计局和主管部门规定的统计报表,按业务范围归口负责统计,由计划科汇总上报。
1958~1961年,统计工作从属于政治,统计方法以典型调查为主,以必要的统计报表(全面调查)为辅,由于极“左”思潮的泛滥,造成某些重要统计数字严重不实,结果先是浮夸,后是瞒报。
1962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1963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统计工作试行条例》,淮南供电局,在以往供电量、售电量、分单位用电量的基础上增加了单位产品耗电量的统计项目以及工业用电分析和用电分类等统计报表。电力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日趋健全,统计数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显著提高,统计人员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全面调查作为统计部门搜集资料的主要方法。
1967~1969年,统计工作受到严重的干扰和破坏,淮南电力企业为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坚持统计工作,坚持原始记录和帐表,积累了较完全的统计资料。淮南发电厂内部实行“生产日报”,包括设备统计、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旬报”,包括班组、分场统计等。
70年代初期,淮南供电局恢复一度中断的供电生产调度月报表和用电分类月报表,重新建立了统计年报制度,并于1975年建立统计工作网,1976年以后又扩大统计范围,并对历年统计资料进行了分类建卡,整理出专供局领导参考的综合月报表,内容包括供电量、线损、成本、工业产值等17项42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务院连续发出加强、改革统计工作的通知,淮南电力企业认真加强基层企业统计工作,使统计工作达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的原则要求。1990年,淮南发电总厂共有生产、安全、基建、财会、材料、劳动人事等各类统计报表354种,其中上报283种;淮南供电局(包括县局)已完善电量、线损、成本、电价、电费、三项监督费用等各类统计报表。除及时上报外,同时将统计年报打印成册,发至各科室部门,使之了解生产、经营资源。
二、资金、成本〔资金〕50年代初期,清产核资后,淮南电力企业建立了固定资产明细卡片,并不断地改进管理方法,做到固定资产物、卡相符。60年代,财务部门设固定资产明细分类帐,使物、卡、帐三者相符。70年代,根据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电力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目录》规定,将固定资产按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划分为7大类,加强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制订发、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明细卡片由保管、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各存1份。固定资产的调拨、报废,都报省电力局审批。
1949~1990年主要年份固定资产原值一览表
单位:万元
固定资产的来源主要是国家投资、银行贷款和企业税后留利。解放初期,淮南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原值为127.77万元,1988年底为96927.4万元。
流动资金管理,归口由财务部门统一平衡调度管理。电力企业流动资金大部分集结在储备阶段,即占用在燃料、材料和备品等实物形态上。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所构成的定额流动资金占流动资金的绝大部分。1958年以前的定额流动资金无资料可查。1958年以后电力企业的定额流动资金使用情况如表所示。
1958~1990年主要年份定额流动资金一览表
单位:万元

企业定额流动资金由主管局核定。1980年,安徽省电力工业局对基层企业实行定额流动资金指标与奖金挂钩的办法,通过制订合理的定额,按定额、按计划采购物资,抓好库存管理,严防超储积压;大力开展增产节约活动,降低燃料消耗、物资消耗和供电损耗;加强营业用电管理,抓好电费的及时回收工作。
专用基金管理,实行分级归口管理。电力企业主要的专用基金有4大类,即:生产发展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后备基金。电力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提取专用基金,并按其使用范围合理有效地使用,实行专用基金计划管理。
〔成本〕50年代,电力企业建立成本核算制度,来正确核算生产耗费和核算产品成本。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后,随着企业计划管理和定额管理工作的加强,开始制订成本降低措施和编制成本计划,并对成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1984年,淮南电力企业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发布的《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促使企业的成本管理逐步地发展为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和提出降低成本措施等一整套管理工作,并参与经营决策,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使成本的事后管理改变为事前管理及成本形成过程中的控制管理。企业计划成本由主管局以指标形式下达。成本项目,按照生产费用要素划分为9项。发电成本有:燃料费、材料费、水费、工资、职工福利基金、基本折旧费、大修理费等。供电成本有:购入电力费、材料费、工资、职工福利基金、基本折旧费、大修理费等。
淮南发电企业部分年份发电单位成本一览表

淮南供电局部分年份成本完成情况
单位:万元

三、燃料管理
〔燃煤〕建国前,淮南电厂的发电用煤由淮南煤矿局直接管理。
建国后,淮南电力工业成为独立企业,发电用煤计划、供应和管理工作由淮南电厂(电业局)物资部门负责。1956年以后,改由厂(局)计划部门和电厂运输分场煤管组负责。80年代,淮南发电总厂及田家庵、洛河、平圩3个发电厂成立燃料部门,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统一管理燃煤的计划、购运、供应和核算工作。
1957年以前,发电用煤主要来源于淮南大通、新庄孜等矿。随着淮南电厂的不断扩建、新建和大通煤矿的报废,发电用煤转向淮南矿务局所属新庄孜、谢一、谢二、谢三、李一、李二、毕家岗、李嘴孜、孔集煤矿和望峰岗、谢一矿选煤厂。80年代中后期,洛河发电厂、平圩发电厂建成后,潘集煤矿以及山西大同煤矿亦成为发电煤炭来源地。发电用煤主要依靠铁路运输。电力用煤运输列入蚌埠铁路分局运输方案内,采用小循环运输方式,田家庵、洛河、平圩电厂均有铁路专用线。田家庵发电厂铁路专用线长2.89公里,由田家庵火车站进入煤场;洛河发电厂铁路专用线长18.15公里,由大通火车站进入煤场。
1960年以前,田家庵发电厂用煤运输使用的车辆,均为铁路部门的路用高边杂型,经常造成煤车不能及时排空,致使煤矿发煤量不能按计划完成。第三期扩建工程之后,陆续购置了运煤专用自备车,至1985年底,拥有K18型77辆,4578吨位,其中载重量58吨的21辆,60吨的56辆。除检修停役外,正常投用62辆左右,分两小列运转,24小时内每小列往返厂、矿4次,运行一直正常,基本保证发电煤均衡运输,煤矿煤发率达100%或微超。1990年,发电用燃煤为466.92万吨。
〔燃油〕燃油(轻、重柴油)的使用,是从1971年田家庵发电厂120吨/时煤粉锅炉点火开始的。1972年第四期扩建2台380吨/时煤粉锅炉及1977年第五期扩建2台400吨/时煤粉锅炉后,点火用油倍增,加上部分锅炉的助燃用油,年平均耗用燃油量在3000吨左右。
80年代淮南发电总厂成立后,由总厂物资部门负责燃油的计划、购运、供应和管理;发电厂负责验收和卸油。田家庵发电厂储油容量为995立方米;洛河发电厂储油容量为2400立方米。
至1990年底淮南发电累计用原煤50282399吨,原油92384吨。
四、线损管理
50年代前期,淮南供电地区的线损管理工作比较薄弱,线损率忽高忽低,特别是二级线损常出现负数。其主要原因是缺少表计和计量不准,其次是对表计的调整、校验没有严格规定。
1957年,淮南电业局制定《线损管理暂行办法》,对一、二级线损确定责任单位,并制订和执行节电措施。淮南火电与大别山区水电并列运行后,无功潮流对线损影响较大,为满足佛子岭水电站高力率多发电需要,由田家庵发电厂带无功负荷,产生大量线路损失;第四季度佛子岭水电站缺水、发电量减少,田家庵发电厂输送合肥电量增大,使田—合线线损最高达33%,占淮南电业局总线损的1/3,1957年线损率为8.01%。
降低线损的主要措施有,分级考核。1974年实行了线损分级考核办法:即35千伏和110千伏输电线路、变电所的电量损失为一级线损,由调度所管理;6千伏以下线损由用电管理所管理;各直供县供电局负责35千伏及以下部分的线损;趸售县供电局承担所辖区域的全部线损;专用线线损由用户承担。凡有线损指标的部门均明确专职人员负责线损管理工作,全局性的线损管理网形成,使降低线损的措施得以实行。1978年前淮南供电局执行的是综合线损率指标考核,即根据省电力局下达的线损指标,淮南供电局再以小指标的形式分解下达各单位,每月将线损情况统计上报。1978年开始进行分线统计,1985年淮南供电局有59条线路进行了分线考核线损。
理论线损计算。1964年淮南供电局对系统进行了负荷实测和线损理论计算,为线损管理提供了理论根据。“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因无人过问,线损率最高。“文化大革命”后恢复了理论线损计算工作。1979年8月15日对淮南电网进行了负荷实测,根据负荷实测数据进行线损理论计算,计算结果是,按35千伏口径统计,全局综合线损率为2.08%,其中线路损失率1.64%,变压器损失率0.44%。在全局的线损中,35千伏输电线路约占1/3,10千伏及以下线路约占2/3。1984年一季度全局分单位理论线损为:调度0.22%、电管所0.59%、长丰供电局8.5%、定远供电局5.2%、凤台供电局4.3%、潘集供电所2.4%。根据理论线损找出线损率高的原因,制订降损措施。
电网升压改造。将老电网改造升压,提高电压运行水平,1978年以后,先后进行了110千伏田蔡线升压220千伏运行、35千伏田潘线恢复110千伏运行,部分6千伏配电线路升压10千伏运行,有效地降低了线损率。
无功补偿。为提高电压,减少无功电量的输送进而降低线损,到1990年底淮南供电局先后在各变电所共安装并投入运行电力电容器24676千伏。由于“依照力率调整电费”办法的实施,促使用户安装和投入运行了电容器40000多千伏。
带电检修。70年代以后,淮南供电局对不能停电检修的输、变电设备,全部实行带电检修。1984年带电检修110千伏线路12条次,计335公里;220千伏线路6条次,计436公里;变电所带电检修57次,使淮南供电地区1984年多供电9794万千瓦时,按相同负荷停电检修计算,少损失电量约700万千瓦时。此后,带电检修已经常化。
营业普查。淮南供电局每年均进行不同范围内的用电营业普查,堵塞偷、漏电,减少电量的无名损失。
1985年按35千伏统计口径计算,淮南供电地区线损率为3.03%,系历史上线损率最低的一年。1988年省局下达线损率指标为4.05%,实际线损率3.59%。
五、多种经营
70年代以来,淮南电力企业开始兴办“五七”厂,解决职工家属、子女的就业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批下放农村的知青纷纷回城,一时就业压力非常大。伴随各行各业体制的不断改革,淮南电力企业先后兴办一批综合服务性质的知青店、厂,吸纳返城知青就业,逐步形成各种类型的劳动服务公司,开展多种经营,并且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淮南发电总厂多种经营总公司〕淮南发电总厂多种经营总公司前身为1979年3月28日建立的淮南发电厂知青服务队,知青综合厂。1981年4月改组为淮南发电厂劳动服务公司,全民职工定员10人,按小集体性质把待业青年和家属组织起来,至1982年8月安排了待业青年182名。
1983年6月发电总厂将劳动服务公司所属的印刷厂、综合商店、招待所、检修队转为大集体,招工50名,先后得到省电力局和省劳动局批准。
发电总厂成立后,将淮南发电厂劳动服务公司归属发电总厂领导,经省电力局批准,按副县级建制成立淮南发电总厂劳动服务公司。公司先后安排知青425名,为国营企业、事业、商业招工输送310人。1985年末,有职工212人,其中待业青年127人,全民所有制职工60人,聘用离退休职工25人。1980~1985年,创产值125万元,利税51.3万元;1987年7月省电力局批准将发电总厂劳动服务公司改建为淮南发电总厂多种经营总公司。田家庵、洛河、平圩发电厂多种经营公司相继成立,隶属总公司领导。
多种经营总公司和田家庵、洛河、平圩电厂多种经营公司1990年末有职工968人,其中全民职工340人(含总公司74人),集体139人,待业青年86人,聘用47人,临时工356人;有固定资产原值584万元,流动资金505万元;1990年总产值1259万元,创利税139.7万元。
〔田家庵发电厂多种经营公司〕1987年10年13日经省电力局批准成立淮南田家庵发电厂多种经营公司,接管总公司辖的劳保工具用品库,组建修配队,成立了检修队。年末全公司职工152人,其中全民职工108人,合同制职工2人,集体职工6人,待业知青35人,聘用职工1人,有固定资产11万元,流动资金20万元。
1988年公司接管了汽水厂的生产经营,组建了生活服务中心,成立汽车班为住厂外职工上下班通勤服务,开办养鸡场,于中秋节向职工供应第一批肉鸡5000只,2000只蛋鸡,平时向职工供应鲜蛋。当年为厂提供磨煤小钢球90吨,完成各种铜、铁、钢铸件,合格率100%。多种经营公司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广泛就业,把一些体弱多病的老职工、女职工,安排在文具库、汽水厂、漂珠队、养鸡场就业。
1989年成立综合队,经营空调器,家用电器的修理和开办小商店,服务队扩大经营,公司当年实现产值350万元,利税120万元,完成施工和抢修任务64项,万元以上项目12项,提供自产铸件17项和多元素低合金钢球272吨,提供劳务320人次,提供肉鸡2570.5公斤,鸡蛋21961公斤,汽水53万瓶,安置待业青年45人。
1990年公司增加固定资产投入46万元,兴建了新的制作场,养猪场,饲料加工场,添置配套的切割机、卷板机、剪刀机和龙门吊等大型基础设施,增强了铸造、检修和生活服务三个队的实力。全公司当年创产值320万元,实现利税40万元,安置30名待业人员。
截至1990年底,公司有固定资产112万元,流动资金40万元;有全民职工154人,集体职工11人,待业人员59人,临时工368人。
〔洛河发电厂多种经营公司〕1986年10月经省电力局批准,成立洛河发电厂多种经营公司。当年成立急需为发电生产服务的卸煤队、汽车队,为职工生活服务的商店以及机电土建和文具劳保的经营项目。1988年4月建池回收粉煤灰水中的漂珠(结晶硅),月产200吨。8月,公司利用厂外空地开挖2666平方米的鱼塘,把电厂排出的温水引入鱼塘,放养20万尾罗非鱼,1989年5月捕收成鱼4万公斤。
至1990年,公司已有建筑安装、加工业、商业、养殖业、旅馆、交通运输、卸煤等经营项目15个,有职工511人,其中全民职工69人。有固定资产303万元。
〔平圩发电厂多种经营公司〕1988年2月经省电力局批准成立平圩发电厂多种经营公司。当年,为第一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输煤系统配套服务的卸煤队组织成立,开办了新光商店。同年3月公司接管经营厂劳保和文具用品,负责采购发放,还承接厂2号机组厂房钢架的喷沙任务。当年完成产值197.04万元。
1989年组建了万里汽车修配厂、土木建筑队、餐馆等经营单位。汽车修配厂能够承修各种类型的国产机动车和进口的部分型号的汽车小修或大修。土木建筑队具有法人资格,能承建三层以下的建筑物。
1990年,组建了生产服务队、机电维修部和检修队,年末有职工216人,其中全民46人,集体170人,固定资产原值104.5万元,流动资产414.63万元,年创产值183.31万元,创利税12.19万元,公司职工年均收入1768.7元/人。
〔淮南变压器厂〕1970年11月,淮南供电局为解决职工家属就业问题成立“五七”厂。1972年能独立制造5600千伏安变压器,1974年开始安置职工子女和留城未下放的知识青年。1976年,“五七”厂改名为淮南市变压器厂,1979年9月升为大集体企业。1985年8月,淮南供电局对变压器厂实行个人承包经营,同时报经淮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将淮南市变压器厂改名为淮南变压器厂。1990年底,全厂有4个车间15个班组,共有职工238人。淮南变压器厂制造的变压器除供应省内,还远销云南、福建、山东、山西等省。
〔淮南电气安装公司〕1979年淮南市变压器厂设立电气安装队,主要安置知青就业。1980年10月,电气安装队从变压器厂划出,直属淮南供电局领导,独立经营。1984年9月,成立淮南电气安装公司,副县级建制。1985年底,公司有职工273人,有5个管理科室和3个工程队、1个商店,拥有固定资产30.6万元,年产值316.4万元,年利润16.72万元。1988年底,公司总产值达526万元。
电气安装公司主要从事220千伏输电和110千伏变、配电设备的安装、检修工作。1985年,承包洛河发电厂30万千瓦机组配套工程——220千伏淮合回路的开断工程。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