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市境地处淮河中游,黄河多次夺淮,淤造出大面积低洼可耕地,虽经解放后40多年的综合治理。但由于河床坡缓,支流多,干流过水断面小,泄流不畅,水灾频繁。1949~1990年,发生较大水灾16次,即使在最好年景,也有部分乡村出现“插花”灾情。
解放前,有灾必有荒。遇到大灾荒年,虽然政府当局和慈善团体有所赈济,但犹如杯水车薪,难于济困,且官方贪污克扣,灾民受惠甚少,因而淮河两岸饿殍载道,哀鸿遍野,土地荒芜,十室九空,逃荒者扶老携幼,甚至卖儿卖女,走投无路。
解放后,有灾却未必有荒。政府不仅拨出救济粮款,并领导群众团结互助,生产自救,使灾民得到救济和安置。重大灾害的救济的办法是:报灾、核灾。一旦有灾,各县、区民政部门立即向市民政局报告灾害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受灾损失和初步救助措施等。市民政局立即组织人员对灾情调查核实,并向市政府和省民政厅报告;发放救济粮、款、物,由基层组织具体评定,落实到户。发放时采取重点发放,即先解决好重灾区、重灾户的生活困难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帮助安置灾民修房建房,帮助治病等,组织生产自救,采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的办法和以工代赈等辅助措施。
1983年国家改革救灾款的使用管理办法,实行有偿和无偿相结合,并逐步把救灾与扶贫和扶持生产相结合。淮南市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保证灾民生活的稳定。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