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淮南矿区7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或半文盲。民国35年(1946年)12月,淮南矿区总人口中,识字人口仅4624人,占总人口的18.56%,其中男性为3871人,占识字人口的83.72%,女性为753人,占识字人口的16.28%。其文化程度的结构为,具有大学毕业文化程度的为225人(男性为212人,女性13人),占总人口的0.90%;大学肄业文化程度的为47人(男性42人,女性5人),占总人口的1.58%;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为497人(男性358人,女性139人),占总人口的1.99%;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为2536人(男性2074人,女性462人),占总人口的10.19%;经私塾学习和自学过的为925人(男性875人,女性50人),占总人口的3.72%;不识字的为17883人(不含6周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71.84%。这一时期,淮南矿区从全国各地汇集了一些高级职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总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的比例较高。
建国以后,教育事业发展较快,人口的文化构成发生变化。1958年底,全市总人口中,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文化程度状况为:小学及小学以上各种文化程度的为140121人,占总人口的35.23%,其中男性101365人,女性38756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2343人,占总人口的0.59%,其中男性2037人,女性306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7887人,占总人口的1.98%,其中男性6246人,女性1641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1798人,占总人口的5.48%,其中男性16720人,女性507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08093人,占总人口的20.17%,其中男性76362人,女性31731人;文盲、半文盲人口为175001人,占总人口的64.77%,其中7~12岁人口为15500人(不含6周岁以下人口)。
1982年7月,全市总人口中,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文化程度状况为:小学及小学以上各种文化程度的632030人,占总人口的61.67%,其中男性375696人,女性256334人;具有大学毕业文化程度的8139人,占总人口的0.79%,其中男性6130人,女性2009人;具有大学肄业文化程度或大学在读的3292人,占总人口的0.32%,其中男性2786人,女性506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100718人,占总人口的9.83%,其中男性56544人,女性44174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29804人,占总人口的22.42%,其中男性137845人,女性9195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290077人,占总人口的28.30%,其中男性172391人,女性117686人;文盲、半文盲人口为237893人,占总人口的23.21%,其中6~11岁的47215人。上述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同1964年7月人口文化构成状况相比较,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包括大学肄业或在校生)由74.96人上升为111.51;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785.60人上升为2241.82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642.57人上升为2829.81人;文盲、半文盲的人口,由占总人口的38.53%下降为23.21%。
1990年,全市总人口中,6岁以上人口的文化程度状况是:小学及小学以上的各种文化程度867047人,占总人口的69.93%,其中男性483794人,女性383253人。其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9916人,占总人口的0.79%,其中男性8084人,女性1832人;具有大学专科文化程度的20043人,占总人口的1.62%,其中男性13795人,女性6248人;具有中专文化程度的28731人,占总人口的2.32%,其中男性14711人,女性1402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106293人,占总人口的8.57%,其中男性58705人,女性47588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339599人,占总人口的27.39%,其中男性193435人,女性14616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362465人,占总人口的29.23%,其中男性195064人,女性167401人;文盲、半文盲人口为225137人,占总人口的18.16%,其中男性86350人,女性138787人,其中6至11岁为22927人,比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减少24288人。同1982年7月人口文化构成状况比较,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11.51人,上升到241.61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包括中专)的人口,由1098.18人下降为1088.95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505.66人,上升到2738.8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2829.81人,上升为2923.22人;文盲、半文盲人口,由占总人口的23.21%下降为18.16%。
下一篇:第五节 寿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