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婚嫁
旧时,婚配有出生几个月或几岁就定亲的(称“箩窝亲”、“尿布头亲”、“娃娃亲”),有指腹联姻的,有抱“童养媳”、“换亲”的。富裕人家大都是孩子长大以后联姻。不管哪种联姻形式,男女双方均撇开儿女,由媒人说合,两家父母作主,只要门当户对,生辰八字相合,即可联姻。经过“问名”、“传庚”(俗称“过书子”)、“行聘”(俗称“过礼”)等仪式,夫妻名分遂定。待成年后,由男方请媒人择日迎娶。婚前三日,女方将嫁妆送到男方“铺房”。婚礼日,男方设置喜堂,同时以红灯四盏、鼓乐一队,抬轿前往女方迎娶。新娘于婚前二、三日开始“扣茶饭”;婚日,卧床哭泣,称为“哭嫁”;轿到,由家人劝起,梳妆打扮,由父或兄背上轿。此时,鼓乐齐鸣,轿门紧闭,抬往男家。轿到,男家有意闭门不纳,谓之“捺性子”。然后,大门中开,放爆竹抛喜果,齐声道好,二喜娘搀出新娘,由专人手持秤杆,边道好,边给新娘挑去“红盖头”。新娘所经路上用两条红布口袋交替铺垫,俗称“传口袋”,意为人丁兴旺,代代相传。至“喜堂”与新郎拜堂后入洞房。此时,贺客齐集新房,“道好”、“闹房”。
婚后三日,女方接女儿、女婿“回门”,临晚返回,整个婚礼结束。
建国后,推行《婚姻法》,婚俗发生很大变化。
乡村中,男女青年经媒人介绍(也有“自谈”的),本人作主,家长基本无意见后,由媒人安排一个时间让男女青年见面,俗称“对象”。或是女青年在亲属的陪同下直接去男家与男青年会面,俗称“相门头”、“看家”。双方无意见,男方家长给女青年“见面钱”,并以衣料、鞋、袜等物相送。此后,男方择一“吉日”,请女方长辈见面,名曰“会亲”(县南则在婚后,择吉日请女方长辈会面,名曰“接亲家”)。至此,男女青年可以自由往来,确立恋爱关系(县南在“看家”之后,举行订婚仪式,称“下小礼”)。逢年过节,男方请未婚妻过节,以衣服和日常用品相送。婚礼前,通过媒人往来说合,商定礼物(包括家具、礼钱、衣服等)和婚期(县南在婚前还要过一次大礼,意同旧俗中的“行聘”)。婚前数日,男女青年去当地政府登记结婚,领取结婚证明,同时,男方请裁缝给女方做衣服,名曰“开剪”。
婚礼日,男方派一人或数人携聘礼,放爆竹,由媒人陪同前往女家迎娶。开始,女家闭门不纳,索要“门封钱”(县北极少),然后,开门接礼,设宴招待。同时,女方也派四至六人送嫁妆到男家,男家设宴招待,并发给喜钱,其中一人将所陪嫁妆的钥匙交给新郎,名曰“交钥匙”,可得重赏。傍晚时分,经爆竹声的再三催促,新娘由送亲者陪同,前往男家。到时,大小爆竹齐鸣,有好事青年堵门不让进(意同旧俗中的“捺性子”),进门后,男方摆酒宴招待送亲之人和贺客。饭后,贺客集于洞房“道好”、“闹房”。县南在“闹房”后,请七个未婚男青年和一个“伴娘”连同新婚夫妻共十人吃“团圆饭”,夫妻饮“交杯酒”,每吃一菜都须“道好”,直至桌上的十菜吃遍,方才散席。此时陪客离开,新郎、新娘不准离新房半步。
城镇中,婚姻程序要简单得多。男女青年经人介绍或自谈,并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认为感情比较融洽,即领取结婚证明,举行婚礼。有的还利用婚假“旅行结婚”,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团体还举办集体婚礼,既热烈,又节俭。
近年来,由于性比例失调及封建残余势力的影响,农村包办婚姻、换亲等现象又时有发生,且整个婚姻过程的花销也愈来愈大,一些父母为娶儿媳弄得债台高筑。
二、丧葬
旧时,富裕人家的丧葬过程有成殓、发丧、做七、点主、出殡等;贫穷人家的丧事样样从简,一般只停柩三日即出殡掩埋。
现在,县人的丧葬比过去要简单。咽气前,由守护在身旁的亲属将事先准备好的“送老衣”给其穿上,抬至堂屋,放于铺上。咽气后,家人在死者手中放一麻杆,称之为“打狗鞭”,并在铺前放一烧纸盆,点燃“长明灯”,然后再四出给亲友报丧,同时家中设灵堂、备酒宴,招待吊唁之人。待亲友到齐,尸体即可入殓,同时“出殡”、“烧铺”。出棺时,由直系亲属中辈份最晚的一个在前打“千秋幡”(县南无),女婿抱纸篓沿途撒纸,儿子在棺前引路(县南扶棺而行),其它人随后。至墓地,长子领棺入坑,将挖坑时的第一锹土放在棺盖上,众人举锹填土,直至成坟。从当日到第三日,每天傍晚由亲属去坟前烧纸,名曰“送火”。以后,逢七便祭,直至七尽(即死后第四十九日)。城镇居民、机关干部、职工死后基本实行“火葬”。近年来,有部分农民死后也实行火葬。
三、生育
妇女生育,俗称“坐月子”。妇女产后,由丈夫携红鸡蛋前往岳母家报喜。产后九日(女孩)或十二日(男孩),亲友前来“送礼”。满月后,娘家接女儿吃“满月饭”。小孩满周岁,亲友再次备礼物前来“抓周”。建国前,溺婴、弃婴现象较为普遍,现在少见。
四、祝寿
旧时,富豪人家自五十岁生辰之日起便开始“做寿”(以后逢九报十便做)。寿日,门前悬灯结彩,鼓乐喧阗,堂上红烛高烧,堂前红毡铺地。拜寿者行跪拜礼,主人陪谢,礼毕,由执事者导引入席,大吃寿酒。
现做寿之俗犹存。每逢长辈虚龄五十九、六十九……的生辰之日,晚辈们携面条(叫做“长寿面”)、糕点、酒等礼物前来祝寿,但形式要简单得多。
五、乔迁
当主人迁居时,亲、邻放爆竹送行,到达新居时,新宅的邻居们又放爆竹迎接,且将方片糕从门前一直铺至门坎上,意为祝愿主人步步高(糕)升,主人备酒款待,现此俗尚存。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