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管理机构
县教育局建县时成立县文教局,设人事、教育、财务、文化四股和教研室,共配员16人,统管全县教育和文化工作。翌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局机构瘫痪。后成立“长丰县文教局革命委员会”,时间不久被撤销,人员下放,仅留2人。全县教育工作由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教卫小组主管。次年春,教卫小组改为教育小组。1970年8月12日,教育小组改为教育局,设政工、教育、后勤组,配员14人。1978年恢复教研室(设小教、中教组,人员继增到10人),将后勤组改为计财股,增设办公室,人员增至23人。1985年局机构内部调整为政工、人秘、教育、计财四股和工会、电化教育馆及电视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人员编制共34人。另有招生办公室、中等教育结构改革办公室、县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属县政府派出机构,均由教育局代管。
区、镇教育组建县时各区成立文教办公室,均配备辅导员、会计和扫盲干部各1人。属教育局派出机构。“文化大革命”中,区、镇教育干部靠边站。1978年成立区、镇教育组,分别配备组长、教育干事、会计各1人。每个乡配教育专职干部2人,在教育局领导下进行工作。
二、学校管理
建县时,县内各完全中学由市、县合管,初中由县委宣传部、文教局管,公办小学由文教局管,民办简易小学由社队管。“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学下放公社管,小学下放生产大队管。1978年,公办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调配工作由县教育局负责。民办教师的任用由生产大队提名,公社推荐,县教育局审查批准,发给任用证书。1985年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县管长丰一中、二中、长丰师范、实验小学、师范附小和县直机关幼儿园;区管完全中学和职业中学;乡管初级中学、农业初中、小学、幼儿园和农民教育。在干部管理上,师范、完中和职业高中学校校长由县委任命;师范、完中、职业高中学校副校长和初中校长,由区提名,教育局考察,报县委宣传部任命;中学其他干部由校长提名,区、乡审查,县教育局任命;区、镇、乡中心小学校长,由区、镇、乡提名,教育局任命;实验小学、师范附小、县直机关幼儿园校(园)长,由教育局任命;小学其他干部均由校长提名,按分级管理的范围报批。在教师管理上,公办教师仍由县教育局管理。区、镇、乡可以在本地区内调配小学教师。民办教师县乡共管,以乡管为主。
三、教育经费
建国后,公办中小学、师范、幼儿园的办学经费,包括人员工资、行政费用和基建维修费用等,均由国家拨款和从县财政经费中开支。社、队办的农业中学和简易小学、幼儿园,实行民办公助。扫盲、业余教育以及其他教育事业国家也给予一部分经费补助。1978年教育经费占全县财政总支出31.2%,1981年增加到44.8%,1985年教育经费为622.1万元,是全县财政总支出的41.2%。为了改善办学条件,1981年起全县开展“三结合”建校和集资办学。五年共筹建校款367.8万元,其中1985年集资110万元,新建改建砖瓦房914间。部分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活动,1981年至1985年纯收入30.812万元,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改善办学条件和集体福利。
1978年至1985年全县教育经费情况表
附表六单位:万元

附:勤工俭学
建县时,全县有不少中小学利用小块校地,种植粮食和蔬菜,培育树苗和花卉等,开展勤工俭学,取得了一些成绩。1970年前后,在左倾错误影响下,一哄而起盲目办起了元钉厂、塑料袋加工厂、油石厂、电线厂、计算尺加工厂、矿腊厂、菌种厂、酱油厂、土化肥厂、三相电铁盒开关厂等50多个工厂、农场。这些工厂、农场,由于超越了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客观条件,有的是昙花一现,有的是半途而废,全县共损失教育经费10多万元。到1976年10月,全县中小学办的工厂幸存者仅三十头中学铁盒开关厂一家。
1979年,县在三十头中学召开勤工俭学现场会,总结过去开展勤工俭学活动的经验教训,提出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开展“十小”活动,达到育人增财的目的。1980年,农村有土地的中小学,有的办起了小农场、小林场、小苗圃,有的开展家禽、家畜的饲养。城镇有条件的学校,创办印刷厂、食品厂等。其中三十头中学校办工厂,13年总产值495535元,获得利润共105000元。用于建校63000元,添置课桌凳和教学设备等30000元,改善教职工生活福利开支6000元。师范附小1980年5月创办印刷厂,从手工操作到机器生产,从白手起家到初具规模,1983年至1985年,总产值达19.7万元,盈利6.2万元,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教职工的生活福利,还安排了12人就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