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中医
民国以来,县内中医店铺先后有100多家,多为医药一体,私人开药店,又坐堂行医。三河镇孙大生药号,创业于清光绪年间,至1921年,店主孙鸿翔,医术高明,待人和气,又请名医坐堂看病,药品做工讲究、真实,周围百里群众多慕名到孙家看病。解放后,孙家参加了联营诊所。1949年前后,三河名中医还有项绪之、高子康,擅小儿科,刘韵松擅针灸科。建国后,中医私人诊所,先后组建为联合诊所,1953年全县有中医联合诊所17个。1955年,有56名中医参加函授学习。1956年,县召开有40多名老中医参加的献方、验方会议,后验方汇编成册。中医张寿泉将保存几十年的全部《黄帝内经》无偿献出。1957年县医院中医部气功室开展门诊。1958年,中医联合诊所纳入公社卫生院。1960年,县对中医人员及中医历史资料进行普查。1980年中医罗守礼发明“77—415型双向捻针机”,获六安地区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县内中医队伍增至202人,其中主治医师3人,医师10人,药剂师1人,医士、药剂士11人。县区镇10家医院、卫生院均设中医科,建有中药房。49家乡卫生院中,42家有中医门诊。个体开业医生均会用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技术治病。
二、西医
县内第一家西医院是1925年国内传教士宋寿甫在三河镇开设的“汉西医院”。宋原在芜湖弋矶山基督教医院从医,他医术高明,在三河声誉很高。1941年春,张一鸣来三河开“一鸣诊所”。张毕业于东南医学院,学识渊博,技术高超,尤擅眼科(1951年调至省和平医院,后为省立医院眼科主任医师)。20年代初,赵静波在三河从西医宋寿甫学医,后在三河镇开设静波诊所至50年代初。后调县医院工作,赵医术高明,享有声望。1945年,西医高桥安在高刘集带徒行医。1949年县内私人西医诊所有44处。1950年后,西医队伍逐渐扩大,医疗技术和器械设备均有大幅度的增长和提高。1973年,西医师左昌甫出国援外,曾赴坦桑尼亚军事学院担任医疗工作。1985年,县医院、三河医院能进行胸、骨、泌尿、肝胆等外科手术。75%的乡卫生院,能进行一般下腹部手术。是年,全县各级西医医疗机构有62个,病床有1037张;职工1544人,有技术人员1341人,其中主治医师29人,医师199人,医士393人,护士104人,其他技术人员616人。
1985年县区镇10所医院、卫生院医疗器械设备统计表
表29—3

三、中西医结合
建国后,贯彻团结中西医的政策,1951年成立卫生工作者协会,中医倪宗伯任副主任委员。1952年,山南区洪桥乡发生白喉流行,疫情迅速蔓延到周围几个乡。宋希权、汪惠群等8名中医,与西医一道,工作1个月,采用土牛膝煎水服,危重病人加用养阴清肺汤,效果良好,为扑灭疫情作出了贡献。1954年,沿湖河一带因水灾蔓延病疫,张寿权、倪宗伯等30多名中医人员,与西医一道,设立灾民医疗站,用中医中药给灾民治病,工作11个月,取得良好成绩。1955年,有中医100人参加县防治白喉的突击任务,占防治人员的30%。中西医合作,中医用土牛膝等中药,治愈病人150人。当年,各地成立21个中西医联合诊所。1959年中西医结合治愈头癣病9747人,其中采用中医中药治愈的8328人。1971年,在全县卫生系统推广中草药的辨识、采集、加工和制剂技术,很多西医吸取中医技术治病,如临床应用针剌麻醉技术等。中西医还合作会诊疑难病症。1972年,为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县派11名西医参加六安地区西医学习中医班。1981年,中医科参加当年成立的医学会。并有中医任学会理事。
四、医疗制度
公费医疗1952年9月,县成立公费医疗预防实施管理委员会。将国家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公费医疗费用列入县财政预算。1953年1月起,凭公费医疗证,正式实行公费治疗办法。后公医经费年年超支,占用了卫生事业经费。1966年4月起,实行按标准由单位自行管理,包干使用。1972年改按系统包干使用公医经费。1973年改为凭就诊证定点就诊,但公医经费仍然年年超支。1977年至1985年,规定公医报销范围和自费药品的品种,按系统管理公医经费。此外,国营和集体企业均实行公费医疗制度。1985年,一些实行劳保医疗的单位,采取按工龄定年公医经费标准,和超额个人负担一部分的办法,以控制公医费用开支,效果较好。
合作医疗1969年,农村办合作医疗。开始由生产队办,后发展到农业社办和社队联办,至1970年,全县551个生产大队普遍办起合作医疗。公社,大队成立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合作医疗经费由社员筹集,每人每年1.50元至2.50元,大队从公益金中补助一部分。社员在当地医疗站看病,只收挂号费,若必须到外地治病,医药费报销一部分或全部。合作医疗本着自力更生、勤俭办医的原则,推广中草药和针灸术治病。后来,由于管理不善,经费开支过大,到1972年,有90个大队合作医疗解体,占16.4%;275个大队改为收费治疗,占49.9%。当年806名“赤脚医生”有114人去职。后经过修改制度,至1976年,实行合作医疗的大队又回升到92.2%。当年8月,县召开合作医疗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代表大会。1980年,合作医疗大都难以维持,先后停歇。到1984年,全县农村合作医疗完全解体。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