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藏有古铜器80多件(另上交30多件)。其它古金属器20多件。古玉石器30多件,古陶器210件,古骨器15件。还有古钱币、雕刻、石刻、字画等。
一、金属器
虢季子白盘西周三大青铜器之一(另两件为毛公鼎、散氏盘,均藏台湾)。长方形,四面各有二兽首衔环,四足为矩形。饰环带纹,中空似盆,长130.2厘米,宽82.7厘米,高41.3厘米,重215.3公斤,铭文8行111字,记述虢季子白,受周宣王命,征伐犭严狁,获胜有功,而受赏赐情事。清道光年间,此盘在陕西省宝鸡县地下掘出后,眉阝县县令徐燮钧见此盘文饰精美,用高价买下运回常州珍藏。后太平军攻入常州时,为护王陈坤书所得。1864年(清同治三年),刘铭传率淮军攻入常州时,发现此盘当马槽用,运回肥西。此后,刘家世代相传。1949年11月,由刘铭传四世孙刘肃曾捐献给国家,1950年春运送北京,今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神兽镜1977年出土于烟墩乡汪拐村。为三国吴铜镜,直径14.6厘米,缘厚0.03厘米,纽高1.1厘米,宽4厘米。镜面微凸,镜背为大纽圆座,纽有穿孔,纽圆顶平,全镜呈绿漆古色,纹饰划为内外两区,外区花纹,缘边为水波纹带,次为铭文带。铭文反铸左旋,刻“太平元年”造。内区饰10个形态各异的神兽。此镜今藏省博物馆。
父丁青铜觚商代晚期盛酒器,通体漆黑光亮,有数枚锈蚀斑痕,形体较粗矮,为喇叭口,圆鼓腹,高圈足,颈饰蕉叶纹,腹饰两副对称兽面纹,竖置两对扉牙,圈足上部饰三道凸弦纹,下部饰两副对称兽面纹,纹饰精细。高圈足内壁铸“虎子”二字族徽和“父丁”二字铭文。高15.2厘米,口径10.8厘米,足径8.1厘米,重525克。1985年出土于上派镇颜湾倪小河南岸。
戈字青铜爵商代晚期饮酒器,尾下部有破洞和修补疤痕,底中心也有一修补疤痕。有一足尖微残断。器为圆筒形腹,饰三道凸弦纹。圜底,长流,短尾。流后侧的口沿置双柱,顶为蘑菇形,饰旋涡纹。三只三棱形尖足微向外撇,置于腹底交界处,弓形金板(提梁)置于腹部,内侧有铸铭“戈”字,通高18.7厘米,流至尾残长14.8厘米,一足高8.2厘米。重635克。1985年与父丁青铜觚出土于同一窖内。
青铜铺钟80年代出土于城西桥乡偶岗村刺墩遗址内,为春秋时期乐器,通体光亮,有数枚锈蚀斑痕。伏兽形扁钮,由八条螭兽成双对峙组成。篆部、舞部和隧部饰蟠虺纹,鼓部两侧各伸出三条弯曲向前平视的三兽首,18只螺旋形小圆枚分三排缀于两边篆间,枚间无地纹,镇部呈梯形,通高26.8厘米,舞部长15.3厘米,宽12.6厘米,于部长18.6厘米,宽14.2厘米,枚高0.5厘米,口沿壁厚1.15厘米,重4.9公斤。口平微内斜,左右两铣部及镇部间有阴刻铭文4行15字,四行首字处有锈蚀斑痕,字细长形,均为反书,辨认不清。
青铜矛为战国时期冷兵器,通体漆黑光亮,锋利,器身占全长3/5,呈柳叶形,中起脊,最宽处在身基部,脊两边有凹槽,骨交呈圆形,口沿为弧形。骨交中空直达矛锋,圆銎内残存木木必,脊上有“门”字形对称图案两组,骨交一面饰“王”字形符号,近骨交口处一面有一环钮孔。矛身长11.8厘米,骨交长7.2厘米,全长18厘米,重142克,1976年出土于严店乡莫岗村一古墓内。
青铜鼎春秋时期炊器,用于煮鱼肉,或作礼器。半球形腹,耳外撇,立于口沿上,蹄形足,足内空。腹上有云纹一周,残缺一耳。出土后修复。通高31.8厘米,口沿直径33.6厘米,残重4.8公斤。1981年出土于金牛乡长庄村土坑墓内。
青铜锛商代削木料工具。呈长方梯形,两面刃,顶端有长方形銎,中空到刃,銎内径3.1×1.9厘米。銎内安装方木柄圆把,銎下端一面中央有孔,固定方木不易脱落。上端厚1.5厘米,近刃处厚0.7厘米。上部宽4.1厘米,刃口宽3.1厘米。全长11厘米,重260克。出土于上派镇庙墩古村落遗址内。
太平天国铜炮长100厘米,外口径13厘米,重150公斤,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造。炮身上部铭文:“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本月吉制,九门御林开朝王宗谒天义陈正铸炮刘造”。下部铭文:“计重叁佰斤吃粉壹斤”。1951年出土于三河镇附近。原收藏者张姓,其祖先恐清政府发觉,埋藏地下。出土共6尊,今存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太平天国铁炮1855年(太平天国乙荣五年,清咸丰五年)铸造。长142.5厘米,外口直径20.6厘米,内口直径7.7厘米,重350公斤。炮身下部有铭文两行,右为“太平圣炮”四字,左为“安徽省造”四字,右把手残缺。1956年出土于三河镇中街,今藏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火炮铅弹丸窖藏1000多公斤,大部为球形,大小不一。大的重100克以上,直径约3厘米;小的重2克,直径0.3厘米;其它多为50~60克。另有少量长条形和棒形弹丸,均为铅质。经县文物所考证为太平军使用的后膛炮弹丸。出土于三河镇中街。今部分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和县文物管理所。
铁锄古称为耨,小型短柄锄,汉代生产工具。斜肩、平刃。呈梯形,銎为长方形,颈部有横棱三道,銎内径4.3×1.6厘米,刃宽9.8厘米,通高11.3厘米,出土于肥光乡巢湖村附近派河河床中的汉代砖井内。县文物管理所收藏。
二、玉石骨器
县文物所收藏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玉、石、骨器40多件,主要有:
石斧长扁圆梯形,两面刃,顶端有使用打击损痕。灰糙石,质坚硬,长25.5厘米,顶端宽6.5厘米,口宽8.5厘米,厚5厘米,重2公斤,磨制工整。1957年出土于高刘镇孔大村。
石钅奔为坚硬黑色细石磨制,通体漆黑光亮,呈扁方梯形,底平面凸,一面刃口,底部刃口不显,长34.3厘米,面宽5厘米,底宽6.2厘米,中部厚处8.2厘米,重2.95公斤,顶端和刃口两角有损痕。1980年出土于上派镇胡湾村古埂岗遗址内。
双孔蚌刀商周时期生产工具,梳形,刃口有使用残损痕迹。高3.9厘米,宽8.7厘米,厚0.5厘米,重33克,中偏上有二圆孔,一面刃,用厚蚌壳磨成,面光洁,为内壳层。1983年4月采集于洪桥乡王老庄大墩古遗址剖面层中。
骨针商代生活用具,用一小骨角制作,近弧形,微弯曲,针头平扁粗,中有穿孔,针尖细,近扁圆形,长8.5厘米,重9克,呈灰黑色。1983年4月采集于山南镇七姑墩古遗址剖面层中。
骨镞春秋时期用于战争和打猎用的冷兵器,米黄色,三棱形,光滑,身长7.4厘米,铤长2厘米,身宽1.4厘米,重8克,系原骨刮削加工而成,制作精细。出土于上派镇庙墩古遗址。
三、陶瓷器
红陶鬲西周时期生活用炊器。夹砂红陶胎,侈口,沿斜折、方唇,圆肩,瘪裆,三圆锥足,足尖略平。颈以下至足饰绳纹,腹饰1道弦纹。口径13.4厘米,腹径15.5厘米,通高14.7厘米。1983年试掘于高店乡城墩古遗址中。
仿铜陶簋古代食器。灰白细泥硬陶,胎薄,仿青铜器制造,施灰陶衣,轮制工整,磨光发亮,为商周时贵族使用器物。敞口,宽平沿,圆唇、鼓腹、高圈足,微外侈,腹部上饰宽栉齿纹一条,其上饰一道凹弦纹。圈足中部饰一周凸棱,圈足根部饰两道凹弦纹。高10.5厘米,口径13.8厘米,底径13.7厘米,底高4.8厘米,通高15.3厘米。出土于上派镇庙墩古遗址中。
陶豆西周时期食器。盆形、敞口、尖唇、沿平斜,浅腹,盘壁弧斜,喇叭形座,高圈足,筒形把,泥质灰陶胎,外施黑衣,有斑剥,轮制工整,高、口径、足径、把径分别为14、14.3、12.6和5.4厘米。出土于董岗乡墩湾村西大墩古遗址中。
执壶北宋茶壶。胎质坚硬,通体饰青釉,釉色青中微泛米黄色,喇叭口,颈呈漏斗状,上粗下细,颈较长,溜肩,圈足内凹,腹微鼓,流口在肩部,流身细长、弯曲,高平口沿。金扳为扁叶式,腹部饰四道弦纹,体型修长,线条柔和、美观,釉色发亮。口径、底径、腹径分别为8.8、6.8和11.1厘米。通高20.2厘米。出土于柿树岗乡柿树岗村古砖室墓中。
鸡首壶东晋时期器物。盘口、短颈,溜肩,鼓腹下收,平底微内凹,肩部前有三角弧形小钮代替流,象征鸡首,后有圆形并双系扁金扳,自肩向上弯曲与盘口沿相接,肩部左右各横置一只桥形系。由口至下腹施满青釉,釉色纯清光亮,腹以下露白瓷胎,轮制,隐现轮转旋纹。底部有5个支钉托烧红色印痕。口径6.1厘米,腹径11.7厘米,底径7.7厘米,通高14厘米。1979年出土于刘河乡范岗村唐代砖室墓中。
四系莲花瓣青瓷壶南北朝时期器物。造型精美,灰白色胎,外施青釉不到底,足上1.5厘米处无釉,釉面光润,露胎处有垂釉。尖圆唇,直口,丰肩上饰二道弦纹。桥形系置于弦纹上,鼓腹,莲花瓣纹饰腹中部,向外突出1厘米,足微外撇,平底稍内凹,口径、腹径、底径、高分别为5.2、11、5.4和9.6厘米。出土于上派镇胡湾村一古砖井中。
以上器物县文物管理所鉴定,复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审定。
四、钱币
县文物管理所藏各种古钱币350多种,14258枚。其中有战国时楚国蚁鼻钱,秦半两,西汉半两,五铢、新莽货泉、大泉五十、南朝刘宋孝建四铢等。
蚁鼻钱俗称“鬼脸钱”,战国时楚国铜币。藏存“”字贝1枚。“”(各六朱)字贝4枚,无文贝1枚,“”字贝多枚。1985年8月26日,新仓乡安河村农民吴成明在水沟中挖出蚁鼻钱9240枚,重24.25公斤,基本完好的有8600枚。大的重3.71克,小的重1.86克。
北宋窖藏铜钱共2972枚,重13.5公斤,出土时间、地点不明。80年代发现于城关供销社废品仓库中,据介绍是一农民卖的。铸造时期为西汉至北宋宣和年间,北宋钱币居多。币种、币值有:半两、五铢、货泉、以及唐、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小平钱,折二、折三钱等共16种,币面书文体有真、行、草、隶、篆、古篆、悬针篆、瘦金体和御书钱等。
上一篇:第四节 古碑刻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