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歌谣
民间歌谣大多有曲调,农民在闲暇、玩灯演唱或田间劳作时清唱。县文化部门于5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组织文化干部搜集、整理出民歌民谣200多首。选录部分如下:
星多
天上星多月不明,地下坑多路不平;
河中鱼多水不清,世间官多不太平。
儿女怨
吃饭一桌小嘴,睡觉一床小腿,
到田上干活,只有两个老鬼。
我要韭菜不要葱
送哥送到大路东,一墒韭菜一墒葱,
刀割韭菜刀刀发,刀切大葱两头空。
我要韭菜不要葱。
旧时三河街“十大舍不得”谣
舍不得三河街花花世界;
舍不得大河的长流水淘米洗菜;
舍不得“中和祥”的焦切玉带;
舍不得“凌宝泰”的雨前茶,水倒茶开;
舍不得“吴恒隆”的虾米干子,香到大门外;
舍不得石头大桥的大鲫鱼摇鳞眨腮;
舍不得小月埂上的拉拉拽拽;
舍不得“天然楼”的油炸烧卖;
舍不得“吴宏兴”家大瓜子一嗑两开;
舍不得“新华春”的炒菜,一喊就来。
扇子底下看情人

唱个山歌试妹心

猜花名

手扶栏杆

附词:手扶拦杆口叹二声罗,妹妹的话儿我牢牢记在心罗,外面鲜花我不采哟。行船跑马我自己要小心罗,干妹妹哎你是我的真心合意人罗。手扶拦杆口叹三声罗,昨晚可是你敲奴家门罗,心想开门来迎接哟,又怕旁人来试奴家心罗,干哥哥哎,下次敲门要通名和姓罗。手扶拦杆口叹四声罗,昨晚是我来呀敲门罗,是我走你门前过哟,听见房中有说话声,干妹妹哎,我忍气吞声转回自家门罗。手扶拦杆口叹五声罗,干哥说话不中听罗,听见香房有言语哟,一拳一脚踢开门罗,干哥哥哎,鸳鸯枕上看得分明罗。手扶拦杆口叹六声罗,干妹妹说话真好听罗,一不是爹娘银钱娶哟。二不是父母配的婚罗,干妹妹,露水夫妻顶的什么真罗。手扶拦杆口叹七声罗,不看鱼情看水情罗,鱼情水情都不看哟,还看当年共枕情罗,干哥哥哎,露水夫妻也顶真罗。手扶栏杆口叹八声罗,得罪干妹妹我赔情罗,今日情哥回家转,说动身来就动身罗,干妹妹哎,从今以后不上你家门罗。手扶栏杆口叹九声罗,你动身来我动身罗,蜻蜓落在蜘蛛网罗,苍蝇掉进面糊盆罗,干哥哥哎,你上天来我驾云罗。手扶拦杆口叹十声罗,得罪干妹妹我赔情罗,你我夫妻共长久,好似鸳鸯永不离分罗,干妹妹哎,一日夫妻百日恩罗。牡丹开花白如霜罗,干哥哥恩情永不忘罗我若忘却哥哥的恩罗有朝一日待怀孕罗干哥哥哎横生倒养见阎王罗九月里来菊花黄呦,干妹妹恩情永不忘罗我若忘却妹妹的恩罗,行船跑马过长江罗,干妹妹哎,翻江落海不得还乡罗。
门歌

十月想郎

《十月想郎》附词:
二月里想我的郎,(浪打)是新春,我奴家坐绣楼孤守一盏灯。奴的郎在外面是否有情人,小奴家在房中实在不放心。三月里想我郎,(浪打)桃花开,小奴家想才郎去上长街。又扯了尺好鞋面,描花绣朵等我郎回来。四月里想我的郎,(浪打)罪难熬,光棍浪子勤在门前跑。有一心与光棍婚姻来配下,怕只怕郎回来用下枪一把。五月里想我的郎,(浪打)是端阳。小奴家捧镜子照照奴脸上。我的郎在家中我又白又胖,自从我郎出外脸皮就发黄。六月里想我郎,(浪打)是夏天,怕只怕郎出外吃会鸦片烟。有三朋和四友烟灯来掌上,吃会了鸦片烟到处人都嫌。七月里想我的郎,(浪打)秋风凉,我的郎出门外没带棉衣裳。人的郎有银钱他也可以制,我的郎无银钱必须回家乡。八月里想我的郎,(浪打)月中明,小奴家在房中昏睡沉沉。在梦中,梦我的郎吃酒又划拳,吃会酒划会拳回家无银钱。九月里想我的郎,(浪打)菊花黄,小奴家捧香盘去进庙堂。老菩萨能保佑夫妻早见面,整猪整羊奴家奉上。十月里想我的郎,(浪打)小阳春,我的郎出门外快有一年整。一年里我的郎没有音和信,我奴家思想起好么好伤心。
二、曲艺
肥西大鼓书是安徽大鼓的一部分,流派源于华山派张、柴二门,道具有:三牙(板子)、冬鼓、鼓箭、鼓架、醒木等。唱书人左手摇板,右手敲鼓,说说唱唱,绘声绘色,时而摹拟动作,表情丰富。说唱讲究韵律板眼,唱腔有外嗓和内嗓之分,外嗓即本嗓,唱法通俗;内嗓又称哑嗓、假嗓,噪声嘶哑。鼓词以“三字赞”、“五句景”、“七字唱”、“十字句”为特点。“卖关”时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曲目以连场本故事为主,也有小段,称书头、书帽。每场三关书,每关一小时左右。曲目有传统书,也有近代英雄、名人故事。1949年后,鼓书艺人登记4次,登记艺人持县文化部门介绍信流动说唱。1953年登记鼓书艺人41人。1984年为60人。较有影响的鼓书艺人有倪志泉、李松山、朱建卿、蒋树人、林业恒、窦常胜等。倪志泉、李松山,三四十年代在三河镇分别以说大鼓书和说评词走红;朱建卿于1958年以说唱革命烈士《颜文斗》书目参加省曲艺会演;窦常胜于1972年以近代故事《酒书记》书目参加省职工业余文艺会演;蒋树人建国后长期坐馆上派、三河两镇,以说唱娴熟,声情并茂而赢得听众。
鼓书曲目主要有:《大明英雄谱》、《安徽十八大侠》、《五英八侠》、《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薛刚反唐》、《十八罗汉传》、《十把穿金扇》、《五岳春秋》、《孙庞斗智》、《封神演义》、《说唐》、《皖北风尘》、《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红岩》等。
国画(萧舒作)

肥西大肢(窦长胜)

三、杂技
民间杂技,俗称马戏、把戏。流入本县的为“洪门”、“朱门”、“福门”三个流派,县内最早出现杂技约在19世纪中叶。“玩把戏”的有班主领班流动演出。1959年春,县选拔民间艺人30多人成立杂技团,派有国家干部任团长,曾在县内及合肥、淮南、安庆等地演出百余场。1961年秋,原招收人员下放农村,杂技团撤销,派进干部回机关工作。1964年至1985年,新仓、丰乐、刘河、花岗、董岗、焦婆、长安等地先后成立十多个民间杂技队、团,演职人员近200人,于省内外流动演出。新仓杂技团常年演出,其它杂技团一般只在农闲或春节期间活动。杂技节目有技巧、气功、武术、软功、魔术等五大类,技巧类有:蹬桌、蹬梯、蹬缸、顶碗、晃板、走钢丝、吊杆、杠杆、上刀山、钻火圈、高空顶技等;气功类有:银枪刺喉、排打、滚玻璃、斩砖劈石等;武术类有:体操、少林拳术、少林缩身法、刀术、棍术等。软功类有:高翻平台、踩气球、滚杯、吞剑、倒喝水等。
四、民间游戏
农家歇闲和劳动间息时进行的一种简易的娱乐活动,多为儿童游戏。玩具就地取材,形式多样,主要有:老鹰抓小鸡、抢羊、卖花狗、打杠球、筛老窝、跳房子、踢毽子、抬轿子、砸跪砖、打角子、打弹子、滚铁环、跳皮筋、跳绳、拔河、挤油渣、掼泥炮、打漂漂球、拍皮球、打弹弓、放风筝、弹火箭、翻跟斗、攀花、走老窝、抵棍、翻石磙、藏猫、打秋千、扳手劲、摔跤、抓小子等。
五、灯会歌舞
县内民间灯会歌舞丰富多彩,闹花灯是节庆日的主要娱乐活动,通常在春节和各种节庆日进行,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尤为热闹。有的为玩狮子或玩龙灯单项活动,多数是几种形式配套表演。玩花灯多为成套的系列活动,有唱灯歌、玩龙灯、玩花船、推车灯、跃马灯、挑花灯、踩高跷、打莲枪、狮子舞、腰鼓舞、兰花舞等。
灯歌花灯舞队中必须有专唱灯歌队。一人唱,众人和,歌词通俗易懂,曲调为民间流传小调,玩灯人有即兴创作,趣味更浓,唱词多是吉祥如意的五句头,也有联词叙事的抒情小段,倘遇对歌,尤显热闹。
玩龙灯农历二月初二玩龙灯为肥西传统习俗。相传“二月二,龙抬头”,农家望春水,望水祭龙王,由此演化为二月二玩龙灯。“龙”由彩色绸布、彩纸、木条、竹片、铅丝、线绳等扎制,龙头饰有角、眉、眼、口、舌和须,口中衔一绣球,名为“含珠”,龙身里点烛,50年代以后,有的改用电池彩灯。普通年景为12节,农历闰年扎13节。每节长约1.3米。每节置一木柄,由一人持舞,表演时,有锣鼓等乐器伴奏。着古装或运动服。男扎头巾,女戴首饰,表演项目有上香、盘天场、盘地场、双龙出水、单龙出水等。上香:龙灯每到一家,主人放一挂鞭炮,焚香点烛,作揖相迎,香案前置桌。放三炷香,三个酒盅、酒盅上放糯米欢团。欢团上盖红布,在锣鼓声中,龙身舞动,龙头鞠躬,主人还礼后,将三炷香逐一让龙闻一下,再插入香炉点燃。盘天场:于开阔地将16张方桌摆叠成宝塔形,“龙”绕桌舞动,玩彩珠人戏引步步登上最高层。直至龙身将桌子全部箍起来为高潮。盘地场:平摆7张方桌,“龙”顺桌缝穿花舞动,双龙出水:舞动时,龙身先腾起不动,龙头龙尾同时从龙身上穿过作鹞子翻身。单龙出水:玩法同双龙出水,只是龙头或龙尾从腾起的龙身下穿过。花岗镇过岗村的“双龙”演技娴熟,1984年获合肥市“庐州灯会”特别奖。演得较好的还有洪店乡的“乌龙”,严店乡的“彩龙”等。
狮舞又称玩狮,有单狮舞和双狮舞,表演分文武两种:文狮表现狮子温驯的性格,武狮则现露它凶猛的神态。道具有狮子、绣球、桌凳、吹打乐器等。狮子由头和身躯两部分组成,采用竹木片、线绳和彩布等扎制,涂彩着色。单狮俗称“叫花狮”,一人敲大鼓、一人耍狮子,沿门玩乐,讨取赏钱。双狮为娱乐性喜庆演出,有舞狮的,打彩球的,敲锣鼓的,挑彩灯的,一般为10多人的表演队,狮舞日夜均能表演,节目有祭神、摆五子、铁拐李、钓金钩、上香、摆字、大小盘场、老龙褪骨、麒麟送子、撒茶叶米等。祭神:为建国前的一种迷信习俗,于村东设香案,敬置狮皮,供上鲤鱼、公鸡等祭品,举行“白虎神”祭典。鼓乐鞭炮齐鸣,狮子行拜,拜东、拜西、拜天、拜地。拜毕,玩狮人上桌子,桌上倒放一木凳,凳上摆糕点或礼钱,狮子将糕点、礼品“吃”下肚,再把木凳翻过来,狮头朝下,玩“蜻蜓沾水”。狮子仰身向上,玩“蛤蟆晒肚”。狮子直立木凳上,耍“朝天一炷香”。继而狮子作休息状,然后跳下桌子,在地上打个滚,表演“旋桌角”。摆五子:桌上摆五个酒盅,盅里放鸡蛋,再放上五样糕点和若干香烟。狮子在锣鼓声中从左边开始作穿花动作,将“五子”吃下,最后回吐一样,叫作“还一子”。铁拐李:倒立一条木凳。凳腿上放4筒饼子糕点,中间放一碗水,碗上放一根木尺和一把剪子,狮子先“吃”饼子,后“吃”尺和剪子,再将一碗白水变为红水(玩狮人先备红颜料)。钓金钩:登门演出时,主人悬挂礼钱或糕点。引狮子衔取,如是礼钱,有人还故意煽、逗取乐。上香:主人放鞭炮,将狮子迎到家门口,拉个“狮子门”,乐器伴奏,主人于门前设香案摆果品礼钱,让狮子“进餐”后行礼鞠躬,倒退离去。摆字:取一竹簸,放一层米。狮子在米上用火柴棒或香摆成字,然后再把字拆掉。老龙褪骨:用32条木凳叠成宝塔形,塔顶上点蜡烛,狮子从下玩到上,再玩下来,并一层层地把木凳拆去。大小盘场:大盘场有32张大方桌摆成宝塔状,狮子从地面玩起,一直玩到顶端再玩下来。小盘场,只用一张大方桌上下玩。麒麟送子:玩狮人预知某户求子心切,就在狮背上驮一男孩,后小孩到卧房床上打滚,某户热烈迎送并有礼钱相赠。撒茶叶米:狮子玩到门口,家主用升子(量米器)装一些茶叶和米,狮子张口,主人撒米“喂狮子”,喂毕,主人把升子扣在头上,狮子将升子叼起来绕场一周后奉还主人,主人鞠躬还礼。玩狮,时有穿插“说好”。说好时,舞乐俱停,道好人领说“好词”,众人齐声和“好”。玩狮时有四忌:忌漏户,忌回头玩,忌在某户门前玩时中途调换扮演者,忌“白虎伸爪”(扮狮人从狮口伸手取东西)。狮舞的伴乐有“狮子锣”、“龙灯鼓”,打击乐曲牌为“长槌”、“八哥洗澡”、“春富贵”等。北张乡灯张村的“双狮”(武狮),1984年获合肥市庐州灯会优秀奖;烧脉乡潘家湾的“麻狮”(文狮)亦较有名。
闹花船又名“旱地行舟”,道具有花船、浆、篙、挑灯和吹打乐器等。花船用竹片、线绳等扎成框架,船中心为花轿式,容一玩船人。船身饰彩纸或绸布,挂上彩花、绣球,后来发展用小彩灯作点缀,船头装大彩灯。主演4人,一“灯芯子”为主角居船中,由女青年扮演。一对划船的“老夫妻”持桨伴船两侧,作撑船划船动作。一丑角,时作诙谐逗趣戏语。还有伴舞的花挑随船行,儿童组成的花篮队唱歌助兴。擅演闹花船的有高刘、丰乐、刘河等乡镇。高刘镇于1984年获合肥市“庐州灯会”二等奖。
车上轿道具为竹木条扎独轮小车,车上放一顶轿子,表演三国时关羽护送皇嫂出关故事,表演人员二男二女,男扮关公、车夫,女扮皇嫂、女佣。表演时,皇嫂作坐轿状,女佣扶轿,由锣鼓伴奏,两女演员唱灯歌小调,车夫穿插说些玩笑话逗趣,关羽则威风凛凛,一身正气。滨湖、刘河一带擅演车上轿,刘河乡1984年获“庐州灯会”优秀奖。
五马破曹又名跃马灯,取材于三国蜀五虎将破曹(操)营的故事。马首马尾用细竹、丝绳扎制,饰彩纸或彩绸,五人五马,人居其中,跃马扬鞭,奔驰穿花,锣鼓伴奏,民歌唱和,此歌舞流行于丰乐区和三河镇等地。
河蚌舞道具为蚌壳、小船、鱼鹰和鱼网。蚌壳、小船、鱼鹰等用竹条扎成。外用绸布或彩纸装饰,鱼鹰眼上装小彩灯,蚌壳边饰小彩灯,鱼网用纱带编成、表演4人,扮渔翁、渔婆、蚌姑和鱼鹰。表演时,渔翁、渔婆划桨、操舵、撒网,蚌姑舞蚌壳作张合状,鱼鹰演员作觅食态,结局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也反映渔家勤劳欢快的生活场面。此舞流行于县内沿河湖地区。三河镇的蚌舞,1954年获县会演一等奖。1984年,又获“庐州灯会”二等奖。
踩高跷两根一米多长的木棍,钉上小横板搭脚,演员身着彩装,把木棍绑在腿上,表演各种动作,技术难度较大。此舞一般随从花船舞队增彩添趣。
兰花以唱为主,有3人表演,两人饰花旦站立两边,称“兰花老妹”,一般由男角反串。中间一男子称“鞑子哥”,丑扮,锣鼓声中,三人边唱边舞边逗趣,唱词多为古诗、猜谜和奉承吉利歌语,或调情戏语。
犟驴道具驴由竹条丝绳扎制,饰以彩纸,演员2人,一老汉一少妇,老汉为驴主,以赶脚驴为生,少妇租骑毛驴。表演时,少妇骑驴上,老汉随后作赶驴状,锣鼓伴舞。老少逗趣,尤以表现驴子犟性为特点,赶驴人牵抽推搡,驴背人仰俯歪跌,配合默契,妙趣横生。
花担又名花挑子,演员4~10人,彩装。每人挑两只竹扎纸糊的彩花篮,锣鼓伴奏,歌舞应和,花担多为配合花船成舞队。
门歌建国前,民间艺人身背锣鼓,挨户演唱,求人施舍。内容为古书古戏或即兴编唱的奉承吉利词,曲调为传统门歌调,50年代以后发展为舞台表演节目,为群众所喜爱。
打莲花又名莲花闹。道具为系着红须、中穿铜钱、长约1米的竹杆,多为集体表演。伴“八段景”曲调,莲枪敲击臂腰腿足等处,节奏入乐,清脆悦耳。
良玩又名响社,即民间小乐队,10人左右,乐器有锣鼓、唢呐、笛子等。除节日玩灯配合歌舞队伴奏外,平时还被邀请为民间办红白喜事演奏。主要曲牌有《春富贵》、《八哥洗澡》、《抱八仙》、《大开门》、《抢妆台》等。三河镇和馆驿乡的良玩较有名气。
六、民间传说
刘六麻子打台湾刘铭传排行老六,脸上有麻子,人称刘六麻子,清代首任台湾巡抚。光绪年间,法国侵略军侵占台湾,刘铭传赶走侵略者,流传一段有趣的故事。一日夜间,大雾弥漫,法军看到前方海面无数灯火,顺风而来,慌忙炮击目标,雨点似炮弹,击不灭灯火,炮弹打光了,方知中计,只见飘近的全是尿壶里装煤油点燃的灯。这时刘铭传已率军从侧面包围并消灭岛上的侵略军,收复了台湾。传说,肥西民间元宵闹花灯,有水上放漂灯游戏,就是由来于刘六麻子打台湾的故事。
巢湖白鱼的传说丰乐河上游有个白鱼墩,象座土坟,有说是白鱼祖先的坟墓。每年梅雨季节,无数条白鱼逆游至白鱼墩,可是顺游回头的时候,白鱼的眼都变红了。传说很久以前,在梅雨季节,老白鱼带着子孙们逆游戏水取乐,被人用网捕了许多小白鱼。后来,出现一位乞讨的白发老翁,劝人们不要伤生,要求把小白鱼放回河里去。人们说他是疯子,谁也不理会他。老翁从一户人家讨吃了一碗绿豆饭后就不见了。不一会有人捕到一条百来斤重的大白鱼,剖开来见肚子里有绿豆饭,忽然想起了那位乞讨的白发老翁,才明白它是个白鱼精。捕鱼的人不敢吃它,把它恭恭敬敬地葬立一座坟垒,就是现在的白鱼墩。因此,每年老白鱼丧生的日子,小白鱼总是成群结队游向白鱼墩祭祖,它们一个个把眼都哭红了,每当人们捕到红眼睛的白鱼,总是说,这白鱼上过坟了。
巢湖骂婆鱼的传说骂婆鱼,学名针鱼。民间称它骂婆鱼。传说很久以前,巢湖边上住着婆媳俩,媳妇曾给出征的公公和丈夫发过誓,若不孝顺婆婆就变成鱼。一年又一年,公公和丈夫没回来,媳妇从怠慢到虐待婆婆,婆婆忍受着,见人还夸媳妇贤慧。一天亲家母来了,媳妇骂顺了嘴,对婆婆出口就是“老鬼”、“老不死”的乱骂,亲家母实在看不下去,一气之下,用一根大针戳女儿的嘴,不想这一戳,针怎么也拔不出来。骂婆女成了哑巴,羞愧之下,跳进巢湖变成了鱼。从那以后,湖里出现嘴上长针的鱼,人们就叫它骂婆鱼。
孤山钥匙传说巢湖孤山有个山门,打开它,里面有拿不完的金银财宝。还有一盅金绿豆,放一颗在米缸里,米就吃不完;丢一颗进钱袋,钱就用不完。可是湖边上的人们找不到开山门的钥匙。一天夜里,山神给离孤山最近的一个村子的村民托梦;村头半片石磙就是开山的钥匙,要大家一齐去打开山门。天明时,村民齐集村头,可是,那半个石磙,却突然不见了。
原来,村里一个贪心的人,想独吞山里财宝,趁天未明,一个人悄悄搬走石磙,驾船到孤山,打开了山门。可是那人被山门里的金狗咬了一口,匆忙逃走,慌乱中抓了一根稻草。那人出了山门,发现稻草变成金条,可只够治疗那个伤口,到头来一文未落,只落得个可耻伤疤。从此,山门关上了,那个开山的钥匙——半片石磙也被锁在山门里,再也找不到啦!
下一篇:第三节 戏剧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