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干部下放
1961年至1964年期间,机关进行整编精减人员,对1958年后参加工作的干部400多人,全部精减下放农村,每人发给原月工资额的2至3个月工资,以及一部分生产、生活方面的用品;住房有困难的解决一部分木材计划。1970年,全县动员930名干部下放农村,每人发生产金 100元,0.3立方木材和床、桌、木椅等三件家俱,当时称“小三件”。工资福利不变。这批干部在机关工作秩序恢复的过程中,逐步收回安排了工作。
二、职工下放
为贯彻中央“大办农业”的方针,全县于1961~1964年期间,先后下放2300多名职工参加农业生产。下放时每人发给两至三个月的生活费及部分用具。1965年后,对下放人员中的老弱残者,按国务院(65)国内字224号文件规定,先后3次批准474人享受原在职时的月工资40%的救济金,报销三分之二的医药费,直至病故为止。1970年前后,又以“支援农业”名义下放职工620人,保留工资待遇,户口不迁,后随着工厂、企业的生产和工作秩序恢复,全部回原单位工作。
三、居民下放
在60年代初期,为了减少城镇商品粮人口并为农业增加劳动力,全县动员居民和职工家属9000多人下放农村。下放时每人发给生产、生活补助费150元,每户给少量建房木材计划,接收地区给予适当帮助。据1962年统计,各社、队为下放居民解决住房1426间,稻草27万斤,木材460根,使他们能安居从事农业劳动。1969年前后,全县动员居民3150人下放农村,发给一定的生活补助金和建房木材计划。1976年以后,对一部分老弱残人员,城镇有依靠的逐步恢复其城镇户口,对留在农村的人员中困难户则给予适当的照顾和救济。
四、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65年前的下放人员中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260人。其中上海市高中学生张韧随母于1962年下放在本县袁店公社务农,《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曾发表文章报导了她的事迹,成为全国闻名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典型之一。1971年,张韧被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
1968年10月,县革命委员会动员1966年至1968年的三届高、初中毕业生749人全部下放农村。其中上派、三河、丰乐、山南4个标准集镇的学生659人。肥西中学的首批学生下放时,县革委会举行了欢送大会,有接收任务的公社和大队派员来接。此后,历年的高、初中毕业生一般都下放至农村,并规定劳动锻炼不满两年的不得招工、招生、参军。1968年12月,县成立城镇人员上山下乡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办理手续和负责管理教育,1969年5月,改为县革委会“五·七”办公室。各区、社陆续配备了专职“五·七”干部,每年冬季都组织干部开展上山下乡检查慰问活动,进行逐队逐户逐人访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973年统计:全县先后下放、安置本县和外地知识青年7022人。1974年至1978年又下放和安置了合肥及本县知识青年5783人。10年总计12805人,其中上海市1788人,淮南市1700人,合肥市4841人,本县4476人。
1974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实行“四照顾”政策,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下放:严重病残不能参加农业生产的;独生子女,包括公认的独养子女;多子女父母身边只有一个子女的;中国籍的外国人子女,包括父或母一方是中国籍的外国人子女。对于已下放人员中符合“四照顾”条件者,有计划地招工或收回城镇。
为解决知识青年的住房和生活问题,县拨出专项经费和建房材料。1968年至1972年每人发给250元,木材0.3立方米;1973年后增至500元。至1981年,国家共拨给本县下放知识青年专项经费460万元,木材近4800立方米。下放初期,供给口粮和发给生产、生活用品,治病可以报销医药费。
1977年统计,在下放知识青年中有219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2715人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695人参加了各级领导班子,868人担任其他各项社会工作。为表彰先进,1969年至1977年先后召开了5次全县上山下乡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会,表彰先进典型2000多人。
下放知识青年劳动两年后,通过参军、招工、招干、招生等,大多数逐步回城工作或学习。据1970年至1973年统计,先后有3779人回城工作,1974年至1978年有4324名招工回城就业,合计有8103名知识青年离开了农村。另被选拔为国家干部的有百余人。由原下放动员城市直接招收回城的有3670名。除因病、因故死亡6人外,下余300多名在农村结婚成家的知识青年,也于1980年以大集体名额招工,就地安排在供销、粮食、工商、基建等系统工作,便于他们照顾家庭。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