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2年,县人民政府成立劳动就业登记处,从民政科、公安局、文教科、县总工会抽人会同办公,对全县集镇闲散劳力和无固定生活来源的贫民进行全面登记。经过调查登记,有无业和失业人员1450人,其中失业工人150人,知识分子450人,旧政权失业人员90人,城镇贫民424人,残老孤儿256人,游民、乞丐等80人。对有工作能力的450人,逐步介绍到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和参加扫盲工作;给予一定的生活费补助、安排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280人;对有一技之长的给予资金支持、组织生产自救的350人;收养残老孤儿50人;临时给予生活救济和逐步解决生活出路的320人。是年,还从农村吸收580名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分配到基层供销社、小学校工作,其中有一部分原是民办转公办的教师。1953年,为适应粮食统购统销工作的需要,从集镇、乡村新招收300多人充实一些基层单位。1955和1956两年又从农村、手工业和私营商业以及集镇无业人员中吸收2570人,分别介绍到各企、事业系统就业(主要是充实商业、水利等系统)。1958年,在“大办工业”、“大炼钢铁”运动中,全县从农村、集镇招收5000余人,分配到工厂、企、事业单位工作。据1958年底统计,全县职工总数有14159人,比1949年的1070人增长13倍多。从1961年至1964年的4年期间,贯彻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和“大办农业”的方针,撤并了一部分工厂,职工人数随之减少。1965年底,全县职工总数为7402人,较1958年下降47%,劳动就业一度出现困难局面。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65年至1966年又逐步从社会上和农村招收合同工近2000人分配到工厂、企业工作,其中有亦工亦农性质的660人。60年代末期,“文化大革命”高潮中,停止招收人员。1970年,各工厂和企、事业逐步恢复和发展,需要增添职工。是年6月开始招收新工人,并成立招工办公室。重点招收下放农村劳动两年的知识青年,也招收一部分留城知识青年和农村知识青年。此后,逐年都有招工。至1981年,全县计招收新职工11680名,其中下放知识青年6417人,留城知青308人,农村青年1931人,其余为部队退伍军人和社会闲散劳力。1983至1985年,全民单位通过文化考试,从集镇招收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知识青年800人为合同制工人。1985年底,全县计有全民职工16516人(含国家干部)。
根据1980年8月全国劳动就业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1981年成立县劳动服务公司,编制15人,配专职党支部书记和正、副经理等人员。公司建立后,积极协助县粮食、供电、城建、水利等局和经委、供销社以及城关、三河两镇、山南区建立9个下属劳动服务公司,广泛开拓就业基地。至1985年,共兴办集体企业159个,安置待业人员6749人次。由于劳动服务企业的发展,使全县每年新增长的待业人员中有97.6%得到妥善安置,改变了过去由全民企业统包统配的单一的就业结构。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