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追恤
对在各个时期为革命牺牲、病故、失踪的人员,从1950年~1985年,共分四个阶段查对核实,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共有277人。对其中有直系亲属的246名烈士家属,发放了一次性的抚恤粮款。共发抚恤粮3.44吨,抚恤金82770元。
对革命残废军人,在评定等级之后,根据规定,按年度发给抚恤金。1950年至1985年,对革命残废军人的等级,进行了4次评定、核实和换证。
历次对革命残废军人等级评定、核实情况表
表24—2

对革命残废军人的抚恤标准,国家曾作7次调整,逐步提高标准,改善了在职、在乡的革命残废军人的生活。1953年,抚恤 88人,抚恤金9767.9元,人均110.99元;1979年,抚恤345人,抚恤金53443元,人均154.9元;1985年,抚恤404人,抚恤金65400元,人均161.88元。至1985年,全县共抚恤10746人,抚恤金924976.29元。
二、群众优待
代耕解放初期,采用工票、包工、派工办法,不计报酬。1953年5月,改由互助组签订合同,包耕包产,由互助组确定专人代耕。这一办法一直实行到1956年。1950年至1956年,全县共有13602户,42580人,享受代耕土地74492亩,占优抚对象总户数的30%。
优待劳动日以优待对象所在地的农业社或人民公社,平均每人每年所得劳动日为标准,除去优待对象本人经民主评议应做的劳动日,不足部分补齐。自1956年至1979年,全县对61904户(次)烈军属等优待对象,共优待劳动日2464931个,占全县烈军属优待总数的21.1%。
优待现金1984年以前,由村统筹资金。1984年后,每年由乡统一评定,统一负责,统一筹款,统一兑现。每年春季,经群众民主评议,评出优待对象,评定优待金额。并做到“保证烈属,优待军属,适当照顾其他优待对象”。
1981—1985年发放优待金统计表
表24—3

三、国家补助
定期定量补助对烈军属优抚对象中,经过群众优待,生活上仍有困难的,国家每年发给定期定量补助金,补助金额不断提高。1955年,农村每户每月补助2至4元;城镇每户每月补助3至7元。1979年,农村每人每月补助6至10元;城镇每人每月补助10至15元。
1955—1985年发放定期定量补助金统计表
表24—4

临时补助对烈军属的优抚对象中,生活上突然发生困难,随时给以金额不等的必要救济。对临时困难户的救济,1957年临时救济18563人,救济款86714.73元。1968年临时救济1396人,救济金额26001.49元。1978年临时救济增到18988人次,金额94950元。自1955至1985年,临时救济共有313741人次,救济金额2002750.11元。
四、节日慰问
每年春节和“八·一”建军节,县组织慰问团或慰问组,区、乡(镇)成立慰问组织,各级党政领导都亲自参加,向烈军属及当地驻军进行慰问。1950~1960年,节日期间参加慰问和联欢活动的干部、群众共有203876人,慰问烈军属等优抚对象42854户、140092人。写给部队、烈军属、残复退伍军人的慰问信、贺年片等,共计有139757件。1959年春节,全县有265处,举行了座谈、联欢会、剧团慰问演出、放电影等。1950~1960的10年中,全县干群在两个节日期间,捐献肉、鱼、盐、糖、鸡蛋等,共有91989公斤,大米10.4吨,现金16330元。1985年春节期间,副县长丁常仓率领慰问组,特地向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两山前线的肥西籍军人家属170户逐户慰问,并给每户送去春节慰问金30元。县民政局每年春节约拨发3万元优抚款,帮助烈军属和复退军人过好春节。1985年7月,县政府购买毛巾、背心、饼干、烟、酒、糕点等慰问品,重约3吨,价值15000元,专车送往合肥,转送前线,以慰问对越自卫还击战前线肥西籍军人。
五、烈属养老院
1959年9月,县民政科在馆驿乡凉亭大队束河嘴,建立县烈属养老院,占地6亩,砖瓦结构房屋29间。配院长、行管人员共5人。1961年1月,接收生活不能自理的孤、老、病、残的烈属34人。1963年有8位老人由旁系亲属领回赡养,尚有26人。他们的生活费用、衣、被、鞋、袜、蚊帐等一切用品,及医疗、丧葬费用,均由国家供给。初办时,每人每月生活费15.5元,1980年增至30元,1981年又调为45元。老人们衣暖饭足,生活舒适。到1984年,大部分老人相继去世,只有2人健在,后因治理派河,院房拆除,2位老人安置到“继续革命小厂”。
下一篇:第三节 安置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