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历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县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49年12月10日在上派镇(以下历次会议皆同)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200多人。会议着重讨论全面开展反匪反霸和减租减息运动,并布置生产救灾工作。
县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0年11月11日至14日召开,出席会议的各界代表249人。会议总结了生产救灾工作,讨论如何进一步团结各界人民建立强固的统一战线,以便顺利完成土地改革任务。会议期间,建立了土改委员会,人民法庭委员会,各界人民代表委员会。
县第三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1年3月10日至12日召开,到会代表287人。会议听取何真理县长作的《土改总结与今后方针任务的报告》,并进行评选、表彰模范工作。会议作出《关于开展爱国生产运动的决议》。
县第四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1年6月下旬召开,到会代表310人。会议通过了《肥西县第四次各界人民代表决议案》,同时选举肥西县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会11人组成,主任何真理,副主任徐燮卿。
县第五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1年11月29日至31日召开,到会代表275人。代县长伯启明作《195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共肥西县委书记何真理作了《今冬明春工作任务的报告》;选举19名委员,组成本届会议的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县第六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2年10月 23日召开,到会代表325人。田方副县长作《关于1952年政府工作报告》;县委书记何真理作了《关于今冬明春工作任务的几点意见》的讲话。会议通过了《对三秋工作的决议》、《关于今冬明春工作任务的决议》和《关于县常务委员会联系代表制度与办法的决议》。
县第七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3年3月7日至10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82人。县长李兴作《关于1953年工作任务的报告》;会议通过《关于1953年工作的十项决议》;改选了常务委员会,选出27名常务委员。
县第八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3年7月29日至31日召开,到会代表363人。李兴县长作《关于1953年上半年政府工作及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提案整理委员会主任陈宜鼐作了提案解答。
县第九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3年11月23日至28日召开,到会代表322人。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国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布置秋征、收购、冬修三大任务;县委书记何真理作《关于国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传达报告》;县长李兴作《关于一年来的政府工作总结及冬季工作三大任务》的报告;副县长曹云文作提案解答。
二、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7月 29日至30日在上派镇(以下历次会议皆同)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63人。会议通过李兴县长《政府工作报告》;作出《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决议》和《下半年几项主要工作的决议》;选举出席安徽省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代表8人。1955年6月28日至30日召开一届二次人民代表大会,按照宪法规定选举县第一届人民委员会委员17名。选举李兴为县长,张化为副县长。同时选举了县人民法院院长。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1957年2月22日至24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20人。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通过《关于1957年几项工作的决议》;选举第二届人民委员会委员 21名;选举徐永让为县长,张化、孙效功、王梓民为副县长。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1958年4月28日至30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28人。会议听取、审议并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法院工作报告》、《县财政预决算报告》、《基层选举工作报告》,并作出《1958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决议》。选举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委员23名;选举徐永让为县长,张化、孙效功、王梓民、吴诲功为副县长;并选举出席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8人。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1962年5月15日至18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40人,列席代表23人。会议听取并审查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基层选举工作报告》和法院工作报告。选举第四届人民委员会委员25名;选举徐永让为县长,张化、孙效功、王梓民、吴诲功为副县长。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1963年9月3日至5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50人。听取和审议通过了《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和《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选举第五届人民委员会委员23名;选举徐永让为县长,张化、孙效功、王梓民、吴诲功为副县长。并选举出席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1965年12月28日至30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30人,列席代表23人。会议听取和审查通过《县人民委员会工作报告》、《1965年财政决算和1966年财政预算报告》、《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选举第六届人民委员会委员20名;选举李多才为县长,张化、孙效功、王梓民、吴诲功为副县长。
1968年8月14日,县革命委员会召开万人成立大会。会上宣布由33名委员组成县革命委员会,其中常委委员11名;王润成为主任,谢庆林、黄厚英为副主任。会后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讨论“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有关事项(此次会议,后作为七届会议)。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1981年10月7日至13日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430名。会上听取和审议通过了《县革命委员会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报告》,县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实行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选举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9名;选举李尚德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诲功、李春芳、王道隆为副主任。选举张文题为县长,徐自力、解正连、汤茂林、洪钧、李宗应、胡志道为副县长;并选举了县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1984年1月18日至21日召开,出席会议代表400名,列席会议的县直机关各部门负责人42名,县政协二届委员102人。会议听取和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县人民法院工作报告。选举县人大常委12名;选举张文题为县人大主任,张德平、李大明、任守兴、张明良、吴万才为副主任;选举胡庆长为县长,徐自力、朱守荣、胡蓉勉、丁常仓为副县长,汤茂林、胡志道为顾问。同时选举了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三、县人大常委会
县第一届至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未设立常务委员会。其日常工作由县人民委员会代理。第七届政府为县革命委员会,是实行党政一元化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度中断。
1981年10月,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设立了肥西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为县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第八届人大常委会虽选出正、副主任4名和委员9名,实际上只有1名副主任驻会,下设办公室,配有3名专职干部负责办理日常公务。从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1984年2月18日)起,常委会内设:法制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科学教育委员会、村镇建设委员会。各个委员会的正、副主任均分别有一名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驻会常务委员担任。至1985年,增设了行管科、人秘科(兼代表联络)。工作人员由3名增至12名。
县人大常委会的主要活动有:
建立与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县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建立起,陆续建立了常委会议事规则;县政府需要提请人大常委会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监督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暂行办法;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办法;加强同县人大代表联系的暂行办法;办理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批评意见和建议的暂行办法;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加强工作联系的暂行办法等。并通过各种形式履行法律赋予的职权。
按期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常委会每两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八、九两届共召开30次常委会议,听取和审议各项工作报告59个,作出决定和决议的28个。其主要内容有:财政收支调整(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公民普及法律教育,如宪法、经济合同法、计量法、渔业法、森林法、食品卫生法管理办法、税收征管条例、计划生育条例以及城镇建设用地法规等贯彻执行情况。还有工商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科技改革条例、编纂肥西县志、建设三河大桥、合安公路拓宽改道、治理派河、上派和三河两镇总体规划、小城镇建设、乡村公路建设、商品粮基地建设、普及初等教育、专业户、个体户发展及保护其合法权益等。
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八届人大常委会计任命县人大办公室副主任1人,县政府正局干部3人,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副院长及审判员、检察员44人。免职2人,其中政府、法院各1人。九届人大常委会计任命人大内设机构委、办正、副职干部23人,政府正局职干部41人,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副院长及审判员、检察员45人。免职8人,其中政府1人,法院、检察院7人。并接受辞职11人,其中人大副主任2人,委员7人,县长、副县长各1人。
开展视察和调查工作视察和调查主要是围绕常委会的议题进行,也有的是根据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九届人大常委会共进行视察和调查30次,其内容有:农村商品生产、调整生产结构、财政、税收、物价、工商企业和供销社体制改革、中小学(含私立)幼儿园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医疗卫生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派河阻障、灾区群众生活、生产、农民负担问题等。
办理代表的议案、提案县八届人大会议代表提的议案共492件,九届会议代表提案256件,批评意见和建议193件,两届提案分别由县人民政府、县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负责承办。办理提案的基本程序是:每次会议所收的提案(议案)先由大会提案审查委员会审查立案,并向大会作提案审查情况和处理意见的报告。会后,由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逐案登记后,召开交办会,转县政府办理,并经常进行检查督促和催办,除一些重大或限于某个特殊情况外,多数在三个月内办结,每一提案的办理结果,均由承办单位向代表作出书面答复,同时报告县人大常委会,在下次召开大会时,人大常委会即向大会报告上一次会议的提案办理情况。
附:重要提案选例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号提案,要求建筑三河大桥。提案人:三河镇全体人民代表。
理由:三河镇是肥西、舒城、庐江三县交界的古老重镇,但历来因一河之隔,使南北交通和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长期依靠摆渡过河,乘客拥挤,容易发生翻船事故,因此,要求拨款建桥,解决这一重大问题。
此案,经过县政府多次研究,成立三河大桥建筑工程指挥部,经多方筹齐资金,于1982年初动工,1984年建成。
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号提案,要求兴建中塘郢大桥。提案人:高刘区全体人民代表。
理由:自淠河修通后,县城上派河与高刘区的陆路交通受阻,两地运输要绕道40公里,致使高刘区工业产品运不进,农产品运不出,连调派干部也不大愿意去。对本区建设和发展影响很大,故要求在北分路口中塘郢处建一大桥,以解决运输上的困难。
此案经提请县政府领导人进行研究,认为提的正确,决定实施。经过筹备,于1982年动工,1983年建成。
历任县人大常务委员会正、副主任名录
表20—1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政府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