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初期,财政支出很少,除筹集粮草供应军需外,对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实行供给制。经费支出先领后报,按实结算。县财政年度支出由1950年的18.6万元,到1985年上升到2013.1万元,增长107倍多。36年累计支出24445.2万元,平均每年支出679万元,递增率14.3%,增长幅度超过财政收入递增水平,因而财政收入不敷支出,靠上级补助维持收支平衡。36年上级补助累计5865.7万元,每年平均1626.9万元,占财政总收入22.76%,占总支出的23.96%。
财政累计支出中,经济建设类支出4348.8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7.79%,主要用于农业和工业。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及水电气象等)支出3487.5万元,占这类支出的80.2%,同时在预算外资金中还安排支农支出173.5万元,为农业发展起了一定作用。长期以来每年为农业支出都超过百万元,1979年抗旱支出达313.8万元,占当年农业支出71%。对于工业支出,除预算外支出249.5万元,预算内直接投资739.8万元。1958年建化肥厂,县和省石化厅共同投资255万元。1979年建织布厂,基本建设投资改由银行贷款,从实现的利润归还。先从银行贷款120万元,财政给予低息贷款78.5万元。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类,累计支出10654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43.58%,平均每年支出295.9万元。其中:教育支出达8074.7万元,占这类支出的75.79%;卫生支出1289.6万元,占12.1%;公费医疗支出509.9万元,占4.79%;文化与科学支出779.8万元,占7.32%。这类支出,随着事业的发展和财力状况是逐年增加的,1950年支出只有7万元,1953年就增加到84.3万元,增长近11倍。“一·五”时期平均每年支出98.8万元,到“六·五”时期,平均每年支出741.3万元,较“一·五”时期年均增长7.6倍,1985年达到875.9万元,比“一·五”时期年平均增长7.86倍,比“六·五”时期前四年年均增长18.16%。
社会救济优抚类,累计支出3359万元,平均每年93.3万元,占财政总支出13.74%。这类支出包括社会救济福利费、抚恤费、离退休费(指民政部门接收离退休人员经费),自然灾害救济费,知青就业安置费等。
行政管理费,累计支出4786.1万元,每年平均132.9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9.58%,居第二位。从1953年支出61.6万元,到1985年增加到344.7万元,增长4.6倍。此项费用按用途划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部份,人员经费包括工资、补助工资和职工福利费三项。公用经费则包括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会议费、取暖费、租赁费、报刊费、车船油料及修理费、设备购置费、培训费、业务费及其他公用经费。
其他支出类,累计支出297.3万元,占财政总支出5.31%,是上述各类最少的一项,每年平均支出36万元。这类支出包括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费、少数民族补助费、人民防空经费、地方外事费、兵役征集费、看守所与拘留所经费、流窜犯收容费以及其他杂项支出。
肥西县历年财政支出统计表
表16—4单位: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