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乡镇工业
1985年,全县共有乡镇工业企业906个(含村办567个)。年总产值5547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当年价为5986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5.36%;纳税135万元;利润443万元。上派镇办工业企业28个,年总产值337.74万元,纳税21.6万元,利润9.2万元。三河镇办工业26个,年产总值390.92万元,纳税14万元,利润11万元。
各行业概况:
建材业砖瓦:建国初期以土窑烧制砖瓦,手工制坯。上派镇窑厂和廿埠村窑厂是两个较大的乡镇办砖瓦厂(详见工业章),率先建起轮窑,购进制砖、瓦机,实行机械化生产。1978年12月以后,砖瓦生产在各乡镇兴起,有乡镇办、村办、联户办。1985年底,全县有土窑86座,轮窑24座,计110座,职工5915人,年产砖14631万块,瓦1204万片,年产值1270万元。其中乡镇办50个,4248人,产值931万元;村办58个,1667人,产值34万元。
水泥制品:1979年,有预制厂3个,职工32人,设备简陋,手工操作,只能生产小型涵管、闸门等,年产预制件5000件,产值3.50万元,人均工资35元。1982年,有预制厂5个,职工110人,有了机械化搅拌,进入半机械化生产,工效提高,收入增加,人均月工资40元。1985年,有预制厂12个,职工231人,有搅拌机、震动器各12台,年产水泥瓦24.33万片,水泥桁条3.50万根,各类楼板、水利、电力预制件等8万件,产值77.27万元,纳税2.10万元,人均月工资45元。水泥预制企业中,村办1个,23人,产值9万元。另有,上派镇预制厂和南郢预制厂,年产水泥瓦10.50万片,预制空心砖9.05万块,还有民房构件等,年总产值65.40万元。
砂、石、石灰:农兴、聚星等乡,石料资源丰富,丰乐河盛产黄砂。1977年开始经营砂、石、石灰。1979年开始用破碎机加工石料,品种有寸子、分子、瓜片子、片石、石渣灰等。1985年,采砂站3个,采石场13个,石灰厂3个,计职工1091人。年产黄砂156.77万吨,各类石料74.84万吨,石灰4810吨,共计年产值221.89万元。纳税11.10万元,利润44.30万元,人均月工资80元。
油毡:有官亭、三河2家油毡厂(详见工业章)。1985年,2厂年产油毡10.81万卷,产值118.04万元,纳税8.83万元。
金属加工业铁器制造:1985年有55个,职工345人,生产铁制农具19万件,产值98万元。其中农兴农具厂生产的镰刀,轻便、锋利、不炸裤、不裂口、不卷口、不崩口,久负盛名。
铸造:1985年有铸造业11个,职工253人,年产值230万元。其中新仓铸造厂(详见工业章)除为芜湖仪表厂、合肥锅炉厂生产汽车化油器、轴承座以及球磨机钢球等多种产品外,还生产烤饼炉出口国外。另有上派镇铸造厂、少南铸造厂,两厂产值计7万元。
木竹加工业木器制造:1985年有28个,职工836人,年产木器14万件,产值235万元。其中木制农具5万件,产值44万元;木制家具9万件,产值191万元。
锯材:1985年有2个,42人,加工各种木材4829.30立方米,收入8.50万元。另有,上派、三河镇2个木材加工厂,年产值3.48万元。
竹器:1985年有5个,67人,年产竹器2万件,产值11万元。
食品业粮食加工:1985年有442个,2703人。其中乡镇办53个,365人;村办389个,2338人。年加工粮食212765吨,产值730万元。其中乡镇办产值84万元;村办产值646万元。稻谷加工198845吨,产值198万元。面粉加工13900吨,产值532万元。其中柿树岗面粉厂(详见工业章)较好。另有,三河镇南街、西街两个粮食加工厂,年产值10.37万元。
油料加工:1985年有158个,职工2471人,年产量5268吨,产值1498万元。其中乡镇办72个,1484人,产值1042万元;村办86个,987人,产值456万元。较好的有清平乡粮油饲料加工厂(详见工业章)等。
食品加工:主要是糕点和豆制品。1985年有171个,职工2692人,各种糕点、糖果年产935吨,产值1566万元,品种多达几十种。较大的有界河乡青春食品厂(详见工业章)等。豆制品店组更为普遍。金牛乡六合村螺塘村民组,42户人家,就有18户单独或联营豆制品。1985年,加工黄豆55吨,总收入6万元。另有,上派镇办4家食品厂,年产糕点676吨,糖果319吨,产值39.96万元。
缝纫业1979年以后,缝纫业发展较快,除大量个体户外,乡镇企业中被服加工业有51个,职工344人,年产值61万元,纳税1.80万元,利润19.50万元,人均月工资55元。另有,上派镇办针织服装、手套等厂计8个,年产值39.84万元。三河镇中街、东街两个服装厂,年产值4.34万元。
皮革业有合肥市皮革科研所三河实验厂和山南新华皮革厂两家,均系1985年筹建,职工43人,能生产7种皮革和男女式中跟、平跟、火箭式、捷克式、皮棉鞋等28个品种。1985年,生产7种皮革17954平方米,男女各式皮鞋1100双,产值30.20万元,纳税800元,人均月工资46元。另有,上派镇皮件厂,年产值24.05万元。三河镇皮革工艺厂,年产值13.36万元。
机械工业70年代初期,县提出在1980年实现农业机械化,要求每个乡和部分村建立农机修造点。由于设点重复和资金、设备、技术等客观困难,最后大部分关停并转。1979年,县社队企业局组织力量调查乡镇企业情况时,发现不少社队机械基础较好,就利用这些机械,增添一些资金和设备,培养一些技术人员,使机械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到1985年底,机械工业企业有47个,职工1723人,各种机械维修和生产零配件达14.16万件,产值1045万元。其中山南离合器总成厂(详见工业章)等规模较大。
造纸业1974年,上派镇在面粉厂基础上办起1家黄板纸厂,1978年停办。1975年6月以后,四合和高刘两乡先后筹建造纸厂,生产草纸,有职工94人。1985年,产纸148吨,产值19万元。另有,三河镇造纸厂,年产值37.20万元。
印刷业1975年,全县社队企业中,有小庙、官亭、高刘3个印刷厂,1977年,年产值仅1万元。1979年以后,随着印刷业务量增加,印刷技术提高,印刷机械更新配套,又有了四开印刷机。到1985年已有印刷厂9个,职工202人,年产值52万元。其中小庙印刷厂,职工21人,1975年产值不到1万元,利润0.15万元,纳税0.05万元,人均月工资35元;1985年产值4.10万元,利税0.40万元,人均月工资55元。另有,上派镇印刷厂,年产值3万元。三河镇“工农”和“西街”两个印刷厂,年产值13.32万元。
化学工业主要产品有磷肥、橡胶水、松香水、涂料、塑料油膏及塑料制品等。其中磷肥,由于生产程序简单,1979年以前,乡办、村办、个人办,小厂很多。据1981年统计,年产量达2598吨,但不少厂因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陆续停产。1985年,全县乡镇企业中,有化学工业企业9个,职工217人,年产值33万元。较大的有小庙塑料厂(详见工业章)等。另有,三河镇南街塑料厂,1985年产值2万元。
纺织业1985年有10个厂,生产纱、棉布、手套、毛巾、浴巾、毛巾被等,有职工602人,年产值193万元。乡办7个,393人,产值143万元;村办3个,209人,产值50万元。其中南岗毛巾厂生产的浴巾,出口东南亚及美国。孙集纺织厂和三河镇第一棉纺织厂,规模较大(详见工业章)。另有,三河镇街道办棉、针织厂3个,产值44.65万元。
电子工业有洪店电子仪器厂1家。1985年有职工400人,生产电热毯、电热丝、电风扇等,年产值达1000万元(详见工业章)。
二、乡镇养殖业
农村养殖业1979年后发展较快。1985年有企业60个,445人,收入83万元,占乡镇企业年总产值8634万元的0.96%。其中乡镇办34个,收入39万元;村办26个,收入44万元。养殖业中,以养蜂业历史较久。有土蜂、意蜂、中蜂3种。土蜂早已淘汰。意蜂始由合肥龚怀西出使美国1942年归国时带回4箱,先在合肥龚家花园饲养,后传至肥西柿树岗解景戎家。解于1930年在上海读书时学习养蜂理论,假期回家饲养意蜂,并用新法饲养中蜂。40年代解在《中国养蜂》杂志上发表过养蜂文章,50年代在国家刊物上发表了《关于中蜂的研究》和中蜂品种、巢箱、蜂王产卵力等论文。在他的影响下,50年代山南、大潜山、三河一带有多户养蜂。70年代受江、浙一带外来放蜂人的影响,以及丰乐中学农知教师解素农(解景戎弟)宣传推动,丰乐、三河、苏小等乡镇又兴起养蜂。1979年全县养蜂量达5000至6000群,意蜂占98%,为全省养蜂业6个5000群县份之一。1983年,养蜂专业户胡万利,在三河首创养蜂户联合体,年养蜂2800多群,他们对放蜂路线、产品出售、计划运输、蜂源调剂等,均作统一安排,并研制出营养价值较高的低度“蜂蜜酒”,当年获利2万元。1985年,全县养蜂2305群,蜂蜜产量43.5吨,出口39吨。
三、乡镇建筑业
1979年以后,乡镇建筑业发展较快。到1985年底有61个,职工7212人。其中乡镇办45个,6210人;村办16个,1002人。承建工程的地区除本地外,有合肥、淮南、蚌埠、青海等地,年峻工建筑面积174178平方米,创产值1878万元。其中乡镇办产值1643万元;村办产值235万元。
四、乡镇运输业
1978年以后,运输业发展较快,以集体、个体、联户方式购置汽车,从事货运和客运。1978年收入达122万元。1985年底,有运输业38个,汽车439辆(其中客车26辆,货车413辆),拖拉机787台,年营运收入270万元。其中乡镇办29个,590人,收入222万元;村办9个,107人,收入48万元。
五、乡镇商业和饮食服务业
1979年以后,乡镇、村、联户、个体,开始经营商业、饮食、旅社、理发、镶牙、无线电及钟表修理等,遍及全县各乡镇。到1985年底,乡镇企业中有商业企业51个,354人,总收入142万元。其中乡镇办40个,303人,收入112万元;村办11个,51人,收入30万元。饮食业有26个,213人,收入74万元。其中乡镇办21个,160人,收入58万元;村办5个,53人,收入16万元。服务业42个,313人,收入81万元。其中乡镇办36个,285人,收入71万元;村办6个,28人,收入10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