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邮政
(一)驿传、铺递
明、清两代,设在本县的驿传、铺递。铺递东西向有:坡岗、汤棚、店埠、邱城、西山驿、枣巷铺;南北向有:店埠、路口、梁园、护城、八斗、响导。清代,安庆通往北京,设在本县的驿传有店埠驿、护城驿。
店埠驿原设驿丞1员,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裁汰.光绪年间,设马55匹,马夫34名,差夫24名。
护城驿原设驿丞一员,乾隆三十一年裁汰。光绪年间,设马55匹,马夫35名,差夫24名。
(二)邮政局、所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2月,省内始建邮务,安庆为一等甲级,合肥为二等甲级,长临河为三等甲级,梁园为三等乙级。并在长临河、廿埠、复兴集、梁园、广兴集、桥头集、六家畈,施口、撮镇、店埠等地设邮政代办处。
解放后,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邮务也不断扩大。1953年,全县14个区、253个乡镇,19条邮路,计长1269公里,邮寄员205人。1954年,全县邮政代办所移交给合作社代办的有43所(私人代售邮票,酬金15%,邮政代办所酬金20%)。合作化后,交供销社代办。1959年,又将22个支局、所,移交所在地的公社、大队管理。1961年7月13日,将全县支局、所的人、财、物等三权收回县局统一管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县邮政、电信分家,电信归县人民武装部管辖。1974年,邮政、电信合并,恢复县邮电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邮电事业才稳步地前进,截至1985年,全县计有9个支局(撮镇、梁园、古城、八斗、白龙、石塘、长临河、桥头集、阚集),5个邮电所(众兴、长乐、青龙、西山驿、高亮),7个邮政所(元疃、磨店、杨塘,黄疃、草庙、六家畈、王铁),9个邮电代办所(富旺、王城、响导、赵集、花张、杨店、黄栗、龙城、王集),两个邮政代办所(张集、肖圩)。邮路总长3628.5公里,邮电计费业务总量786231元,是1950年的13794元的56.99倍。
(三)邮递
清光绪二十三年,县境长临河等10处的邮政代办处,其邮件的转运主要靠邮差肩挑、背负,全是步班。民国24年(1935年),新辟村镇邮班:元疃—众兴—磨店23公里;汽车邮班:合肥—店埠—西山驿31.5公里。民国25年,开办火车托运邮件:合肥—撮镇—桥头集26公里。解放后,邮务不断扩大,投递方法也在变化。1952年,自行车投递46公里,步班621公里,能当日送到乡政府的占全县乡镇总数50.6%,其余或两日或三日投递一次。1957年,委托汽车邮运70公里。1978年,开辟摩托车邮递线路11条,长274公里,自行车邮递发展到2014公里,步班邮递缩短到65公里。1985年,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加快信息传递,根据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办邮政方针,个体户承包邮递线路51公里,汽车邮路6条201公里,自行车邮路81条长2824公里,步班邮路17条长552.5公里,总长3628.5公里,全县60%自然村都能直接收到报刊信件。
(四)邮政业务
1.函件1950年,邮局始行全国统一邮政资费,是年函件出口总量为129646件。1957年出口量增至803936件,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1959年函件出口量减少到171100件。在1964年经济调整中,出口量回升到826000件,之后逐年增长,到1985年为1213618件。
2.包件1950年,县局、支局开始办理包裹收递业务,全年仅401件。1957年增至16423件。三年困难时期,包件数有所减少,而且所寄的包件多系食品。1964年包件量回升到16200件。1978年猛增至77783件。1985年出口量为26823件
3.汇兑1950年始办汇兑业务,当年业务总量1412张。1957年增到20109张。1978年后,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邮汇业务有明显的增长,主要是个体专业户购买商品和建筑工人的高额汇款。1985年增至59583件,是1950年的42.2倍。

肥东县几个年份邮政进出口量概况表

4.报刊新中国成立前,县内不办报刊预订业务。1950年,开始发行报纸。1952年,开始发行刊物,是年发行量计报纸538140份,刊物31038份。1985年,发行总量达9844680份,比1952年增长17.4倍。
肥东县几个年份报刊发行概况表

二、电讯
(一)电话
民国19年(1930年)3月1日,合肥至巢县架设电话单线1条,在店埠设电话管理段,设备有5门交换盒1只。1949年2月,改店埠电话管理段为肥东县人民政府电话班,换用10门磁石交换机。这时,长临、梁园邮局仍属皖北行署邮政管理处管辖。1951年12月,县成立邮电局,县政府电话班并入县邮电局,长临、梁园两局也改属县局领导,并接收省邮电局拨给的50门磁石交换机,截至1985年底,电话交换机已发展到60部,总容量2290门,电话机总数753台,载波电话终端机38部,明线线路1917公里(对),其中:中继线727公里,单线回路1126条公里,电缆长度(皮长)14.5公里。
1.长途电话县邮电局,长途电话业务,开始是长话、市内、农村合用台席。1951年设肥东至合肥实线1路,1953年又辟肥东至巢湖实线1路。1980年,设长途专用的电话机两部,总容量60门,是年增设肥东至合肥实线电路两条、电路6条,肥东至巢湖市载波电路3条。
县局长途电话服务点,由1952年的3处增至1985年的14处,乡办的长途电话服务点41处。
肥东县邮电局几个年份通话业务统计表

2.市内电话市内电话用于县直单位。1951年,县话15户,明线18.13公里,电缆0.18皮长公里;1985年增加到378户,架空明线长26对公里,电缆5皮长公里,磁石交换机5部,总容量500门,实占容量401门,用户话机为312部。
3.农村电话1958年,在人民公社化的高潮中,全县乡镇都设置了交换机。电话通到每个生产大队,形成全县电话网(县委书记经常借此开电话会议)。架空明线长度为1366公里。1978年后,因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大队一级组织,已失去指挥生产的作用,大队电话绝大部分拆除。1985年,全县730个行政村,仅保存两部电话,乡政府的交换机,只起和上级机关通话的作用。
(二)电报
解放前,县内邮局无发报设备。1951年,县成立邮电局,开始办理去报业务,当时去报要由合肥邮电局经转。1952年只办去报23份。1958年,增辟肥东至合肥人工音响机单工电报电路1条。1971年,改音响机为幻线电传打字机。为迅速传递经济信息,发展工农业生产,1980年又辟肥东至巢湖无线电路1条,县至支局来报去报仍以话传方式传递。1979年来报去报共93050份。1985年,电报业务量增至131887份,比1979年增加42%。
1979年,省局拨来两部单路电报传真机。1985年开始传真专用线路的租用业务。
肥东县几个年份电报业务概况

上一篇:第一节 交通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